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鐵路的歷史?中東鐵路,舊稱東清鐵路、東省鐵路,起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為掌控中國東北資源及擴展遠東影響力而修建的鐵路。這條“丁”字形鐵路的主干線從滿洲里入境,經海拉爾、扎蘭屯、昂昂溪、齊齊哈爾、哈爾濱,直至出境至綏芬河,橫貫黑龍江、吉林兩省,全長2437公里,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那么,中東鐵路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分類:社會/文化 >> 歷史話題
問題描述:
通往中東嗎好象在中國東北吧誰投資修建的
解析:
是俄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東北修筑的一條"丁"字寬軌鐵路,亦稱東清鐵路、中國東省鐵路。其干線西起滿洲里,中經哈爾濱,東至綏芬河;支線從哈爾濱起向南,經長春、沈陽,直達旅順口,全長2489公里。
1895年,俄國決定將西伯利亞大鐵路穿過中國東北。1896年和1898年,先后強迫中國簽訂《中俄密約》和《旅大租地條約》等不平等條約,攫取建筑和經理中東鐵路干支兩線的特權。1897年8月,中東鐵路開始動工興建,到1903年2月,全線竣工通車,交給設在哈爾濱的中東鐵路管理局管理和運營,名為中俄共同修筑、經營,實為俄國獨占的侵略工具。日俄戰爭后,按照《樸茨茅斯條約》規定,俄國將長春至旅順口的鐵路讓給日本,稱"南滿鐵路"。1924年,中東鐵路由中蘇兩國共同經營。1933年,滿洲里至長春的北段中東鐵路改稱"北滿鐵路"。1935年,蘇聯以14億日元將北滿鐵路賣給偽滿洲國。1945年8月,根據有關協定,北滿鐵路和南滿鐵路合并,改稱中國長春鐵路,簡稱中長鐵路,歸中蘇共同所有和共同經營。1952年12月,蘇聯將這條鐵路移交給中國。
我對“中東鐵路”的了解始于對歷史的探索。這個鐵路的名稱歷經變遷,曾是大清東省鐵路、中國東方鐵路、北滿鐵路,直至中國長春鐵路,每個名字背后都隱藏著一段獨特的歷史軌跡。
1896年,李鴻章以“欽差頭等出使大臣”的身份出訪歐美,他的任務不僅在于外交,更在于爭取權益,特別是通過“聯俄抗日”來保護國家利益。在俄國,他與沙皇簽訂的中俄《御敵互相援助條約》中,鐵路建設項目被納入其中,這就是后來被稱為“中東鐵路”的起點。1897年,鐵路建設在綏芬河開始,中國工人,尤其是來自上海和煙臺的勞工,冒著惡劣條件,用5年時間完成了部分線路的建設,盡管期間霍亂造成了大量工人死亡。
1903年,工人們為改善住房條件進行大罷工,雖然爭取到了廢棄原料搭成的簡陋窩棚,但生活條件依舊艱苦。1905年俄國革命影響中東鐵路,工人罷工導致鐵路停工。1907年,五一勞動節的慶祝活動在東北工人中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標志著工人運動的興起。
然而,瘟疫也對中東鐵路造成了重大影響。1910年,鼠疫從滿洲里經中東鐵路蔓延至哈爾濱,造成大規模死亡。清政府派伍連德醫生領導防疫,他采取科學手段成功控制了疫情,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公共衛生事件。
中東鐵路的歷史遠不止于此,它與后續的南滿鐵路和九一八事變緊密相連。
中東鐵路是沙俄為了掠奪和侵略中國,控制遠東而在我國領土上修建的一條鐵路。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清鐵路”的簡稱,因此亦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1896-1903年,帝俄筑,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日俄戰爭后,南段(長春至大連)為日本所占,稱南滿鐵路。民國后改稱“中國東省鐵路”,簡稱“中東鐵路”。
中東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路線呈丁字型,全長約2400公里。初名“東清鐵路”,民國后改稱“中國東方鐵路”,簡稱“中東鐵路”。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方鐵路”的簡稱,亦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日俄戰爭結束后稱中東鐵路,即中國東省部鐵路之意。中東鐵路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地區而修建的一條“丁”字形鐵路。
中東鐵路1897年8月開始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車運營。中東鐵路建成后,大量資本注入,商貿發展迅速,30多個國家在這里設立領事館和銀行,以鐵路為依托,以商貿為中介開埠,滿洲里、富拉爾基、扎蘭屯、哈爾濱由此發展起來。
十月革命后,北段由中蘇合辦。抗戰勝利,全線合稱中國長春鐵路。東清鐵路是指沙俄在清朝末期修筑的從俄國赤塔經中國滿洲里、哈爾濱、綏芬河到達俄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西伯利亞鐵路在中國境內的一段。
歷史沿革:
沙皇俄國一直把吞并中國東北地區作為它的既定國策,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即開始醞釀建設一條穿過中國東北地區的鐵路,把遠東重鎮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與其國境內的西伯利亞鐵路東段連接在一起。
1903年7月1日,一項重要的工程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中東鐵路正式建成并通車。這條鐵路的建設背景與沙皇俄國的野心緊密相連,他們視中國東北為擴張目標,從19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策劃建設一條橫貫東北的中東鐵路,以將海參崴與其境內的亞伯利亞鐵路東段相連,從而強化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1896年6月,俄國巧妙地利用清政府的困境,通過《中俄密約》迫使清政府同意其侵略計劃。隨后,雙方簽訂了《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和《東省鐵路公司續訂合同》,于1897年開始了鐵路的修建工作。中東鐵路,又稱東清鐵路或東省鐵路,起點是滿洲里,途經哈爾濱,終點至綏芬河,出境后延伸至海參崴,南線支線則延伸至大連灣。
日俄戰爭后,長春以南的鐵路區劃給了日本,被稱作南滿鐵路。然而,十月革命之后,長春以北的路段則由中國和蘇聯合作管理。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后,鐵路落入日本之手。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中國收復了中東鐵路,將其改名為中國長春鐵路,標志著這一歷史階段的結束和新政權的主權回歸。
擴展資料
中東鐵路是沙俄為了掠奪和侵略中國,控制遠東而在我國領土上修建的一條鐵路。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清鐵路”的簡稱,因此亦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
以上就是中東鐵路的歷史的全部內容,1920年起東清鐵路始稱中國東省鐵路,簡稱中東鐵路或中東路,長春以北段(即北滿鐵路)由中蘇共同經營。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蘇軍駐扎中國東北,中東鐵路改稱中國長春鐵路,由中蘇共管。1952年12月31日,結束中蘇共管,中長鐵路(原中東鐵路)完全由中國收回,歸中國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