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一卷語文?我估計新課標1卷的同學今天的內心肯定是崩潰的,呃頭大,可以等等看高考語文專家怎么說吧。感覺最簡單的還是北京卷和上海卷:北京卷命題作文不用多說,正如前面講的那樣,命題作文更好把握 上海卷:試題內容: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請寫一篇文章,那么,2017年全國一卷語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全國一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使用省份為:河北、河南、山西、陜西)
2、全國二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一·2017年高考全國卷I作文:老外眼中的中國關鍵詞。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二·2017年高考全國卷II作文:根據詩句自擬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認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三·2017年高考全國卷III作文: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
2017年高考語文考試已經結束,以下為2017年全國卷III高考作文題:(適用地區:四川 廣西 貴州 云南)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
全國甲卷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
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思路:
“時間”是這道寫作試題材料的重要關鍵詞,時間的有限性、不可重復性,構成了探索人生意義的基本前提。人與時間的關系是永恒的主題。如何安排時間、駕馭時間,是人類自我意識的彰顯。生活中,對時間的計劃、安排與體驗,就是時間觀念的具體表現;這是考生立意行文時感受與思考的起點,也是入手寫作一個最直接的切入點。
“技術”,是材料里的另一個關鍵詞。在人與時間的關系中,“技術”是一個重要變量。怎樣通過技術更好地掌控時間?利用像編寫計劃單、任務書、行程表等一些技術,我們得以更好地規劃日程、安排學習;利用工業革命誕生的一些技術,如機器生產、交通工具,我們得以擴大交往范圍,拓寬時空界限;利用信息技術及互聯網,如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們得以讓經歷的時間變得更有質量。
材料中“時間的仆人”是個比喻,指在時間面前沒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時間卻事與愿違,反倒被時間所左右,喪失掉自己的主體地位。
1. 2017全國卷Ⅰ高考作文怎么解析
2017全國Ⅰ卷繼續采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
作文材料源于央視5月份的一組連續報道,為了讓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題時做了必要的調整與提煉。 命題在材料選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寫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復斟酌試題的素材、內容和情境,直觀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
立意高遠卻力避空泛,堅持以學生為本,接地氣、有生氣,時代感強。將“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作為明確指令,鼓勵考生從所知所學所感出發,在對宏大話題的把握中,感性敘說,理性思辨,暢所欲言,“講好中國故事”;引導考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關心現實國情與改革發展,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
“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要求大處著眼,十二個“中國關鍵詞”是考生落筆的抓手,而“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則完全尊重考生的個人意愿。這樣處理既利于引發考生的寫作欲望和真情實感,也利于將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細化、實化、具體化。
這些關鍵詞搭配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長城”“京劇”講講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由“高鐵”“移動支付”談談現代開放的高科技中國,由“中華美食”“廣場舞”說說好玩的中國或熱情的中國,由“共享單車”“移動支付”聊聊生機勃勃的時尚中國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互聯網中國。
個人感覺新課標1卷最難寫
主要是因為材料涉及面太廣,高考生在那么緊張的情況下容易想得太多,越是面面俱到越是不容易把握。
新課標1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如果僅僅從好不好寫的角度來說,作文的命題方式越窄肯定越好寫,我們當年高考的時候都是命題作文,題目都是給好的,這種最好寫,因為題目本身就非常窄,那時候也很少聽說什么跑題啥的。
但是新課標1卷這個材料我感覺高考生就比較容易頭大。
好的故事,又是可以幫我們表達溝通,又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又是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又可以觸動心靈.........
在高考的時候讀到這幾個字我估計內心都能崩潰了吧?
所以,重點是什么?這個不太好把握,到底是選取一個角度重點描寫還是去寫故事的強大、面面俱到?
我感覺可能是把握好一個點進行深度探討比較好,但是高考那么緊張的情況下也難免會有同學多想吧?
我估計新課標1卷的同學今天的內心肯定是崩潰的,呃......頭大,可以等等看高考語文專家怎么說吧。
以上就是2017年全國一卷語文的全部內容,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