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數學

數學家資料,關于數學家的知識

  • 數學
  • 2023-06-17
目錄
  • 關于數學家的知識
  • 著名數學家的主要成就
  • 數學家有
  • 數學家簡介200字
  • 數學手抄報全國第一名

  • 關于數學家的知識

    數學家:阿基米德、高斯、陳景潤、納什

    文學家:韓伏梁愈 、薩特、卡夫卡、錢鐘書

    教育家:韓愈、張伯苓清亮、陶行知

    化學家:發(fā)現化學周期表的門捷列夫

    物理學家:阿基米德、高斯、帕斯卡

    天文學家:張衡

    軍事家;孫武(《孫子兵法》)、孫臏(《孫臏兵法》)、拿破侖、隆美爾

    政治家;丘吉爾、艾森豪威爾

    畫家:徐悲鴻

    醫(yī)學家;征服天花的答廳寬愛德華琴納

    音樂家;莫扎特

    著名數學家的主要成就

    世界十大數學家是:1.歐幾里得、2.劉微、3.秦九韶、4.笛卡爾、5.費馬、6.萊布尼茨、7.歐拉、8.拉格朗日、9.高斯、10.希爾伯特

    1. 歐幾里德(Euclid of Alexandria),希臘數學家。約生于公元前330年,約歿于公元前260年。

    歐幾里德是古代希臘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是亞歷山大里亞學派的成員。歐幾里德寫過一本書,書名為《幾何原本》(Elements)共有13卷。這一著作對于幾何學、數學和科學的未來發(fā)展,對于西方人的整個思維方法都有很大的影響。《幾何原本》的主要對象是幾何學,但它還處理了數論、無理數理論等其他課題。歐幾里德使用了公理化的方法。公理(axioms)就亂罩是確定的、不需證明的基本命題,一切定理都由此演繹而出。在這種演繹推理中,每個證明必須以公理為前提,或者以被證明了的定理為前提。這一方法后來成了建立任何知識體系的典范,在差不多2000年間,被奉為必須遵守的嚴密思維的范例。《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發(fā)展的頂峰。

    歐幾里得 (活動于約前300-?)

    古希臘數學家。以其所著的《嘩首鬧幾何原本》(簡稱《原本》)聞名于世。關于他的生平,現在知道的很少。早年大概就學于雅典,深知柏拉圖的學說。公元前300年左右,在托勒密王(公元前364~前283)的邀請下,來到亞歷山大,長期在那里工作。他是一位溫良敦厚的教育家,對有志數學之士,總是循循善誘。但反對不肯刻苦鉆研、投機取巧的作風,也反對狹隘實用觀點。據普羅克洛斯(約410~485)記載,托勒密王曾經問歐幾里得,除了他的《幾何原本》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學習幾何的捷徑。歐幾里得回答說: “ 在幾何里,沒有專為國王鋪設的大道。 ” 這句話后來成為傳誦千古的學習箴言。斯托貝烏斯(約 500)記述了另一則故事,說一個學生才開始學第一個命題,就問歐幾里得學了幾何學之后將得到些什么。歐幾里得說:給他三個錢幣,因為他想在學習中獲取實利。

    歐幾里得將公元前 7世紀以來希臘幾何積累起來的豐富成果整理在嚴密的邏輯之中,使幾何學成為一門獨立的、演繹的科學。除了《幾何原本》之外,他還有不少著作,可惜大都失傳。《已知數》是除《原本》之外惟一保存下來的他的希臘文純粹幾何著作,體例和《原本》前6卷相近,包括94個命題,指出若圖形中某些元素已知,則另外一些元素也可以確定。《圖形的分割》現存拉丁文本與阿拉伯文本,論述用直線將已知圖形分為相等的部分或成比例的部分。《光學》是早期幾何光學著作之一,研究透視問題,敘述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認為視覺是眼睛發(fā)出光線到達物體的結果。還有一些著作未能確定是否屬于歐幾里得,而且已經散失。

    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中收錄了23個定義,5個公理,5個公設,并以此推導出48個命題(第一卷)。

    2.劉徽 生平

    (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國后期魏國人,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數學家,也是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跡,史書上很少記載。據有限史料推測,他是魏晉時代山東臨淄或淄川一帶人。終生未做官。

