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1、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人類獨有的區別于世間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僅僅是工具和載體,其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那么,小學語文課程的性質?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語文課程性質的三個方面: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礎性。
拓展資料:
小學(Primary school),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九年義務教育范圍之內。
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3—6歲為幼兒園適齡兒童,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現階段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后為中學教育階段,即從小學升級到初級中學(簡稱:小升初)。
2023年7月5日,教育部網站發布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普通小學14.91萬所,另有小學教學點7.69萬個;小學階段招生1701.39萬人;小學階段教育專任教師662.94萬人。
現代學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傳教士引入中國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庭的視野。
清政府迫于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于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式學堂。宣統元年(1909年),地方科舉考試真正停止以后,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
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課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答案】:答案: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課程性質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1、育人為本,堅持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五育”并舉,九年一貫設置課程,完善課程類別與結構,優化課時比例。
2、因材施教,因地區,學校,學生之間的差異,注重課程的選擇性和適宜性,為每一位兒童,少年提供適合的學習機會。
3、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就字面意思。
5、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
科目設置:義務教育課程九年一貫設置,按“六三”學制或“五四”學制安排。國家課程設置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歷史、地理、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科技、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等。
課程類別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類,國家課程為主,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拓展補充。地方課程不得超過九年總課時的3%(使用地方課程課時在小學一二年級開設外語的,不得超過4%。)。
義務教育課程的三大性質:
1、基礎性:義務教育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義務教育要培育的是基礎維度、基礎層面的核心素養,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培育的核心素養應體現基礎性、起始性,為高中階段乃至終身發展打根基。
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
1、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人類獨有的區別于世間一切生命的交往工具;但又不僅僅是工具和載體,其本身就是人類文明和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
2、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泛指一切與人類切身利益有關的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這種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提法更準確、更寬廣,更深刻。言語技能的獲得,創新思維的超越,文化內涵的豐富,使語文課程更貼近整體素質的培養與熏陶。
擴展資料: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有一定的審美性與實用性。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的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一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運用書面語和口語的能力;一是記憶和理解語言和文化的知識,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化學。任何語種都屬于語文的范疇,文藝文和實用文都是語文中的文章體裁,不僅僅是指文學的東西才是語文。
以上就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性質的全部內容,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是語 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 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