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語文九年級下冊語文書電子版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課本下冊 九年級下冊語文書封面含義
《公輸》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p>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p>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p>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p>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
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為有竊疾矣?!?/p>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p>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p>
楚王問其故。
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p>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p>
(1)公輸盤:春秋時魯國著名的巧匠,姓公輸,名盤(bān),又寫作公輸般或公輸班,有人說他就是傳說中的魯班。
(2)云梯: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稱為云梯。
(3)子墨子:指墨翟。前一個“子”是指夫子(即先生,老師的意思),是弟子們對墨翟的尊稱。
(4)起于魯:自魯國出發。起:起身,出發。
(5)郢(yǐng):楚國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縣東南。
(6)夫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這里是對墨子的尊稱。 焉為:兩個字都是表達疑問語氣的句末助詞。
(7)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謙稱。
(8)藉:憑借,依靠。
(9)說:同“悅”高興,愉快。
(10)金:量詞,前秦以二十兩為一金。
(11)義:崇尚仁義。
(12)固:本來,從來。
(13)再拜:表示鄭重的禮節,一拜再拜。
(14)請說之:解說這件事。
(15)何罪之有:有什么罪呢?
(16)荊國:楚國的別名。
(17)見:召見。
(18)爭:同“諍”,直言相勸。
(19)類:對事物作類比進而明白它的事理。
(20)然:但是。
(21)胡:為什么。
(22)已:停止。
(23)見:引見 。
(24)文軒:裝飾華美的車。
(25)敝輿:破車。
(26)褐:粗布衣服。
(27)粱肉:指好飯好菜。
(28)何若:什么樣的。
(29)猶……之與……也:好像……同……相比。
(30)犀兕: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
(31)鼉:鱷魚。
(32)文梓:梓樹。
(33)豫章:樟樹。
(34)長木:多余的木材,形容宋國小而窮。
(35)善哉:好呀。
(36)雖然:雖然如此。
(37)牒:木片。
(38)詘:通“屈”,意思是理屈。
(39)寇:入侵。
(40)距:通“拒”守備。
(41)守圉:守衛,圉通“御”,抵擋。
(42)禽滑厘:人名,魏國人。
(43)雖殺臣,不能絕也: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步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一、重點詞語解釋。
1、舜發于 被任用 2、人恒 過 常;犯過失
3、傅說舉于 被選拔 4、衡于慮 同“橫”,梗塞,不順
5、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責任,擔子;這 6、而后作 奮起
7、苦其心志 使……痛苦 8、征于色 顏色
9、勞其筋骨 使……勞累 10、發于聲 吟詠嘆息
11、餓其體膚 使……饑餓 12、而后喻 了解
13、空乏其身 使……貧困 14、法家拂士 同“弼”
15、亂其所為 使……錯亂 16、入則 在里面。指國內
17、所以動心忍性 用來;使……驚動;使……堅韌;
18、出則 在外面。指國外 19、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同“增” 《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wéi)茍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所惡(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wù)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為(wéi)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bì)患而有不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wù)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則生,弗(fú)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為(wèi)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與(yú)?鄉(xiàng)為(wéi)身死而不受,今為(wèi)宮室之美為(wéi)之。鄉為(wéi)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wéi)之;鄉為(wéi)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dé)我而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p.160
1.選自《孟子·告子上》。
2.〔茍得〕茍且取得,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
3.〔患〕禍患,災難。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何不用也〕什麼手段不可用呢?
