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變遷?從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止,是中國封建社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漸衰落時期。12、抗日戰爭 1937年7月7日,日軍進攻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還擊,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由此揭開。8月13日,那么,中國歷史的變遷?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朝代歷史順序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后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后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3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
4此后,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并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5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一、歷史首都之變化
京都指中國歷史上統一國家或地方政權的首都。又稱都、都城、國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設置應該比較穩定。但隨著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以及向外拓張形勢的需要,京都常常從舊都遷往更為合適的新地。在中國歷史上,不僅許多政權在自身發展中經歷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轉移,而且從整體看,歷代京都還呈現出先以東西向遷移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變換。
京都的遷移還必須考慮各種地理因素:
①京都應建立在經濟發達、富饒的地區,以維持統治集團的物質需要;
②京都應選擇全國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以利政令四達,制內御外;
③京都應選擇憑險可守的自然條件,以使其不為外力摧毀,國家長治久安。歷史上任何政權都城位置的選擇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條件,而只能根據當時的主要矛盾,選擇相對有利的地點,所以都城的選定往往反映該時期總的形勢。反之,都城一旦確定,也對整個國家政治、軍事、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北京(Běijī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國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位于華北平原北端,東南局部地區與與天津市相連,其余為河北省所環繞。
秦時期(公元前21世紀~前221年) 原始社會到戰國時期。原始社會時間很長,但無文字記載,其間經過原始的群居生活到氏族公社的出現。原始群居生活的標志有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以及山頂洞人,這幾種文化的歷史跨度從距今 170萬年前到 1 萬 8 千多年前之間。而氏族公社時期,有代表性的文化是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以及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居民大多過著定居的生活。進入階級社會后,經歷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國等歷史階段。先秦是中國歷史上自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歷史階段。公元前 21世紀 ,夏朝建立 ,“ 天下歸家”,父子相傳、兄弟相傳成為制度,家庭、私有制、階級和國家成為現實,標志著中國文明社會的開始,奴隸社會經歷過夏(約公元前21~前16世紀)、商(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西周( 公元前 11世紀 ~ 前 770年 )三個歷史階段,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之間演進成封建社會。
在長達 1800 多年的歷史中 ,中國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 , 其中夏 、商時期的甲骨文 ,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志。這一時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諸子百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學術的繁榮。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8、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9、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0、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1、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2、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3、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4、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共計:54年
15、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6、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7、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8、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19、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擴展資料:
關于朝代的歌謠: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的變遷的全部內容,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4此后,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