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歷史文化?西雙版納是一個充滿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每一個都是中國歷史的珍貴遺產(chǎn)之一。從勐泐古鎮(zhèn)、孟海龍廟到佤邦古城,這些遺跡讓人們更好地認(rèn)識到西雙版納的歷史和文化,也體現(xiàn)了西雙版納人民的智慧和工藝技能。那么,西雙版納歷史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基本情況:西雙版納位于中國云南省南端,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與泰國、越南近鄰,土地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國境線長966公里。 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瀾滄江縱貫?zāi)媳保鼍澈蠓Q湄公河,流經(jīng)緬、老、泰、柬、越5國出海匯入太平洋,譽稱為“東方的多瑙河”,因此,西雙版納既是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對外開放的窗口。 西雙版納轄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和11個國營農(nóng)場,總?cè)丝诮?4萬人,這里聚居著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諾等13個少數(shù)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長期以來,他們就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為開發(fā)祖國的疆土,締造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xiàn)。西雙版納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北部邊沿,熱帶季風(fēng)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濕潤多雨,她是地球北回歸線沙漠帶上唯一的一塊綠州,是中國熱帶雨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地區(qū),也是當(dāng)今地球上少有的動植物基因庫,被譽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觀。境內(nèi)有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360萬畝,至今仍有70萬畝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這塊土地上生長著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約5000種,占全國的1/6;棲息著539種陸棲脊椎動物,占全國的75%;鳥類429種,占全國的36%;兩棲動物47種,爬行動物68種,占全國的20%以上;魚類100種。
西雙版納的文化傳統(tǒng)就是傣族的文化傳統(tǒng),
傣族先民以“紋身斷發(fā)”為共同習(xí)俗,而又互相雜處。他們的足跡還在老撾、泰國北部、緬甸和印度地區(qū)。傣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會主動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飯菜。到傣家作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
民俗文化傣族的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文和絢麗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學(xué)藝術(shù)著稱于世。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貝葉、綿紙上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小說、詩歌等,僅用傣文寫的長詩就有550余部。
《召樹屯與楠木諾娜》、《葫蘆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編成電影、戲劇等,深受群眾的喜愛。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水平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動作為多類比和美化動物的舉止,如流行廣泛的“孔雀舞”、“象腳鼓舞”等。
傣族的音樂悅耳動聽,除了為舞蹈伴奏外,常與詩歌相結(jié)合。雕刻、繪畫也具有鮮明的特點。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qū),佛塔和佛寺隨處可見。傣族民居──竹樓,是中國現(xiàn)存最典型的干欄式建筑,造型古雅別致,住在里面清涼舒爽。傣族男子有紋身的習(xí)俗,表示勇敢、美觀,亦能吸引異性的愛慕。
西雙版納古稱勐泐,勐泐先民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三國、兩晉時期及以前屬永昌郡管轄。南北朝時期,西雙版納一帶的12個傣族部落“泐西雙邦”,號稱勐泐國,都于景德,奉天朝為“天王”,受到封賞。8—10世紀(jì),勐泐政權(quán)屬唐代地方政權(quán)“南詔”銀生節(jié)度管轄。
