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發展歷史?中國各族人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這個事實,人而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實現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民族統一和團結。1957年,毛澤東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的問題。但是,那么,黨的發展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大革命階段(1921-1927年)——民主聯合戰線;
2、土地革命戰爭階段(1927-1937年)——工農民主統一戰線;
3、抗日戰爭階段(1937-1945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4、解放戰爭階段(1946-1949年)——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0-1978年)——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9年至今)——愛國統一戰線。
歷史條件:
一、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做了榜樣,隨后馬克思主義為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并傳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 爭以后,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大革命階段(1921-1927年)——民主聯合戰線;
2、土地革命戰爭階段(1927-1937年)——工農民主統一戰線;
3、抗日戰爭階段(1937-1945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4、解放戰爭階段(1946-1949年)——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50-1978年)——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9年至今)——愛國統一戰線。
擴展資料:
中國共產黨三個偉大貢獻和三次偉大飛躍影響深遠,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1921 7.23-8月初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
8月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
11月 中國共產黨中央局發出通告,對黨的組織.宣傳工作作出部署。
1922 1.12 香港海員大罷工
1.21-2.2 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
5.1-5.6 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舉行。
5.5-5.10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
6.15 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
7.16-7.23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
8.29-8.30 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杭州西湖舉行全體會議
10月 中共中央從上海遷到北京
10.16-10.26 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
1923 2.4-2.9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二。七”慘案發生。
2.27 中共中央發表《為吳佩孚慘殺京漢路工告工人階級與國民》。
3.3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發表《就京漢鐵路罷工工人流血件告中國鐵路工人書》。
4月 中共中央由北京遷回上海。
6.12-6.20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
6.15 中國共產黨理論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廣州創刊
7.1 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前鋒》月刊在廣州出版。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于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1918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19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后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后,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
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1、19世紀中葉的中國,飽受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2、不甘屈辱的孫中山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他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由于中國舊社會性質未能改變,中國的先進分子繼續探尋救國救民的新途徑。
3、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4、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學生群眾的反帝愛國運動。經過這場運動,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東等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知識分子,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強大力量,開始到工人中去進行宣傳發動工作,并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為中國共產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
5、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從1920年秋到1921年春,北京、廣州、武漢、長沙、濟南等地陸續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在日本和法國也建立了旅日、旅法支部。1921年7月,中國共產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大會的有來自七個地區的53名黨員的12名代表:李達、李漢俊(上海)、張國燾、劉仁靜(北京)、毛澤、何叔衡(長沙)、董必武、陳潭秋(武漢)、王盡美、鄧恩銘(濟南)、陳公博(廣州)、周佛海(旅日)。
以上就是黨的發展歷史的全部內容,中國共產黨百年的發展歷史,大致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如下:1921年—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49年—1978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78年—2012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拓展時期。2012年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