目錄2018年湖北省高考語文試卷 2017湖北高考語文試卷 2017年湖北技能高考語文答案 2017年湖北語文高考答案 2017年湖北高考語文作文
北京卷說紐帶,談拍照
四川卷從高考看高考
全國卷六句古詩詞談感悟
天津卷重讀長輩這部書
全國卷1(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郵寄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分析:十二個“中國關鍵詞”是考生的落筆之處,需對關鍵詞內涵深入發掘分析,如由“長城”“京劇”可以談一下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由“高鐵”“移動支付”談談現代開放的高科技中國,由“中華美食”“廣場舞”好玩的中國或熱情的中國,由“共享單車”“移動支付”聊聊與時俱進的時尚中國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互聯網中國。總之,需要考生發散思維,復合知識,寫出佳作。
全國卷2(新疆、甘肅、青海、西藏、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內蒙古、陜西):
6個古詩句選2個或者3個,自行立意,確定文體,自擬題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分析:需對六句古詩詞的內涵進行挖掘分析后,選擇內涵接近的詩句放在一起,提煉觀點,確定立意。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相結合,可以自強不息創造新時代為主題。
全國卷3(四川 廣西 貴州 云南)
我與高考,讓考生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為副標題,談下自己對高考的看法。
分析:這一題瞎首目意在引領學生要從自己的視角去看高考,從而拉近考生和材料的距離,讓考生進入自己熟悉的情景中去行文思考。以“我的高考”為主題,更多是回憶學習生活,思考規劃人生,既可寫人敘事,也可即事明理,還可發感議論,文體選擇較自由;以“我看高考”為主題,主要是站在畢業季來正視考試,圍繞高考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文體可以議論為主。
北京卷
大作文考題二選一,字數不少于700字。
1、說紐帶
紐帶是能夠起聯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請以“說紐帶”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2、共和國,我為你拍照
2049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顯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請展開想象,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敘述,有描寫,可以寫宏大的畫面,也可以寫小的場景,以小見大。
分析:這兩個命題都與社會時事熱點高度相關,對于經常關注時事的考生來講,相對輕松,對于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考生來說難度略大。比如說紐帶,最好的材料就是一帶一路建設引發的思考,“共和國我為你拍照”則是以2049百年中國的設想為題,兩個命題磨伍數總體的方向都是以愛國以出發點。
天津卷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為了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摸。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分析:重讀長輩這部書,這部書具體指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是書,但實際上是書背后所承載的精神和家風等。所以,一定要選準角度寫作。這部書可能是人生哲理,也可能是傳統積淀、時代印記,破題關鍵點是“重讀”和讀到的真諦,要談出“真情真意”。
上海卷
上海高考作文題:預測。有人相信預測,有人不相信,你怎么看呢?
分析:“預測”即對未來做出的判斷,考生可以談面對預測結果的正確態度,也可從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出發議論預測在生活中有無必要。另外,切入點最好從自己的生活和經歷出發,回歸生活和自己。
江蘇卷
現代社會車來車往,車的種類紛繁復雜,生活中已橘運離不開車,車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轉變,車代表了社會的發展。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體裁不限,詩歌除外。
分析:可從專業角度出發,討論汽車在每個時代的技術。也可從政策角度出發,討論每個時代政策對汽車工業發展。也可從消費觀角度出發,討論國人車輛消費觀的改變。
浙江卷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心靈之書”,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對作家的觀點加以評說。(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分析:這一題目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意味,人生三本書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要求考生注重閱讀,注重思考人生,考慮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山東卷
材料作文:一個24小時的共享書店營業,白領、流浪漢等各種各樣的人都在里面讀書,有的就只是簡單的翻幾頁書。以此為材料,進行作文。
分析:材料中的“書店”“書”“顧客”“讀者”等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產生關于書店的功能、文化屬性以及人們閱讀意義等方面的感悟和聯想。根據自己的感悟與聯想,考生可以敘寫書店這一文化空間助使心靈成長或提供精神棲息港灣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闡發由這一現實事件引發的理性思辨或問題探究。
各地高考語文考試已結束,看各省作文題目,可以發現高中的語文這一模塊逐漸在改變,很多高考作文題目很有深意,似乎是在鼓勵學生多發散思維、去發現生活、感悟生活。這一點與中潮互聯網教育有限公司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公司的成立旨在用科技重構知識,用知識創新未來。致力于為求知者提供復合、實用的知識產品,搭建學習、交流、咨詢的終身服務,培養創業型、應用型、創新型職業人才。
高考四十年,看時代變遷,思維變革,中潮互聯網教育教育有限公司攜嶄新教育理念為高考加油!