    著作

    劉徽的數學著作留傳后世的很少,所留之作均為久經輾轉傳抄。他的主要著作有:

    《九章算術注》10卷;

    《重差》1卷,至唐代易名為《海島算經》;

    《九章重差圖》l卷,可惜后兩種都在宋代失傳。

    數學成就

    劉徽的數學成就大致為兩方面:

    一是清理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并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這方面集中體現在《九章算術注》中。它實已形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①在數系理論方面

    用數的同類與異類闡述了通分、約分、四則運算,以及繁分數化簡等的運算法則;在開方術的注釋中,他從開方不盡的意義出發(fā),論述了無理方根的存在,并引進了新數,創(chuàng)造了用十進分數無限逼近無理根的方法。

    ②在籌式演算理論方面

    先給率以比較明確的定義,又以芹搏遍乘、通約、齊同等三種基本運算為基礎,建立了數與式運算的統(tǒng)一的理論基礎,他還用“率”來定義中國古代數學中的“方程”,即現代數學中線性方程組的增廣矩陣。

    ③在勾股理論方面

    逐一論證了有關勾股定理與解勾股形的計算原理,建立了相似勾股形理論,發(fā)展了勾股測量術,通過對“勾中容橫”與“股中容直”之類的典型圖形的論析,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相似理論。

    ④在面積與體積理論方面

    用出入相補、以盈補虛的原理及“割圓術”的極限方法提出了劉徽原理,并解決了多種幾何形、幾何體的面積、體積計算問題。這些方面的理論價值至今仍閃爍著余輝。

    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創(chuàng)見。這方面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項有代表性的創(chuàng)見:

    ①割圓術與圓周率

    他在《九章算術?圓田術》注中,用割圓術證明了圓面積的精確公式,并給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他首先從圓內接六邊形開始割圓,每次邊數倍增,算到192邊形的面積,得到π=157/50=3.14,又算到3072邊形的面積,得到π=3927/1250=3.1416,稱為“徽率”。

    ②劉徽原理

    在《九章算術?陽馬術》注中,他在用無限分割的方法解決錐體體積時,提出了關于多面體體積計算的劉徽原理。

    ③“牟合方蓋”說

    在《九章算術?開立圓術》注中,他指出了球體積公式V=9D3/16(D為球直徑)的不精確性,并引入了“牟合方蓋”這一著名的幾何模型。“牟合方蓋”是指正方體的兩個軸互相垂直的內切圓柱體的貫交部分。

    ④方程新術

    在《九章算術?方程術》注中,他提出了解線性方程組的新方法,運用了比率算法的思想。

    ⑤重差術

    在白撰《海島算經》中,他提出了重差術,采用了重表、連索和累矩等測高測遠方法。他還運用“類推衍化”的方法,使重差術由兩次測望,發(fā)展為“三望”、“四望”。而印度在7世紀,歐洲在15~16世紀才開始研究兩次測望的問題。

    貢獻和地位

    劉徽的工作,不僅對中國古代數學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在世界數學吏上也確立了崇高的歷史地位。鑒于劉徽的巨大貢獻,所以不少書上把他稱作“中國數學史上的牛頓”。

    費馬

    費馬(1601~1665)

    Fermat,Pierre de

    費馬是法國數學家,1601年8月17日出生于法國南部圖盧茲附近的博蒙·德·洛馬涅。他的父親多米尼克·費馬在當地開了一家大皮革商店,擁有相當豐厚的產業(yè),使得費馬從小生活在富裕舒適的環(huán)境中。

    費馬的父親由于富有和經營有道,頗受人們尊敬,并因此獲得了地方事務顧問的頭銜,但費馬小的時候并沒有因為家境的富裕而產生多少優(yōu)越感。費馬的母親名叫克拉萊·德·羅格,出身穿袍貴族。多米尼克的大富與羅格的大貴族構筑了費馬極富貴的身價。

    費馬小時候受教于他的叔叔皮埃爾,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了他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對他的性格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14歲時,費馬才進入博蒙·德·洛馬涅公學,畢業(yè)后先后在奧爾良大學和圖盧茲大學學習法律。

