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物理答題格式怎么寫 正確物理大題答題格式示范 中考物理解答題格式 高中物理答題格式 高考物理標準答題格式
格式可以如下:
根據某規律或定律有 列出規律或定律的原始方程式
列出本題中的相應的規律或定律的表現的方程式
代入數據形成數字方程
解出結果或野襲結論凱脊謹
進行必要的討論和說明
示例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
則有 F+T—f=ma
32+24—8=16a
解得a=3m/s2
則物體的加速度為3m/s2 方向與水平拉力的方向相同,水平向右.
注意:不同的題目解答過程會有差別,可以多模仿老師的板演過程,時間長了,自然就會了.學無盯基定法,只要把意思表達清楚,能讓別人看明白即可.
物理解答題的步驟必須包括的內容:
(1)研究的研究對象是誰?
(2)研究的是具體的哪個過程?(或者是哪個時間段)。
(3)根據哪個定理定律得出的方程?(解題時要首先判定是否滿足這個定律的前提條件)。
(4)結合題意,列出具體的方程。注意,要在方程的后面對方程進行標號。(不建議所列的物理方程中不能帶題中的數,要用字母符號表示,需要設的物理量要提前設出來)。
(5)下面是循環,對第二個物體,或者第二個時間段分析,步驟與上面一樣。
(6)聯立方程,帶入數據,求解最終的物理量結果。(注意矢量要標記方向)。
注意事項:
1.需要的時候畫出對應的受力分析圖或位置圖。
2.結合題意,有時候需要規定零勢能面,或者正方向。
在原來王尚的文章中多次伍尺提到,解題步驟書寫重在平時。提高解題速度和解題的規范性,在平時要重視起來,做作業或小考的時候,嚴格自律,只有這樣,才能在大考甚至是高腔歷高考中靈爛昌活運用起來。
初二物理的計算題解答是有格裂鋒喊式要求的。
首先要寫上已知,求基攔,解這些固定的格式要求。
其次在解題的過程中要先寫上肆野使用的物理公式,再帶入數值和單位,最后的結果必須寫上單位。最后要寫答。
一是解答格式。
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應有頭有尾,這里的“解答”就是一道題的頭和尾,“解”為頭“答”為尾,做題目時先寫“解”而后著手解題,答案解出來后別忘了寫“答”,這是要切記的。
舉例:初學物理時解答計算題的“標準格式”如下:
已知:v=9m/s t=5min=300s
求:s
解:s=vt=9m/s×300s=2700m
答:---------
共四個步驟
物理計算不是簡單的數學計算:特別是并非單純的數據之間的運算,還伴隨著單位的運算。每一個物理量都有其特定的物理含義。例如,速度的單位,密度的單位,它們都屬于復合單位,要注意單粗拍位的統一。
二是文字說明。
這是將解題思路表達出來的重要一步。在解題中往往有一些階段性的結論得出,學生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得出這些結論,對理由的陳述就是文字說明。文字說明力求精簡,內容的表達要精準,節約寶貴的答題時間。
三是公式。
物理計算題跟數學計算題的解答過程大有不同,如果不寫公式,其它的步驟以及計算結果再精確,也是零分。公式是解題的依據,是對所學知識應用的一種最直接的體現,也是考查的一個主要方面。在解題時不能貪一時之快而忘了對公式的一些要求。物理中的公式分兩類,一類為公式的原形,如歐姆定律的表達式I=U/R,這類公式可直接使用;另一類為推導(變形)公式,如U=IR,這是歐姆定律表達式I=U/R的一個推導公式,對于這一類的公式在使用之時須將公式的原形給出,以明確其出處。
計算題找不到思路也要寫上幾個公式。
四是單位。
物理計算題講究數據跟數據運算,單位跟單位運算,因此,計算題對單位的要求是極其嚴格的。單位是物理量的重要屬性。對于一個數值,如果不冠于單位,那么這個數值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物理中的計算題對單位的要求是十分明確的,解題須帶單位,該統一的單位要統一,因為單位也是可以運算的,學生如果忘了計算結果的單位,那么帶單位運算將會給學生檢查糾錯帶來很大方便,比如忘記了速度單位,在計算時用公式v=s/t,路程s的單位是m,時間t的單位是s,那么速度的單位根據公式運算的結果就是m/s。如果路程s的單位是km,那時間t的單位就要用h,運算結果的單位就槐凳喚是km/h.
幾個忌諱:
1、物理計算題中不能出現除號,而是用橫線—或/代替。
2、物理計算題的結果不能寫成分數的形式,必須是整數或小數。
3、解答過程不能漏掉數據后的單位。
4、不要出現x;y,因為每一個物理量都用特定的字母符號來表鉛凱示。
物理計算題解題格式:
一、物理計算枯昌題基本格式要求:
①先寫解,然后根據題意列出已知條件,并對應統一好單位(要求基本單位相互對應,常用單位相互對應)。
②寫出計算公式,然后帶值,帶值時要帶上單位。
③計算,數字與數字相運算,單位與單位相運算。
④檢驗,作答。
二、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當題目中出現兩個及以上物體時,各物理量要用腳標來區分。(腳標可以是數字、字母或漢字的簡寫)解題過程中必須有必要的文字說明,來體現你解題的思路。
②計算過程中,中間量最好用分數表示,便于下一步計算時進行約分,但最后的計算結果必須寫成小數。
范例:
例如:某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的成績為10.5秒,請問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一看到題目,我們就會想族滑到這是一道求平均速度的計算題,那么我們就應該先想到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s/t。
然后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通過分析,我們知道路程s=100m,時間t=10.5s,有了這兩個已知條件,我們就可以很順利的求平均速度了,物理學中要求必要的文字說明,并且每個數字后面都要帶上單位。
這沒穗扒個題目的規范答題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解:由題目可知,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為s=100m,所要時間為t=10.5s,根據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s/t,可以計算出該運動員的平均速度為:
v=s/t。
=100m/10.5s。
=9.95m/s。
即這名運動員在全程的平均速度為9.9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