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數學

初二數學教案,人教版八年級數學教案

  • 數學
  • 2023-07-08

初二數學教案?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學目標: 1、 經歷用數格子的辦法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情推力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2、那么,初二數學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二數學教案人教版上冊

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初二數學因式分解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數學因式分解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運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培養學生應用因式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因式分解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研討問題的方法,通過猜測、推理、驗證、歸納等步驟搜罩,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因式分解的學習,使學生體會數學美,體會成功的自信和團結合作精神,并體會整體數學思想和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螞告方法:活動探究法

教學過程:

引入:在整式的變形中,有時需要將一個多項式寫成幾個整式的乘積的形式,這種變形就是因式分解.什么叫因式分解?

知識詳解

知識點1 因式分解的定義

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形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說明】 (1)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變形.

例如:

(2)因式分解是恒等變形,因此可以用整式乘法來檢驗.

怎樣把一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知識點2 提公因式法

多項式ma+mb+mc中的各項都悶漏明有一個公共的因式m,我們把因式m叫做這個多項式的公因式.ma+mb+mc=m(a+b+c)就是把ma+mb+mc分解成兩個因式乘積的形式,其中一個因式是各項的公因式m,另一個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例如:x2-x=x(x-1),8a2b-4ab+2a=2a(4ab-2b+1).

探究交流

下列變形是否是因式分解?為什么?

(1)3x2y-xy+y=y(3x2-x); (2)x2-2x+3=(x-1)2+2;

(3)x2y2+2xy-1=(xy+1)(xy-1); (4)xn(x2-x+1)=xn+2-xn+1+xn.

典例剖析 師生互動

例1 用提公因式法將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x3z+x4y; (2) 3x(a-b)+2y(b-a);

分析:(1)題直接提取公因式分解即可,(2)題首先要適當的變形, 再把b-a化成-(a-b),然后再提取公因式.

小結 運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時,要注意下列問題:

(1)因式分解的結果每個括號內如有同類項要合并,而且每個括號內不能再分解.

(2)如果出現像(2)小題需統一時,首先統一,盡可能使統一的個數少。

數學初二教學設計

教案是針對社會需求、學科特點及教育對象具有明確目的性、適應性、實用性的教學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應是與時俱進的。我整理了初二上冊數學教案【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學目標:

1、 經歷用數格子的辦法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情推力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說理和簡單的推理的意識及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勾股定理的由來,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難點:勾股定理的發現

教學過程

一、 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入課題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圖文 p1)教師道白:介紹我國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貢獻,并結合課本p5談一談,講述我國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國家之一,介紹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數學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貢獻。

出示投影2 (書中的P2 圖1—2)并回答:

1、 觀察圖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A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A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A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八年級數學教學案例50篇

要講好課,就必須設計好教案。認真擬定教案,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人教版數學教案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人教版數學教案一

反比例函數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是對正比例函數圖象與性質的復習和對比,也是以后學習二次函數的基礎。本課時的學習是學生對函數的圖象與性質一個再知的過程,由于初二學生是首次接觸雙曲線這種函數圖象,所以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反比例函數圖象的特征,讓學生對反比例函數有一個形象和直觀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二期課改“以學生為主體,激活課堂氣氛,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精神。在教學設計上,我設想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數相關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索。

因此把教學目標確定為:1.掌握反比例函數的概念,能夠根據已知條件求出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學會用描點法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掌握圖象的特征以及由函數圖象得到的函數性質。2.在教學過程中引導薯轎鋒學生自主探索數晌、思考及想象,從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綜合能力。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初中八年級數學教案

教案是 八年級 數學教師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 方法 等進行具體的安排、設計的一種教學文書。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僅供參考。

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3.

2.會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3來判斷、證明及計算.

(二)能力訓練要求

1.通過自己動手并總結推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總結概括能力.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3進行判斷,訓練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通過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3,體現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

2.通散跡過對判定方法的探索,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進一步培養邏輯推理能力,領會分類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2、3的推導過程,掌握判定方法2、3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難點:判定方法的推導及運用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投影片

[生]有四對相似三角形,它們是△AEF∽△DEC,△AFB∽△ACD,△AEB∽△CED,△AEF∽△EBA. 他們相似的理由都是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亮掘敬法1.

[師]現在我們已經有兩種方法可以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一種是定義,一種是判定方法1,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辦法來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這一問題就是本節課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講授

[師]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是只從角的方面考慮的,下面我們只從邊的方面去考慮.我們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中,也有只用邊來進行判斷的,即SSS公理.大家能不能用類比的方法,猜想只用邊來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呢?

[生]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師]下面我們就來驗證一下.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投影片

個組取一個相同的k值,不同的組取不同的k值,好敬慎嗎?

[生]好.

