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題訓練數學答案?《張立建算經》是中國古代算書。書中有這樣一題:公雞每只值5元, 母雞每只值3元,小雞每三只值1元。現在用100元錢買100只雞。問這100只雞中,公雞 母雞 小雞各有多少只?《九章算術》是我國最古老的數學著作之一,全書共分九章,有246個 題目。其中一道是這樣的:一個人用車裝米,從甲地運往乙地,裝米的車曰行25千米,那么,名題訓練數學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解:假設都是大和尚,則需300個饅頭,而現在有100個饅頭,所以是因為把小和尚算成了大和尚
小和尚人數:(300-100)÷(3-1/3)=75(人)
大和尚人數:100-75=25(人)
答:略
中國古算名題:耳聽隔壁在分銀,不知多少人和銀。人分半斤差半斤,人分四兩余。這是一道中國古代算術題,可以用一種古代的方法解答。
設銀的總量為 x 銀,人的總數為 y 人。
根據題目條件:
1、耳聽隔壁在分銀,即銀的數量被分給了隔壁的人,這說明總人數至少為 2 人。
2、人分半斤差半斤,也就是說每個人分的銀數差距為半斤,半斤等于 4 兩。所以,假設其中一個人分得 k 兩銀,那么另一個人分得 (k + 4) 兩銀。
3、人分四兩余,表示每個人分的銀數總和是 4 兩的整數倍加上一個余數。因為半斤等于 4 兩,所以余數應該是 0、1、2、3 或 4。但題目中明確了是為了不知多少人和銀,就是說這個余數是不確定的。
發現符合條件的解是人數為 4 人,銀數為 16 銀。其中一個人分得 2 兩銀,另一個人分得 6 兩銀。
所以,根據題目條件,耳聽隔壁在分銀,不知有多少人和銀,可以得出人數為 4 人,銀數為 16 銀,其中一個人分得 2 兩銀,另一個人分得 6 兩銀。
這道古代算術題涉及到以下幾個關鍵知識點:
1、半斤與兩的關系:
在中國古代,半斤是一個重量單位,等于8兩。這里半斤被轉換為兩進行計算。
雞有4只,兔有4只
解析:
1、假設全是雞共有腳16只,但它有24只少了24-16=8只,因為1只雞比一只兔少了兩只腳,所以兔:8÷2=4只,雞:8-4=4只。
2、設雞有X只,則兔有(8-X)只所以得方程,2X+4(8-X)=24解得X=4,雞有4只,兔有4只。
擴展資料:
雞兔同籠歷史:
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
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籠中各有多少只雞和兔?
下面是較為簡單的計算方式:
(總腳數-總頭數×雞的腳數)÷(兔的腳數-雞的腳數)=兔的只數
(94-35×2)÷2=12(兔子數) 總頭數(35)-兔子數(12)=雞數(23)
解釋:讓兔子和雞同時抬起兩只腳,這樣籠子里的腳就減少了總頭數×2只,由于雞只有2只腳,所以籠子里只剩下兔子的兩只腳,再÷2就是兔子數。
雞和兔各4只。
解方程思路如下:
雞兔同籠,共8個頭,24只腳,假設雞=X只,兔子=Y只;
因為兩種動物的頭加起來共有8個,雞2條腿,兔子4條腿,得:
2X+4Y=24,又因為X+Y=8;
得到公式:X+2Y=12,X=8-Y,得:
8-Y+2Y=12,得:
Y=4。
所以答案是:雞和兔各4只。
擴展資料:
此題類型為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所有二元一次方程都可化為ax+by+c=0(a、b≠0)的一般式與ax+by=c(a、b≠0)的標準式,否則不為二元一次方程。
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對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每個二元一次方程都有無數對方程的解,由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組才可能有唯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常用加減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轉換為一元一次方程進行求解。
國王的重賞傳說,印度的舍罕國王打算重賞國際象棋的發明人——大臣西薩?班?達依爾。這位聰明的大臣跪在國王面敢說:“陛下,請你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內,賞給我一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給兩粒,在第三個小格內給四粒,照這樣下去,每一小格內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這樣擺滿棋盤上所有64格的麥粒,都賞給您的仆人吧?”國王說:“你的要求不高,會如愿以償的”。說著,他下令把一袋麥子拿到寶座前,計算麥粒的工作開始了。……還沒到第二十小格,袋子已經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麥子被扛到國王面前來。但是,麥粒數一格接一格地增長得那樣迅速,很快看出,即使拿出來全印度的糧食,國王也兌現不了他對象棋發明人許下的語言。算算看,國王應給象棋發明人多少粒麥子?
答:S64 =1+2+22+23+24+…….+263 =2 = 264-1 =18446744073709551615
這些麥子究竟有多少?打個比方,如果造一個倉庫來放這些麥子,倉庫高4公尺,寬10公尺,那么倉庫的長度就等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兩倍。而要生產這么多的麥子,全世界要兩千年。盡管印度舍罕王非常富有,但要這樣多的麥子他是怎么也拿不出來的。這么一來,舍罕王就欠了宰相好大一筆債。
以上就是名題訓練數學答案的全部內容,解:(208-2×80)÷(4-2)=48÷2=24(只)---兔,80-24=56(只)——雞。雞有56只,兔有24只。注意:雞兔同籠是中國古代的數學名題之一。 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