p.161
1.〔勿喪〕不丟掉。
2.〔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
3.〔豆〕古代一種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4.〔呼爾而與之〕意思是,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爾,助詞?!抖Y記·檀弓》記載,有一年齊國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個饑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而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這人始終拒絕侮辱性的施舍,后來餓死了。
5.〔蹴(cù)〕用腳踢。
6.〔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7.〔萬鐘〕這里指高位厚祿。鐘,古代的一種量器。
8.〔辯〕通“辨”,辨別。
9.〔何加〕有什么益處。
10.〔奉〕侍奉。
1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所認識的窮困貧苦的人感激我嗎?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語氣助詞。
12.〔鄉為身死而不受〕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鄉,同“向”,從前。
13.〔已〕放棄,停止。
14.〔本心〕天性,天良。《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币?《魚我所欲也》
1.這兩則故事均節選自《莊子·秋水》。標題是編者加的?!肚f子》是莊周及其后學的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莊周(約前369-前286),戰國時宋國蒙(在現在河南商丘東北)人。哲學家,道家代表人物。
2.〔惠子相(xiàng)梁〕惠子在梁國當宰相?;葑?,即惠施,戰國時宋國人,哲學家,莊子好友。相,輔助君子的人,相當于后代的宰相。這里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3.〔鹓鶵(yuānchú)〕古代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
4.〔止〕棲息。
5.〔練實〕竹實,即竹子所結的子。
6.〔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p.164
1.〔于是〕在這時。
2.〔鴟(chī)〕貓頭鷹。
3.〔嚇(hè)〕模仿鴟發怒的聲音。下文的“嚇”用作動詞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4.〔濠(háo)梁〕濠水之濱。濠,水名,在現在安徽鳳陽。
5.〔鯈(tiáo)魚〕一種淡水中的白色小魚,又名白鯈。
6.〔是〕這。
p.165
1.〔全〕完全,確定是。
2.〔循其本〕意思是要從最從的話題說起。
3.〔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你說“汝安知魚樂”等等。云者:如此如此。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戰則請從?!?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1)十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伐:進攻,攻打
(3)齊師:齊國的軍隊。齊,在今山東省中部。我,指魯國。魯,在今山東西南部?!蹲髠鳌穫鳛轸攪饭俣鳎史Q魯國為“我”。
(4)公:魯莊公。
(5)曹劌(guì):魯國人。
(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這里指居高位,享厚祿的人。
(7)間(jiàn):參與。
(8)鄙 :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9)乃:于是,就。
(10)何以戰:即“以何戰”,憑什么作戰。以:用,憑,靠.
(11)衣食所安:衣服食物這類養生的東西。
(12)專:獨享,個人專有。
(13)徧:通"遍",遍及,普遍。
(14)犧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犧牲用的豬、牛、羊等。玉,玉器;帛,絲織品。
(14)孚(fú):為人所信服。
(15)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16)獄:案件。
(17)長勺: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曲阜縣北。
(18)鼓: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
(19)馳:驅車_(追趕)。
(20)轍(zhé):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
(21)軾:古代車廂前邊的橫木,供乘車人扶手用。此指車前橫木
(22)既克:已經戰勝。
(23)盈:滿,充沛。這里指士氣旺盛。
(24)靡(mǐ):倒下.
(25)弗:不。
(26)忠之屬也:(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盡力做好分內的事。
(27)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28)加:超過。這里有虛夸,以少報多的意思
(29)察:明察,弄清楚。
(30)情:誠心,實情.這里指對各種訴訟案件處理得合情合理
(31)忠之屬也:這是為民盡心的一類事情。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32)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可:可以;以:憑借。
(33) 敗績:大敗。
(34)戰則請從:(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去。
(35)遂:就
(36)逐:追趕,這里是追擊的意思
(37)夫(fú)戰,勇氣也:作戰,要靠勇氣。夫,發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
(38)伏:埋伏
(39)靡(mǐ):倒下。 2.修:長,這里指身高
3.尺:戰國時一尺約合現在的23.1厘米
4.昳麗:光艷美麗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穿戴
6.窺鏡:照鏡子
7.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與城北徐公誰漂亮?
8.及:比得上
9.旦日:第二天
10.若:如
11.孰視:仔細端詳.孰,同"熟",仔細
12.美我:認為我美
13.私:偏愛
14.朝:朝廷
15.城:確實,的確
16.以:以為,認為
17.齊地方千里:齊國的土地縱橫各千里
18.四境之內:指整個齊國的范圍之內.四境,四方疆界
19.蔽:受蒙蔽
20.甚:厲害,嚴重
21.面刺:當面指責
22.謗譏于市朝: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君王的過失).市朝:本指市場和朝廷,這里指公共場所.
23.門庭若市:門前和院子里像市集一樣.形容進諫的人多
24.時時而間進:隔一段時間偶有進諫.間:間或,斷斷續續地
25.期(jī)年:滿一年
26.朝于齊:到齊國朝見(齊王).朝:朝見
27.戰勝于朝廷: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意思是內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別的國家畏服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位于,河南省濟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1)《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人列御寇所作,為道家著作。大部分屬于民間故事、語言和神話傳說。其中最為膾炙人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如本篇《愚公移山》比喻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還有如《杞人憂天》嘲笑不必要的擔心;《兩小兒辯日》說明片面看問題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九方皋相馬》說明觀察事物要注意精神實質等。
(2)(年)且(九十):副詞,將近。
(3)面山而居:面對著山居住。
(4)懲:苦于,為……所苦。
(5)塞:阻塞。
(6)迂:曲折,繞遠。
(7)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室,家。
(8)畢力平險: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
(9)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10)雜然相許:紛紛贊成他。雜然,紛紛的樣子。許,贊同。
(11)獻疑:提出疑問。
(1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連魁父這座小山也平不了。曾,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可譯為“連……都……”。損,削減。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如……何”就是“把……怎么樣”的意思。
(14)且焉置土石: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且,連詞,況且。焉,疑問代詞,哪里。
(15)投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邊上。諸,就是“之于”。
(16)荷擔者三夫:挑擔子的幾個人。荷,挑。
(17)扣:敲、鑿。
(18)遺男:遺孤,孤兒。
(19)寒暑易節:冬夏換季。易,交換。
(20)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同“返”。
(21)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聰明了。惠,同“慧”,聰明。
(22)毛:地面所生的草木。
(23)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強反問語氣的作用。
(24)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徹,通。
(25)雖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26)窮匱:窮盡。
(27)苦:愁。
(28)亡以應:沒有話來回答。亡,同“無”。
(29)懼其不已:怕他不停的干下去。
(30)負:背。
(31)一厝朔東:一座放在朔東。厝,放置。
(32)隴斷:即壟斷,山岡高地。
累死了好不容易!