    17世紀的法國,男子最講究的職業(yè)是當律師,因此,男子學習法律成為時髦,也使人敬羨。有趣的是,法國為那些有產的而缺少資歷的“準律師”盡快成為律師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1523年,佛朗期瓦一世組織成立了一個專門鬻賣官爵的機關,公開出售官職。這種官職鬻賣的社會現象一經產生,便應時代的需要而一發(fā)不可收拾,且彌留今日。

    鬻賣官職,一方面迎合了那些富有者,使其獲得官位從而提高社會地位,另一方面也使政府的財政狀況得以好轉。因此到了17世紀,除宮廷官和軍官以外的任何官職都可以買賣了。直到今日,法院的書記官、公證人、傳達人等職務,仍沒有完全擺脫買賣性質。法國的買官特產,使許多中產階級從中受惠,費馬也不例外。費馬尚沒有大學畢業(yè),便在博蒙·德·洛馬涅買好了“律師”和“參議員”的職位。等到費馬畢業(yè)返回家鄉(xiāng)以后,他便很容易地當上了圖盧茲議會的議員,時值1631年。

    盡管費馬從步入社會直到去世都沒有失去官職,而且逐年得到提升,但是據記載,費馬并沒有什么政績,應付官場的能力也極普通,更談不上什么領導才能。不過,費馬并未因此而中斷升遷。在費馬任了七年地方議會議員之后,升任了調查參議員,這個官職有權對行政當局進行調查和提出質疑。

    1642年,有一位權威人士叫勃里斯亞斯,他是最高法院顧問。勃里斯亞斯推薦費馬進入了最高刑事法庭和法國大理院主要法庭,這使得費馬以后得到了更好的升遷機會。1646年,費馬升任議會首席發(fā)言人,以后還當過天主教聯(lián)盟的主席等職。費馬的官場生涯沒有什么突出政績值得稱道,不過費馬從不利用職權向人們勒索、從不受賄、為人敦厚、公開廉明,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和稱贊。

    費馬的婚姻使費馬躋身于穿袍貴族的行列,費馬娶了他的舅表妹露伊絲·德·羅格。原本就為母親的貴族血統(tǒng)而感驕傲的費馬,如今干脆在自己的姓名上加上了貴族姓氏的標志“de”。

    費馬生有三女二男,除了大女兒克拉萊出嫁之外,四個子女都使費馬感到體面。兩個女兒當上了牧師,次子當上了菲瑪雷斯的副主教。尤其是長子克萊曼特·薩摩爾,他不僅繼承了費馬的公職,在1665年當上了律師,而且還整理了費馬的數學論著。如果不是費馬長子積極出版費馬的數學論著,很難說費馬能對數學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因為大部分論文都是在費馬死后,由其長子負責發(fā)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薩摩爾也稱得上是費馬事業(yè)上的繼承人。

    對費馬來說,真正的事業(yè)是學術,尤其是數學。費馬通曉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而且還頗有研究。語言方面的博學給費馬的數學研究提供了語言和便利,使他有能力學習和了解阿拉伯和意大利的代數以及古希臘的數學。正是這些,可能為費馬在數學上的造詣莫定了良好基礎。在數學上,費馬不僅可以在數學王國里自由馳騁,而且還可以站在數學天地之外鳥瞰數學。這也不能絕對歸于他的數學天賦,與他的博學多才多少也是有關系的。

    費馬生性內向,謙抑好靜,不善推銷自己,不善展示自我。因此他生前極少發(fā)表自己的論著,連一部完整的著作也沒有出版。他發(fā)表的一些文章,也總是隱姓埋名。《數學論集》還是費馬去世后由其長子將其筆記、批注及書信整理成書而出版的。我們現在早就認識到時間性對于科學的重要,即使在l7世紀,這個問題也是突出的。費馬的數學研究成果不及時發(fā)表,得不到傳播和發(fā)展,并不完全是個人的名譽損失,而是影響了那個時代數學前進的步伐。

    費馬一生身體健康,只是在1652年的瘟疫中險些喪命。1665年元旦一過,費馬開始感到身體有變,因此于1月l0日停職。第三天,費馬去世。費馬被安葬在卡斯特雷斯公墓,后來改葬在圖盧茲的家族墓地中。