[師]經過大家的親身參與體會,你們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呢?

[生]結論為∠A=∠A′,∠B=∠B′,∠C=∠C′

△ABC∽△A′B′C′,理由是:

∠A=∠A′,∠B=∠B′,∠C=∠C′

根據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可知:△ABC∽△A′B′C′.

[師]其他組的同學的結論相同嗎?

[生]相同.

[師]經過大家的探討,我們又掌握了一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

[師]前面兩種判定方法我們都是只從角或只從邊的方面去考慮的,下面我們要從兩方面來考慮.還是要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全等的判定方法中有ASA,SAS,AAS,其中ASA、AAS我們就不用考慮了,因為我們已經有判定方法1、3,下面來驗證SAS,大家還是先猜想,然后再驗證.

[生]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師]好,下面我們還是由大家自己推導吧.請看投影片

[師]請大家按照上面的步驟進行,同時還要采取不同的組取不同的值法.

[生]按照要求作出的△ABC與△A′B′C′中,有∠B=∠B′,∠C=∠C′,因此根據判定方法1可知,△ABC∽△A′B′C′.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好,我們又探索出一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3.想一想

107

[師]下面驗證SSA,即兩邊對應成比例,其中一邊的對角對應相等,這兩個三角形相似嗎?

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SSA就不成立.大家還可以仿照上面的驗證過程來進行推導,下面是小明和小穎分別畫出的一個滿足條件的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生]從上面的圖中可以得出結論:有兩邊對應成比例,其中一邊的對角相等的三角形不相似.

4.做一做

[師]在這兩節課中我們已經學完了一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下面請大家總結一下有幾種方法.

[生]一共有四種方法.

第一種: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即定義法.

第二種:即判定方法1

兩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第三種:即判定方法2

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第四種:即判定方法3

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師]從這四種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出,第一種判定方法比較麻煩,需要研究三對角、三對邊,而后面的幾種方法最多只需要研究三對邊或角,因此定義法一般不利用.如果已知條件只涉及角,就用第二種判定方法;如果已知條件只涉及邊,就用第三種判定方法;如果既有角又有邊,則可考慮用第四種方法判斷.

5.議一議

如圖,△ABC與△A′B′C′相似嗎?你有哪些判斷方法?

[生]解:△ABC∽△A′B′C′.

判斷方法有.

1.三邊對應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2.兩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

3.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

4.定義法.

(三)鞏固應用,拓展研究

下面每組的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為什么?

生]解:(1)△ABC∽△DEF

∴△ABC∽△DEF

(2)在△ABC中

AB=2,AC=6

∵∠A=∠A

∴△ABC∽△AEF

(四)練習鞏固,促進遷移

依據下列各組條件,判定△ABC與△A′B′C′是不是相似,并說明為什么.

(1)∠A=120°,AB=7 cm,AC=14 cm,

∠A′=120°,A′B′=3 cm,A′C′=6 cm,

(2)AB=4 cm,BC=6 cm,AC=8 cm,

A′B′=12 cm,B′C′=18 cm,A′C′=24 cm. 解:

又∵∠A=∠A′

∴△ABC∽△A′B′C′(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

(2)

∴△ABC∽△A′B′C′(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

(五)回顧聯系,形成結構

本節課主要探討了相似三角形的另兩種判定方法,即三邊對應成比例與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培養了大家的探索精神,同時讓學生懂得了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新,學習的目的是能運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在這里就是能利用判定方法進行有關證明.

八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制定計劃的目的

為使學生學好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具備當代社會中每一位公民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社會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形成數學創新意識,特制定本學科教學計劃。

初一到初三數學知識點

#初二#導語: 初二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好每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以下是整理的2017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教案【四篇】,僅供大家參考。

15.4.1因式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以及它與整式乘法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分解因數到分解因式的類比過程,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感受因式分解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培養積極的進取意識,體會數學知識的內在含義與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感受其作用.

2.難點: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之間的關系.

3.關鍵:通過分解因數引入到分解因式,并進行類比,加深理解.

教學方法

采用“激趣導學”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問題牽引】

請同學們探究下面的2個問題:

問題1:720能被哪些數整除?談談你的想法.

問題2:當a=102,b=98時,求a2-b2的值.

二、豐富聯想,展示思春咐型維

探索:你會做下面的填空嗎?

1.ma+mb+mc=()();

2.x2-4=()();

3.x2-2xy+y2=()2.

【師生共識】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

三、小組活動,共同探究

【問題牽引】

(1)下列各式從左到右的變形是否為因式分解:

①(x+1)(x-1)=x2-1;

②a2-1+b2=(a+1)(a-1)+b2;

③7x-7=7(x-1).

(2)在下列括號里,填上適當的項,扒猜使等式成立.