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塹,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蛤蟆,鞭數數十,驅之別院。
譯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到可以看得清最細微的事物,每次看到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里,群蚊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里暗暗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里這么一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真就像和鶴一樣;一直抬著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的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當作“青云白鶴”的景觀,果然像鶴一樣在云端鳴叫,我因此高興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聚精會神地看,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蟻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的部分當成山丘,低陷的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便蹲下來仔細觀察,興趣正濃時,忽然有個極大的東西,推倒山、壓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蛤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就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覺得大叫了一聲。等到心神安定,捉住癩蛤蟆,鞭打了它幾十下,便把它驅趕到別的院子去了。
山市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
未幾,高垣睥(pì)睨(nì),連亙(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公子禹年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訝又疑惑,心想這附近并沒有寺院呀。過了一會兒,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檐高高翹起,這才知道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低低的城墻,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量可以用億萬來計數。忽然刮起了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都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高聳仿佛與天相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打開著,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用手指指著數上去,已經不能計算層數。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數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小成為豆粒一般大小,終于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么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孫權勸學
初,權謂 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 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起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重要事務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忙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成為治理儒家經典傳授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你的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非常有好處?!眳蚊捎谑情_始讀書學習。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討論評議,非常驚奇地說:“你現在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阿蒙了!”呂蒙說:"和讀書人分別一段時間后,就要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相看了,長兄為什么認清事理這么晚啊!”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與呂蒙)結為朋友(后)就分別了。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Ⅲ,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唧唧唧唧,木蘭在對著門在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姑娘的嘆息聲。
問木蘭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蘭沒有想什么,也沒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冊很多卷,上面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征。
木蘭跑遍東南西北市去購買駿馬,鞍韉,轡頭和長鞭。早晨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早晨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幸存者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么,木蘭不愿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返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家里)打開東西閣樓的門,坐一坐東西閣樓的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打開窗戶,對著鏡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在額上貼好頭上的金片(舊時女子的裝飾物)。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姑娘。
把兔子耳朵拎起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眼時常瞇著。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著跑,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等書寫,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那里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寫詩,他能立刻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的請他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到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里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了。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已經消失,成為普通人了?!?/p>
王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yì)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hǔhǔ)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譯文
京城里有一個擅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屏障,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障內,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腿藗儑谝黄?。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屏障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只聽到遠遠的深巷里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欠,伸著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婦人拍著孩子,給他喂奶,孩子口里含著乳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嗚嗚地哼唱著哄他睡覺。又一個大孩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中嗚嗚哼唱的聲音,小孩子含著乳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場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為妙極了!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婦人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拍一會兒停一會兒。隱隱地聽到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聲音,婦人在夢中咳嗽的聲音。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漸漸坐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道:“著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剎時間,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的小孩兒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夾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出的爆烈聲,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子時一齊用力發出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件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抖,幾(jī) 乎都想爭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都消失。撤掉屏障一看里面,(仍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yīng)嚶(yīng)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江面上的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天空和群山呈現出同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漂漂蕩蕩。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的水路,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見底。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猶如飛奔的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滿了蒼翠的樹木,看上去使人頓生寒意,這些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長,這些山巒仿佛互相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泠泠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籌劃政務、管理世俗之事的人,看到這些優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i)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碧綠的藤蔓,樹枝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戲。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泉水曲曲折折,一段看的見一段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探知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的竹林和樹木環繞著,寂靜空曠沒有旁人。使我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記下了所有的景色后離開了。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yǐ)。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連月不開,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岳潛(qián)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qǐng),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qīng)。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整岳陽樓,擴大它舊時的規模,刻唐代和現代(宋)名人的詩詞文章在上面,囑托我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在洞庭湖。連接遠處的山,吞吐著長江的水,水勢浩大,寬闊無邊;早晚間的陰晴變化,氣象萬千。這些就是岳陽樓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北面直到(至)巫峽,南面遠通瀟湘水,降職遠調者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集,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心情,難道沒有不同嗎?
