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共分為四類,一類最強,四類最弱,一類是指具有高個體危害和高群體危害,引起的疾病難以治愈,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二類是指具有高個體危害和低群體危害特征,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布魯桿菌等;三類是指具有中等個體危害和有限群體危害特征,如甲型肝炎病毒、那么,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類和第二類。病原微生物共分為四類,一類最強,四類最弱,一類是指具有高個體危害和高群體危害,引起的疾病難以治愈,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二類是指具有高個體危害和低群體危害特征,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布魯桿菌等;三類是指具有中等個體危害和有限群體危害特征,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四類是指具有低個體危害和低群體危害,第一類病原微生物和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統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答案】:D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我國的第一類和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的統稱,選項中結核分枝桿菌屬于第二類病原微生物,其他均為第三類。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D。
【答案】:A
考點:《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
解析:動物病原微生物的分類:國家根據病原微生物的傳染性、感染后對個體或者群體的危害程度,將病原微生物分為四類,其中第一類、第二類病原微生物統稱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依照實驗室生物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一級、二級實驗室不得從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分為四級,P1、P2實驗室屬于基礎實驗室,所具備研究的病原體對公眾健康危害的風險較低。其中,P1實驗室能研究的病原體僅可能對免疫力低下的個人構成威脅;P2實驗室適用于能夠造成人類或動物疾病,但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感染后疾病可控且具有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對個人健康有高度風險,通常需在防護等級更高的實驗室進行研究。P3實驗室可研究對個人健康有高度風險但通常已有預防傳染疫苗的病原體,P4實驗室則專用于烈性傳染病研究與利用。我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一級、二級實驗室不得開展此類實驗,以保障實驗人員和公眾的健康安全。
開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樣本的實驗操作應具備以下條件:
實驗室要求:
實驗室必須符合《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 — 2004)中對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要求。
實驗室需通過國家衛生計生委的審批。
實驗活動審批:
在進行實驗前,所有活動必須事先獲得相關部門的批準,確保不超出許可范圍。
安全性評價與認證:
采用新技術或方法時,應進行安全性評價與認證,確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動物實驗環境:
涉及動物實驗時,應在符合動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三級或以上防護的環境中進行。
人員資質與責任:
指定專人負責實驗活動,參與人員需具備相應資質,確保實驗操作的專業性和安全性。
實驗限制:
禁止開展我國已消滅或風險不可控的病原微生物實驗。
在同一獨立安全區域內,只能同時進行一種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以避免交叉污染。
人員參與要求:
至少需兩人共同參與高致病性病原體實驗,確保實驗過程的安全監督。
應急預案與健康監護:
實驗室應加強人員健康監護,一旦疑似感染或暴露,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確保人員安全。
記錄與檔案管理:
從事此類實驗活動的實驗室需做好詳細記錄及實驗檔案,保存至少20年,以備查閱和審計。
以上就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全部內容,污染發生后不進行任何處理,只需上報。當實驗室發生病原微生物污染泄漏時,立即清洗污染區域、吸凈漏出的液體、盡可能用漂白劑乙醇、對工作臺進行消毒,而不是污染發生后不進行任何處理,只需上報。高致病性微生物是指引起人類疾病和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具有體形微小、結構簡單、繁殖迅速、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