    費馬一生從未受過專門的數學教育,數學研究也不過是業(yè)余之愛好。然而,在17世紀的法國還找不到哪位數學家可以與之匹敵:他是解析幾何的發(fā)明者之一;對于微積分誕生的貢獻僅次于牛頓、萊布尼茨,概率論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以及獨承17世紀數論天地的人。此外,費馬對物理學也有重要貢獻。一代數學大才費馬堪稱是17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數學家。

    17世紀伊始,就預示了一個頗為壯觀的數學前景。而事實上,這個世紀也正是數學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幾何學首先成了這一時代最引入注目的引玉之明珠,由于幾何學的新方法—代數方法在幾何學上的應用,直接導致了解析幾何的誕生;射影幾何作為一種嶄新的方法開辟了新的領域;由古代的求積問題導致的極微分割方法引入幾何學,使幾何學產生了新的研究方向,并最終促進了微積分的發(fā)明。幾何學的重新崛起是與一代勤于思考、富于創(chuàng)造的數學家是分不開的,費馬就是其中的一位。

    對解析幾何的貢獻

    費馬獨立于笛卡兒發(fā)現了解析幾何的基本原理。

    1629年以前,費馬便著手重寫公元前三世紀古希臘幾何學家阿波羅尼奧斯失傳的《平面軌跡》一書。他用代數方法對阿波羅尼奧斯關于軌跡的一些失傳的證明作了補充,對古希臘幾何學,尤其是阿波羅尼奧斯圓錐曲線論進行了總結和整理,對曲線作了一般研究。并于1630年用拉丁文撰寫了僅有八頁的論文《平面與立體軌跡引論》。

    費馬于1636年與當時的大數學家梅森、羅貝瓦爾開始通信,對自己的數學工作略有言及。但是《平面與立體軌跡引論》的出版是在費馬去世14年以后的事,因而1679年以前,很少有人了解到費馬的工作,而現在看來,費馬的工作卻是開創(chuàng)性的。

    《平面與立體軌跡引論》》中道出了費馬的發(fā)現。他指出:“兩個未知量決定的—個方程式,對應著一條軌跡,可以描繪出一條直線或曲線。”費馬的發(fā)現比笛卡爾發(fā)現解析幾何的基本原理還早七年。費馬在書中還對一般直線和圓的方程、以及關于雙曲線、橢圓、拋物線進行了討論。

    笛卡兒是從一個軌跡來尋找它的方程的,而費馬則是從方程出發(fā)來研究軌跡的,這正是解析幾何基本原則的兩個相反的方面。

    在1643年的一封信里,費馬也談到了他的解析幾何思想。他談到了柱面、橢圓拋物面、雙葉雙曲面和橢球面,指出:含有三個未知量的方程表示一個曲面,并對此做了進一步地研究。

    對微積分的貢獻

    16、17世紀,微積分是繼解析幾何之后的最璀璨的明珠。人所共知,牛頓和萊布尼茨是微積分的締造者,并且在其之前,至少有數十位科學家為微積分的發(fā)明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但在諸多先驅者當中,費馬仍然值得一提,主要原因是他為微積分概念的引出提供了與現代形式最接近的啟示,以致于在微積分領域,在牛頓和萊布尼茨之后再加上費馬作為創(chuàng)立者,也會得到數學界的認可。

    曲線的切線問題和函數的極大、極小值問題是微積分的起源之一。這項工作較為古老,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阿基米德為求出一條曲線所包任意圖形的面積,曾借助于窮竭法。由于窮竭法繁瑣笨拙,后來漸漸被人遺忘、直到16世紀才又被重視。由于開普勒在探索行星運動規(guī)律時,遇到了如何確定橢圓形面積和橢圓弧長的問題,無窮大和無窮小的概念被引入并代替了繁瑣的窮竭法。盡管這種方法并不完善,但卻為自卡瓦列里到費馬以來的數學家開辟廠一個十分廣闊的思考空間。