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領(lǐng)帕雅真統(tǒng)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龍金殿國”,屬南宋地方政權(quán)“大理”管轄。帕雅真奉天朝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號,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凱冷繼父位時,受天朝封賜為“九龍江(瀾滄江)王”。
元滅宋后,在云南設(shè)立行省,將云南劃分為37路、5府,勐泐一帶稱為“車?yán)锫贰薄4撕筵裸钜粠У貐^(qū)開始實行土司制度,元貞二年(1296年),在車?yán)镌O(shè)“車?yán)锫奋娒窨偣芨保茌犤裸钜粠У胤健L┒ㄋ哪辏?327年),改設(shè)“車?yán)镘娒裥渴顾尽保庹倏槽聻樾渴埂?/p>
首都景洪歷史:
景洪 ,傣語意為“黎明之城”,古稱“勐泐”、“景隴”,舊稱“徹里”、“車?yán)铩薄9皇兰o(jì)以前,今景洪地為古代傣族聯(lián)盟國家“勐達(dá)光”(漢譯“哀牢國”)屬地。
公元69年,“勐達(dá)光”(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設(shè)永昌郡,由漢朝派郡守與“詔達(dá)光”(哀牢王)共同治理;
公元76年,“詔達(dá)光”(哀牢王)與漢朝郡守發(fā)生矛盾、起兵反漢,漢朝軍隊與“勐達(dá)光”軍隊多次激戰(zhàn),部分傣族先民為躲避戰(zhàn)亂、遷至“勐達(dá)光”(永昌郡)南境與各種蠻族部落雜錯而居;今景洪地得到進(jìn)一步開發(fā)。
西雙版納古稱勐泐,是古代越人的一支。
三國、兩晉時期及以前屬永昌郡管轄。
南北朝時期,西雙版納一帶的12個傣族部落“泐西雙邦”,號稱勐泐國,都于景德,奉天朝為“天王”,受到封賞。
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領(lǐng)帕雅真統(tǒng)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龍金殿國”,屬南宋地方政權(quán)“大理”管轄。
帕雅真奉天朝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號,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凱冷繼父位時,受天朝封賜為“九龍江(瀾滄江)王”。
民國十六年(1927年),始設(shè)車?yán)铩⒎鸷!⑽甯#蠉⑾竺鳌⑵瘴摹⑻J山(六順)、鎮(zhèn)越等七縣和臨江行政區(qū),屬普洱道。
1953年1月23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qū)正式成立,自治區(qū)首府設(shè)在允景洪,自治區(qū)由云南省人民 *** 委托普洱專員公署(1955年后改稱思茅專員公署)領(lǐng)導(dǎo)。
1973年8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由 *** 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員會直接領(lǐng)導(dǎo),從此,西雙版納州與思茅地區(qū)分設(shè),開始行使自治州職權(quán)。
擴(kuò)展資料:
西雙版納的文化習(xí)俗:
1、語言文字
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西雙版納傣文為傣泐文(西雙版納傣文),以印度梵文為基礎(chǔ)。
西雙版納古稱勐泐,勐泐先民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三國、兩晉時期及以前屬永昌郡管轄。南北朝時期,西雙版納一帶的12個傣族部落“泐西雙邦”,號稱勐泐國,都于景德,奉天朝為“天王”,受到封賞。8—10世紀(jì),勐泐政權(quán)屬唐代地方政權(quán)“南詔”銀生節(jié)度管轄。
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傣族首領(lǐng)帕雅真統(tǒng)一勐泐,在景洪建立“景龍金殿國”,屬南宋地方政權(quán)“大理”管轄。帕雅真奉天朝為“共主”,接受封建王朝的封號,其后,帕雅真之四子桑凱冷繼父位時,受天朝封賜為“九龍江(瀾滄江)王”。
元滅宋后,在云南設(shè)立行省,將云南劃分為37路、5府,勐泐一帶稱為“車?yán)锫贰薄4撕筵裸钜粠У貐^(qū)開始實行土司制度,元貞二年(1296年),在車?yán)镌O(shè)“車?yán)锫奋娒窨偣芨保茌犤裸钜粠У胤健L┒ㄋ哪辏?327年),改設(shè)“車?yán)镘娒裥渴顾尽保庹倏槽聻樾渴埂?/p>
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宣慰使召應(yīng)勐為了分配貢賦,把所管轄地區(qū)劃分為12個“賀圈”,即“西雙版納”(12個版納之意),這是西雙版納名稱的來由。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西雙版納爆發(fā)了勐遮、六順、頂真三土司與勐海、勐混土司及景洪宣慰使司之間的戰(zhàn)爭,云南當(dāng)局派兵進(jìn)入西雙版納彈壓。
民國元年(1912年),在土司制度的基礎(chǔ)上設(shè)立“普思沿邊行政總局”,把西雙版納分為八個行政區(qū),柯樹勛任總局長,先后屬滇南道和普洱道。
以上就是西雙版納歷史文化的全部內(nèi)容,西雙版納古稱勐泐,勐泐先民是古代越人的一支。三國、兩晉時期及以前屬永昌郡管轄。南北朝時期,西雙版納一帶的12個傣族部落“泐西雙邦”,號稱勐泐國,都于景德,奉天朝為“天王”,受到封賞。8—10世紀(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