像那連綿的雨下個不停,接連數日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群星隱去了光輝,大小山峰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陰風濁浪的聲勢猶如老虎怒吼,猿猴哀啼。登上這座樓,就會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讒言,害怕譏諷的情懷,滿眼望去,一片蕭條的景象,感慨萬千,十分悲傷。
又如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沒有驚濤駭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著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很濃,顏色很青。然而有的時候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登上這座樓,就有心情開闊,精神愉快,榮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的感覺,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那是快樂到了極點。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那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就為那君主擔憂。這樣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吧?哎!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我的采蜜集一人類之所以進步,是大自然的恩賜。自然給予我們智慧,給予我們生存的空間,給予我們生命的繁衍。讀讀背背一《小樹林》彎彎的小河,環抱著密密的小樹林。風,在它的枝頭蕩著秋千;蟬,在它綠色的帷幕中練著歌喉;亮晶晶的光斑在它的樹下嬉戲;連那彎彎的小路,一鉆進去,就再不肯回頭。
這樣神奇的小樹林,你可曾去過?
當野櫻桃成熟的時候,當蘑菇從草叢中探頭張望的時候,當百靈在枝頭呼喚你的時候。
你坐在一棵樹下,會聽到一個永遠也沒有結尾的童話。我的采蜜集二生命的意義在于活得充實,而不在于活得長久。
——【美】馬丁.路德.金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還浩瀚的是人的心靈。——【法】雨果能夠使人漂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意大利】但丁讀讀背背二《生活是多么廣闊》生活是多么廣闊,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去參加歌詠隊,去演戲, 去建設鐵路,去做飛行師, 去坐在實驗室里,去寫詩, 去高山上滑雪,去駕一只船顛簸在波濤上, 去北極探險,去熱帶搜集植物, 去帶一個帳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過尋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發現心。 生活是多么廣闊, 生活又是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我的采蜜集四《媽媽的話》我能給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我能告訴你怎樣分辨是非,但不能替你做出選擇;我能告訴你真摯的友誼是什么,但不能替你選擇朋友;我能對你談人生的真諦,但不能替你贏得聲譽我能告訴你毒品的危害,但不能保證你遠離它;我能告訴你必須為人生確定崇高的目標,但不能替你實現這些目標; …… 孩子,我能為你做很多,因為我愛你;但是,你要明白,即使我愿意永遠和你在一起,也還是要由你自己做出那些重要的決定。為此,我只求燦爛陽光永遠照亮你的人生之路,使你總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讀讀背背四《金色花》
(泰戈爾)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兒,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葉間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偷笑,卻一聲不響。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當你沐浴后,濕發披在雙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小庭院時,你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當你吃過午飯坐在床前看書,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我便要把我小小的影子投到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影子嗎?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突然地落到地上來,又變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個故事給我聽。“你到哪里去了,你這搗蛋鬼?”“哦,不告訴你,媽媽?!边@就是你問我時所要說的話。我的采蜜集五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
—— 【美】 愛迪生幻想是詩人的翅,假設是科學的天梯。
—— 【德】 歌 德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美】 愛因斯坦研究真理可以有三個目的:當我們探索時,要發現真理;當我們找到時,要證明真理;當我們審查時,就要把它同繆誤區分開來。
——【法】帕斯卡讀讀背背六《欣賞自己》也許你想成為太陽,可你卻只是一顆星星;也許你想成為大樹,可你卻只是一株小草;也許你想成為大河,可你卻只是一泓山泉。于是,你很自卑。很自卑的你總是感嘆命運,欣賞別人的時候,總是很好,審視自己的時候,總是很糟。其實,你不必這樣,和別人一樣,你也有一片風景,也有空氣,也有陽光,也有寒來暑往,甚至有別人未曾擁有的一朵小花、一陣蟲鳴……做不了太陽,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發熱發光;做不了大樹,就做小草,讓綠色裝點希望。不必總是欣賞別人,也欣賞一下自己吧!《牧童》
唐 【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
不脫蓑衣臥月明?!逗想s詩》作者:【袁枚】
朝代:【清代】
葛嶺花開二月天,游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游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吨勺优?/p>
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代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掇朊缰L》【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逼渥于叾曋?苗則槁矣。選自《孟子.公孫丑上》【譯文】古宋國有個人,他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回家還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里,他就在船幫上刻下一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钡却堪?他就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里去找劍。船已走了很遠,而劍卻沒走,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