又是一年高考的日,不知道各位考生考的怎么樣,在這里先祝各位考生,考出自己理想的好成績。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的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
北京卷以 “說紐帶”“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目,要求寫一篇記敘文,我覺得這個沒有那么的新意,因為在以前的時候就出現類似的記敘文題目,只是這一次把棚純森“共和國”比喻成了一個“可以拍照的事物所以我覺得沒有那么的有新意!”
江蘇卷讓以車有各種各樣的類型,車來車往,車也傳遞著真情,承載著時代的變遷,折射人生的變化道出了人生的哲理。我覺得江蘇卷的作文也沒有新意,因為根據一件事物,或者是因為一種什么東西的變換,用來指出一個道理,或者傳遞褲態出,一種改變,這種作文沒有新意。
其實我覺的有新意的就是“全國卷3”那個,因為那個是高考恢復40年,今天讓你跟千萬考生坐在一起“奔赴考場”你怎么看?我覺得這個特別的有新意,沒有跟往年一樣,都有什么寫道理,寫親情,這次是讓寫自己,可能剛看到這個考生們都很懵,以前都是他們寫別人,今天是寫自己,肯定有點激動,有點興奮,有點緊張,還有一點驕傲(這是上一年我在參加高考的時候,我自己心里的感受),從來就沒有什么時候,會讓考生寫自己,那只是在小時候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自己的特征,讓自己看看自己的特征,看是不是自己,現在這件事,竟然出現在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擇點上!你們怎么看高考?害怕?緊張?還是有一點興奮!前路坎坷就放棄嗎?布滿荊棘就畏懼嗎?少年?你是廢物嗎!不,肯定不是,要不然今天,你就不會坐在現在這個位子了吧!親愛的祝福你,因為你的努力沒有白費,過完了今天,就可以解放了,你的高考再也不會經歷了,以后再也沒有班主任想“貓和老鼠”一樣的湯姆貓在那窗臺邊上,偷偷看著你了,也沒有人在催促你趕緊交作業了,以后就沒有公共的場合讓你去打掃衛生了,也沒有同桌跟你一起去超市買東西了,所以親愛的,你要高三畢業了,有沒有心里有一點心慌慌啊,有沒有心里有一點空嘮嘮啊,有沒有有一點的不舍啊,今天在看同學最后一眼吧!以后可能真的見不到了!這可能是每個高三考生都想過的問題,而這個題目正好給考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讓他們寫出自己對高考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感受,和自己息息相關,所以我覺得這個全國3卷出的最鏈畝有新意
剛剛看了一下今年全國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我個人認為上海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談對預測的看法,這個是最有新意的。
試卷對作文定義的是: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于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首先我們來這個對為什么我會覺得最有新意,預測這個可以是多方面的,對人生的預測,對世界的預測,對所有事物未來變化的預測。而如果是從對人生的預測,基本上大部分的同學都會用到對自己人生的預測,他們會預測自己在經歷了這次高考將走上什么樣的道路,他們也會預測自己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去做什么樣的事。
在現在的這個現實的社會,一旦走進了社會這個大學堂所有的夢想都會破滅,我們需要面對現實,會被重重的困難所阻止,沒有時間去幻想去做夢。而預測這個題目也算是給那些還沒有進入社會的同學們最后的虧滾閉一備跡次做夢的機會了,他們的心靈是純凈的,他們可以把自己的人生預測的無限的美好,因為他們年輕有資本。沒有經歷過現實的任何風吹雨打,他們天真,可以預測自己以后會有一個美好的愛情,溫馨的家庭和一個可愛的孩子。這些美好在他們的心里,他們也可以趁此機會把自己的幻想寫出來,沒有經歷過誰又能說預測不是幻想呢?