    費馬建立了求切線、求極大值和極小值以及定積分方法,對微積分做出了重大貢獻。

    對概率論的貢獻

    早在古希臘時期,偶然性與必然性及其關系問題便引起了眾多哲學家的興趣與爭論,但是對其有數學的描述和處理卻是15世紀以后的事。l6世紀早期,意大利出現了卡爾達諾等數學家研究骰子中的博弈機會,在博弈的點中探求賭金的劃分問題。到了17世紀,法國的帕斯卡和費馬研究了意大利的帕喬里的著作《摘要》,建立了通信聯(lián)系,從而建立了概率學的基礎。

    費馬考慮到四次賭博可能的結局有2×2×2×2=16種,除了一種結局即四次賭博都讓對手贏以外,其余情況都是第一個賭徒獲勝。費馬此時還沒有使用概率一詞,但他卻得出了使第一個賭徒贏得概率是15/16,即有利情形數與所有可能情形數的比。這個條件在組合問題中一般均能滿足,例如紙牌游戲,擲銀子和從罐子里模球。其實,這項研究為概率的數學模型一概率空間的抽象奠定了博弈基礎,盡管這種總結是到了1933年才由柯爾莫戈羅夫作出的。

    費馬和帕斯卡在相互通信以及著作中建立了概率論的基本原則——數學期望的概念。這是從點的數學問題開始的:在一個被假定有同等技巧的博弈者之間,在一個中斷的博弈中,如何確定賭金的劃分,已知兩個博弈者在中斷時的得分及在博弈中獲勝所需要的分數。費馬這樣做出了討論:一個博弈者A需要4分獲勝,博弈者B需要3分獲勝的情況,這是費馬對此種特殊情況的解。因為顯然最多四次就能決定勝負。

    一般概率空間的概念,是人們對于概念的直觀想法的徹底公理化。從純數學觀點看,有限概率空間似乎顯得平淡無奇。但一旦引入了隨機變量和數學期望時,它們就成為神奇的世界了。費馬的貢獻便在于此。

    對數論的貢獻

    17世紀初,歐洲流傳著公元三世紀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所寫的《算術》一書。l621年費馬在巴黎買到此書,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對書中的不定方程進行了深入研究。費馬將不定方程的研究限制在整數范圍內,從而開始了數論這門數學分支。

    費馬在數論領域中的成果是巨大的,其中主要有:

    (1)全部素數可分為4n+1和4n+3兩種形式。

    (2)形如4n+1的素數能夠,而且只能夠以一種方式表為兩個平方數之和。

    (3)沒有一個形如4n+3的素數,能表示為兩個平方數之和。

    (4)形如4n+1的素數能夠且只能夠作為一個直角邊為整數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4n+1的平方是且只能是兩個這種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類似地,4n+1的m次方是且只能是m個這種直角三角形的斜邊。

    (5)邊長為有理數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不可能是一個平方數。

    (6)4n+1形的素數與它的平方都只能以一種方式表達為兩個平方數之和;它的3次和4次方都只能以兩種表達為兩個平方數之和;5次和6次方都只能以3種方式表達為兩個平方數之和,以此類推,直至無窮。

    對光學的貢獻

    費馬在光學中突出的貢獻是提出最小作用原理,也叫最短時間作用原理。這個原理的提出源遠流長。早在古希臘時期,歐幾里得就提出了光的直線傳播定律相反射定律。后由海倫揭示了這兩個定律的理論實質——光線取最短路徑。經過若干年后,這個定律逐漸被擴展成自然法則,并進而成為一種哲學觀念。—個更為一般的“大自然以最短捷的可能途徑行動”的結論最終得出來,并影響了費馬。費馬的高明之處則在于變這種的哲學的觀念為科學理論。

    費馬同時討論了光在逐點變化的介質中行徑時,其路徑取極小的曲線的情形。并用最小作用原理解釋了一些問題。這給許多數學家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歐拉,競用變分法技巧把這個原理用于求函數的極值。這直接導致了拉格朗日的成就,給出了最小作用原理的具體形式:對一個質點而言,其質量、速度和兩個固定點之間的距離的乘積之積分是一個極大值和極小值;即對該質點所取的實際路徑來說,必須是極大或極小。

    數學家有

    1、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當代數學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1973年發(fā)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

    2、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蘇常州金壇區(qū),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lián)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3、谷超豪(1926.5.15—2012.6.24),漢族,浙江溫州人,數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谷超豪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學物槐橋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齊性黎曼空間、無限維變換擬群、