①9x2(______)+y2=(3x+y)(_______);

②x2-4xy+(_______)=(x-_______)2.

四、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練習.

【探研時空】計算:993-99能被100整除嗎?

五、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由學生自己進行小結,教師提出如下綱目:

1.什么叫因式分解?

2.因式簡哪分解與整式運算有何區別?

六、布置作業,專題突破

選用補充作業.

板書設計

15.4.2提公因式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確定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會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項式分解因式.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探索多項式各項公因式的過程,依據數學化歸思想方法進行因式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分析、類比以及化歸的思想,增進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主動積極地積累確定公因式的初步經驗,體會其應用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掌握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項式分解因式.

2.難點:正確地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

3.關鍵:提公因式法關鍵是如何找公因式.方法是:一看系數、二看字母.公因式的系數取各項系數的公約數;字母取各項相同的字母,并且各字母的指數取最低次冪.

教學方法

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交流,導入新知

【復習交流】

下列從左到右的變形是否是因式分解,為什么?

(1)2x2+4=2(x2+2);(2)2t2-3t+1=(2t3-3t2+t);

(3)x2+4xy-y2=x(x+4y)-y2;(4)m(x+y)=mx+my;

(5)x2-2xy+y2=(x-y)2.

問題:

1.多項式mn+mb中各項含有相同因式嗎?

2.多項式4x2-x和xy2-yz-y呢?

請將上述多項式分別寫成兩個因式的乘積的形式,并說明理由.

【教師歸納】我們把多項式中各項都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這個多項式的公因式,如在mn+mb中的公因式是m,在4x2-x中的公因式是x,在xy2-yz-y中的公因式是y.

概念:如果一個多項式的各項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這個公因式提出來,從而將多項式化成兩個因式乘積形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二、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教師提問】多項式4x2-8x6,16a3b2-4a3b2-8ab4各項的公因式是什么?

【師生共識】提公因式的方法是先確定各項的公因式再將多項式除以這個公因式得到另一個因式,找公因式一看系數、二看字母,公因式的系數取各項系數的公約數;字母取各項相同的字母,并且各字母的指數取最低次冪.

三、范例學習,應用所學

【例1】把-4x2yz-12xy2z+4xyz分解因式.

解:-4x2yz-12xy2z+4xyz

=-(4x2yz+12xy2z-4xyz)

=-4xyz(x+3y-1)

【例2】分解因式,3a2(x-y)3-4b2(y-x)2

【思路點撥】觀察所給多項式可以找出公因式(y-x)2或(x-y)2,于是有兩種變形,(x-y)3=-(y-x)3和(x-y)2=(y-x)2,從而得到下面兩種分解方法.

解法1:3a2(x-y)3-4b2(y-x)2

=-3a2(y-x)3-4b2(y-x)2

=-[(y-x)2?3a2(y-x)+4b2(y-x)2]

=-(y-x)2[3a2(y-x)+4b2]

=-(y-x)2(3a2y-3a2x+4b2)

解法2:3a2(x-y)3-4b2(y-x)2

=(x-y)2?3a2(x-y)-4b2(x-y)2

=(x-y)2[3a2(x-y)-4b2]

=(x-y)2(3a2x-3a2y-4b2)

【例3】用簡便的方法計算:0.84×12+12×0.6-0.44×12.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怎樣計算更為簡便.

解:0.84×12+12×0.6-0.44×12

=12×(0.84+0.6-0.44)

=12×1=12.

【教師活動】在學生完全例3之后,指出例3是因式分解在計算中的應用,提出比較例1,例2,例3的公因式有什么不同?

四、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P167練習第1、2、3題.

【探研時空】

利用提公因式法計算:

0.582×8.69+1.236×8.69+2.478×8.69+5.704×8.69

五、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1.利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關鍵是找準公因式.在找公因式時應注意:(1)系數要找公約數;(2)字母要找各項都有的;(3)指數要找最低次冪.

2.因式分解應注意分解徹底,也就是說,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為止.

六、布置作業,專題突破

課本P170習題15.4第1、4(1)、6題.

板書設計

15.4.3公式法(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應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因式分解,發展學生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利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因式分解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感受數學知識的完整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良好的互動交流的習慣,體會數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難點:領會因式分解的解題步驟和分解因式的徹底性.

3.關鍵:應用逆向思維的方向,演繹出平方差公式,對公式的應用首先要注意其特征,其次要做好式的變形,把問題轉化成能夠應用公式的方面上來.

教學方法

采用“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推進自己的思維.

教學過程

一、觀察探討,體驗新知

【問題牽引】

請同學們計算下列各式.

(1)(a+5)(a-5);(2)(4m+3n)(4m-3n).

【學生活動】動筆計算出上面的兩道題,并踴躍上臺板演.