而有一些思想比較深沉的同學就會想到對這個世界進行預測,這個世界以后會變成什么樣子,多少年以后,世界上是否還會有人類,再過多少年后,世界上是否還會有生物。人類在地球滅亡以后人類將去到哪里,怎么樣生活,是否會去到另外一個星球,等等一切對未來銷裂的未知的探求。理性的同學會預測到,地球是有生命的也會有走向死亡,而感性的同學會預測地球的無限生命。科技的無限開發,未來將會出現一些什么樣的東西,人類將走向全面智能化,都是一些科技方面的。
還有一些思想開放的同學會對所有事物未來變化的預測,當然同學們的變化也只是針對生活上的,像現在一些比較不太智能的東西可能就會退出世界的舞臺,將會有什么樣新的東西去代替現在原有的,都是一些比較開放的想法。可能最大膽的就是預想未來,中國的人中走勢會是怎么樣吧!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國新課標語文《考試說明》在試題結構、賦分、題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既遵循了穩定性和承繼性,又體現了創新性。具體表現為:老埋
(1)取消選考,將“文學類文本閱讀”與“實用類文本閱讀”列為必考,在這兩類文本閱讀中增加了“理侍型螞解”能力層級。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客觀選擇題,兩道主觀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一道五選二客觀題,一道主觀題。
(2)增加了對古文化知識的考查;
(3)在“論述類文本閱讀”欄目中,增加了“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租褲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內容。
(4)加強了對信息篩選、整合能力的考查。
(5)詩歌閱讀改為一道五選二客觀題和一道主觀題。
(1)論述類文本閱讀。全國三套卷的設題都中規中矩,難度適中。其中有數個選項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對應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脫離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襲15年的考點。
(3)古代詩歌閱讀將詩歌的寫什么與怎么寫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點,答案精煉,配分科學、規范。
(4)名句名篇默寫。三套卷題型均為根據語境填寫詩文句子,注重考查經典篇目中膾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啟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學類文本閱讀。甲卷為外國,乙、丙卷均為中國。材料長度均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構思技巧。新的變化在于探究題回歸。
(6)實用類文本閱讀。三套卷均為現代人物傳記閱讀。
(7)語言文字運用,進一步加強對語言表達準確的考查,如試卷中的第15題與第17題。第15題是虛詞填空;第17題選用思維流程圖。
(8)寫作。2016年作文題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關注社會缺失,緊扣時代熱點,聚焦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擴展閱讀,考查學生真實的寫作能力,真正實現以表達與交流為提高的考試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畫作文出現。
要重新適應高考考試科目以及分數的變化:英語改為社會化考試,最高150分,下午4節語文,但細想之下確實有一定道理。變化2,取最高成績折算計入高考總分,每科80分:2017年6月高考只考語文數學各180分,按最高成績折算進入高考總分,教師學校對新政策下課程的物盯如設計能否跟上,高一語文數學課時減少;高二確則鄭定主攻學業水平考試的3科,公立學校勢必會以高考出成績為設計課程的主要參考。新政策的初衷是增加過程性評價,需要對自身的強弱科目進行及時補習。因此課時的適當調整似乎是必然的。但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實。高考改革將會給學校學習和課外學習帶來什么、地政等必修教材。學生將會面臨的三個變化;高三開始上午4節數學,改為學業水平考試,其它學科增加課時高一期間瘋狂學完理化,最高240分,逐漸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單一選拔模式: 變化1:物化生史地政不在分文理,英語開始沖擊A級考試,罩啟一年兩考。在高考仍然是大學選拔優秀學生的方式之下,一年可以多考。以上的推測看似瘋狂。變化3:這樣改革的極端后果可能是:引用一個老師的話,以整一年的努力沖擊高考語文數學高分,并符合學生成長的需求尚需討論、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