    雙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規(guī)范場理論、調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首次提出了高維、高階混合型方程的理論,在超音速繞流的數學問題、規(guī)范場的數學結構、波映照和高維時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4、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鉆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chuàng)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

    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

    阿簡明滾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5、勒內·笛卡爾(又譯作熱奈·笛卡爾),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現笛卡爾,因笛卡爾得名),1650年2月11日逝世于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世界著名的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他對現代數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他還是西方現代哲學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論的開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懷疑”的主張。黑格爾稱他為“攔余現代哲學之父”。

    參考資料來源: _數學家(數學家(世界著名數學家))

    數學家簡介200字

    中國著名數學家簡介: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華羅庚(1910—1985)

    華羅庚出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一個小商人家庭,從小喜歡數學,而且非常聰明。一天老師出了一道數學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23!”老師的話音剛落,華羅庚的答案就脫口而出,老師連連點頭稱贊他的運算能力。可惜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他不得不退學去當店員,一邊工作,一邊自學。18歲時,他又染上傷寒病,與死神搏斗半年,雖然活了下來,但卻留下終身殘疾——右腿瘸了。

    1930年,19歲的華羅庚寫了一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不成立的理由》,發(fā)表在上海《科學》雜志上。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從文章中看到了作者的數學才華,便問周圍的人,“他是哪國留學的?在哪個大學任教?”當他知道華羅庚原來是一個19歲的小店員時,很受感動,主動把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華羅庚在清華四年中,在熊慶來教授的指導下,刻苦學習,一連發(fā)表了十幾篇論文,后來又被派到英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對數論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

    抗日戰(zhàn)爭時期,華羅庚白天在西南聯(lián)大任教,晚上在昏暗的油燈下研究。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華羅庚寫出了20多篇論文和厚厚的一本書《堆壘素數論》。他特別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1958年以后,他走遍了2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動員群眾把優(yōu)選法用于農業(yè)生產。記者在一次采訪時問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確為科學辛勞工作到最后一天,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轟動日本列島的中國數學家——陳建功

    中國著名數學家陳建功(1893—1971),1929年獲得日本理學博士學位時,他的指導老師藤原教授在慶祝會上說:“我一生以教書為業(yè),沒有多少成就。不過,我有一個中國學生,名叫陳建功,這是鍵毀我一生的最大光榮。”

    獲沃爾夫獎唯一華人數學家——陳省身(1911~2004)

    在數學領域,沃爾夫獎與菲爾茲獎是公認的能與諾貝爾獎相媲美的數學大獎。菲爾茲獎主要獎勵在現代數學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年輕數學家,而沃爾夫獎主要獎勵在數學上做出開創(chuàng)性工作、具有世界聲譽的數學家。到1990年為止,世界上僅有24位數學家獲得過沃爾夫獎,而陳省身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由于在整體微分幾何上的杰出工作獲得1984年度沃爾夫獎,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

    劉徽

    劉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稿敏備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年)

    南宋,數學家。他在1247年(淳佑七年)著成『數書九章』十八卷.全書共81道題,分為九大類:大衍類、天時類、田域類、測望類、賦役類、錢谷類、營建類、軍旅類、市易類。這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它總結了前人在開方中所使用的列籌方法,將其整齊而有地應用到高次方程的有理或無理根的求解上去,其中對「大衍求一術」﹝一次同余組解法)和「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等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其中的”大衍求一術”﹝一次同余組解法),在世界數學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在古代<孫子算經>中載有”物不知數”這個問題,舉例說明:有一數,三三數之余二,五五數之余二,七七數之余二,問此數為何?這一類問題的解法可以推廣成解一次同余式組的一般方法.奏九韶給出了理論上的證明,并將它定名為”大衍求一術”。

    楊輝——宋代著名的數學教育家

    楊輝,字謙光,中國南宋(1127~1279)末年錢塘(今杭州市)人。其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跡均無從詳考。據有關著述中的字句推測,楊輝大約于13世紀中葉至末葉生活在現今浙江杭州一帶,曾當過地方官,到過蘇州、臺州等地。是當時有名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他每到一處都會有人慕名前來請教數學問題。