(1)(a+5)(a-5)=a2-52=a2-25;

(2)(4m+3n)(4m-3n)=(4m)2-(3n)2=16m2-9n2.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下面的兩道題目,并運用數學“互逆”的思想,尋找因式分解的規律.

1.分解因式:a2-25;2.分解因式16m2-9n.

【學生活動】從逆向思維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1)a2-25=a2-52=(a+5)(a-5).

(2)16m2-9n2=(4m)2-(3n)2=(4m+3n)(4m-3n).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完成a2-b2=(a+b)(a-b)的同時,導出課題: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評析: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教學中還要強調一下,可以表示數、含字母的代數式(單項式、多項式).

二、范例學習,應用所學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投影顯示或板書)

(1)x2-9y2;(2)16x4-y4;

(3)12a2x2-27b2y2;(4)(x+2y)2-(x-3y)2;

(5)m2(16x-y)+n2(y-16x).

【思路點撥】在觀察中發現1~5題均滿足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教師活動】啟發學生從平方差公式的角度進行因式分解,請5位學生上講臺板演.

【學生活動】分四人小組,合作探究.

解:(1)x2-9y2=(x+3y)(x-3y);

(2)16x4-y4=(4x2+y2)(4x2-y2)=(4x2+y2)(2x+y)(2x-y);

(3)12a2x2-27b2y2=3(4a2x2-9b2y2)=3(2ax+3by)(2ax-3by);

(4)(x+2y)2-(x-3y)2=[(x+2y)+(x-3y)][(x+2y)-(x-3y)]=5y(2x-y);

(5)m2(16x-y)+n2(y-16x)

=(16x-y)(m2-n2)=(16x-y)(m+n)(m-n).

15.4.3公式法(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領會運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因式分解的方法,發展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因式分解的過程,感受逆向思維的意義,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良好的推理能力,體會“化歸”與“換元”的思想方法,形成靈活的應用能力.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并學會應用.

2.難點:靈活地應用公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3.關鍵:應用“化歸”、“換元”的思想方法,把問題進行形式上的轉化,達到能應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目的.

教學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在教師適當指導下完成本節課內容.

教學過程

一、回顧交流,導入新知

【問題牽引】

1.分解因式:

(1)-9x2+4y2;(2)(x+3y)2-(x-3y)2;

(3)x2-0.01y2.

【知識遷移】

2.計算下列各式:

(1)(m-4n)2;(2)(m+4n)2;

(3)(a+b)2;(4)(a-b)2.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下面兩道題,并運用數學“互逆”的思想,尋找因式分解的規律.

3.分解因式:

(1)m2-8mn+16n2(2)m2+8mn+16n2;

(3)a2+2ab+b2;(4)a2-2ab+b2.

【學生活動】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解:(1)m2-8mn+16n2=(m-4n)2;(2)m2+8mn+16n2=(m+4n)2;

(3)a2+2ab+b2=(a+b)2;(4)a2-2ab+b2=(a-b)2.

【歸納公式】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二、范例學習,應用所學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4a2b+12ab2-9b3;(2)8a-4a2-4;

(3)(x+y)2-14(x+y)+49;(4)+n4.

【例2】如果x2+axy+16y2是完全平方,求a的值.

【思路點撥】根據完全平方式的定義,解此題時應分兩種情況,即兩數和的平方或者兩數差的平方,由此相應求出a的值,即可求出a3.

三、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P170練習第1、2題.

【探研時空】

1.已知x+y=7,xy=10,求下列各式的值.

(1)x2+y2;(2)(x-y)2

2.已知x+=-3,求x4+的值.

四、課堂總結,發展潛能

由于多項式的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正好相反,因此把整式乘法公式反過來寫,就得到多項式因式分解的公式,主要的有以下三個:

a2-b2=(a+b)(a-b);

a2±ab+b2=(a±b)2.

在運用公式因式分解時,要注意:

(1)每個公式的形式與特點,通過對多項式的項數、次數等的總體分析來確定,是否可以用公式分解以及用哪個公式分解,通常是,當多項式是二項式時,考慮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當多項式是三項時,應考慮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2)在有些情況下,多項式不一定能直接用公式,需要進行適當的組合、變形、代換后,再使用公式法分解;(3)當多項式各項有公因式時,應該首先考慮提公因式,然后再運用公式分解.

五、布置作業,專題突破

以上就是初二數學教案的全部內容,1、 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關系。2、 會根據已知信息寫出一次函數的表達式。教學難點: 一次函數知識的運用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法教具準備彈簧一根、八年級數學一次函數教案(課件教學過程)一、。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国产|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无码高清在线观看|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无码专区HEYZO色欲AV|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 久久无码av三级|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夲道dvd高清无码|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App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最新无码专区视频在线|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