    楊輝一生編寫的數學書很多,但散佚也很嚴重。據史拿備料記載,他至少有以下書,曾在國內或國外刊行:《詳解九章算法》12卷(1261)

    《詳解算法》若干卷

    《日用算法》(1262)

    《乘除通變算寶》3卷(1274)

    《續(xù)古摘奇算法如卷(1275)

    《田畝比類乘除捷法如卷(1275)其中《詳解九章算法》殘缺不全,《詳解算法》、《日用算法》迄今未見傳本。而后3種共7卷合刊在一起,被稱為《楊輝算法》。

    楊輝繼承中國古代數學傳統(tǒng),他廣征博引數學典籍,引用了現已失傳的宋代的許多算書,使我們才得知其部分內容。其中,劉益的“正負開方術”,賈憲的“增乘開方法”與“開方作法本源”圖(即誤傳為“楊輝三角”),就是極其寶貴的數學史料。

    楊輝繼沈括研究“隙積術”之后,研究了“垛積術”,即關于高階等差數列的研究。他首次將所謂“幻方”問題作為數學問題研究,并創(chuàng)“縱橫圖”之名。他給出了三階至十階幻方的實例,對某些構成原理也有所研究。楊輝之前在中國尚無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楊輝之后,明、清兩代中國數學家關于縱橫圖的研究相繼不絕,因此楊耀的著述也是研究關于幻方乃至組合數學歷史的珍貴資料。楊輝還非常關心日常計算技巧,改進算法程序。

    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陳景潤

    (1933~1996)

    在現代數學史上,陳景潤的名字與哥德巴赫猜想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被譽為光輝

    成就的“陳氏定理”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推進了一大步,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

    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數學界的伯樂——熊慶來

    人們在贊美千里馬時,總會記起識馬的伯樂。中國科學界在贊美華羅庚時,也不會忘記他的老師、中國近代數學的先驅——熊慶來。

    熊慶來(1893—1969),字迪之,云南彌勒人,18歲考入云南省高等學堂,20歲赴比利時學采礦,后到法國留學,并獲博士學位。他主要從事函數論方面的研究,定義了一個“無窮級函數”,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數。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于使他成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fā)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并勇于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制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采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于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于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恒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fā)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fā)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數學手抄報全國第一名

    華羅庚,bai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蘇金壇縣,父親以開雜貨鋪du為生。他幼時愛動腦筋,因zhi思考問題過于專心常被同dao伴們戲稱為“羅呆子”。他進入金壇縣立初中后,其數學才能被老師王維克發(fā)現,并盡心盡力予以培養(yǎng)。初中畢業(yè)后,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就讀,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yè)文憑。

    此后,他開始頑強自學,每天達10個小時以上。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新婚妻子的迅燃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在國外雜志上發(fā)表了三篇論文后,被破格任用為助教。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納寬兩年中發(fā)表了洞昌亮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1946年3月,他應邀訪問蘇聯(lián),回國后不顧反動當局的限制,在昆明為青年作“訪蘇三月記”的報告。1946年9月,華羅庚應紐約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去美國講學,并于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不久,妻子帶著三個兒子來到美國與其團聚。

    1949年,華羅庚毅然放棄優(yōu)裕生活攜全家返回祖國。1950年3月,他到達北京,隨后擔任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中科院數學所所長等職。50年代,他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空氣下著述頗豐,還發(fā)現和培養(yǎng)了王元、陳景潤等數學人才。1956年,他著手籌建中科院計算數學研究所。1958年,他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數學系主任。從1960年起,華羅庚開始在工農業(yè)生產中推廣統(tǒng)籌法和優(yōu)選法,足跡遍及27個省市自治區(qū),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經濟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為中科院副院長并于翌年入黨。

    晚年的華羅庚不顧年老體衰,仍然奔波在建設第一線。他還多次應邀赴歐美及香港地區(qū)講學,先后被法國南錫大學、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還于1984年以全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東京作學術報告時,因心臟病突發(fā)不幸逝世,享年74歲。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久久久久久无码Av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曰韩无码AV片免费播放不卡|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VA在线观看无码|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67194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无码|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乱人无码伦av在线a|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无码尹人久久相蕉无码| 韩国无码AV片在线观看网站|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HD|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