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小學數學教案詳案模板范文(一) 教學目標:1、通過十個十個數,認識百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2、通過百數圖,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3、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認識與掌握百的分拆,培養學生積極探索、那么,小學數學教案模板?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模板格式
數學老師可以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活動過程,培養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案范文一:兩步乘法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兩步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2.能從多個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
3.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數量關系,能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量關系,找出解決問題的間接信息靈活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預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維
1、引言
教師介紹學校體操比賽活動情況。相機解釋“橫隊”、“縱隊”“方陣”等詞。
2、收集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看主題圖,找出數學信息。教師把收集到的信息寫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個方陣。
3、提出問題
根據收集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把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1個方陣有多少人?)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提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比一個方陣多多少人?等等。
【 #三年級#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范文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后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小學數學是學生們正式開始運用數學的過程,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我們應該做好數學教案。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詳案模板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詳案模板范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十個十個數,認識百的組成,初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
2、通過百數圖,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
3、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認識與掌握百的分拆,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百的組成,掌握百以內整十數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百數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媒體演示裝面包,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裝面包的。
2、出示10袋面包,問學生:一共有幾個面包?你是怎么數的?
3、引導學生概括:10個十是1個百。
板書:10個十是1個百。
4、追問:誰知道100里面有幾個十?
5、討論:如何把100這個數放到數位表中呢?
二、展開
出示百數圖:你知道這里一共有多少個小圓點嗎?
讓學生觀察百數圖,討論自己的數法,并交流。
完成右邊的練習,并一起朗讀。
三、深入
1、在百數圖上我們還可以做加減法呢。
教案是提前的課堂模擬,一個好的教案可以將學生提問的問題設想出來,從而編寫出問題的答案。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優質教學教案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優質教學教案模板(一)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并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 發展統計觀念。
3.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計算平均數。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平均數
1.第一輪套圈比賽
(1)師:看!體育組的男、女生正在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
第一個出場的是2個隊的隊長:xx和xx。想不想看看他們的成績?
(2)師:第一輪比賽: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你是怎樣比出來的? (6<10,比個數 或 直接從統計圖中,條形的高度看出的)
2.第二輪套圈比賽
(1)師:比賽還在繼續:男生要加油了!出場的是誰?xx套中……
女生也不甘示弱!成績如何?
(2)現在看3個男生和3個女生的成績,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的準一些呢?你是怎樣算的?
(3)第二輪男生套的準些!男生趕上來啦!男、女生平手!
3.第三輪套圈比賽
(1)師:最后的機會來了!男生最后出場的是誰?套中了多少個?再看女生!
(2)現在,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只比總數不公平,男女生人數不一樣!)
(3)討論:比什么才公平?男生4人共套中坦缺耐28個,女生5人共套中30個。
教師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有知識水平出發,對教材進行了恰到好處的“改造”,這樣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更容易接受。以下是為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供您參考!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一】
教學內容:
教材p73--7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萬以內數的調查、收集、整理,讓學生初步感受多位數,培養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會正確地讀出萬以內的數。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5.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
一.課前收集資料,感知四五位數
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寫在卡紙上,并貼在黑板上。
昨天同學們都收集了電腦的價格,現在請同學將它們貼到黑板上來,讓大家來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類
師:黑板上有這么多數,請你先輕輕的試著讀一讀,然后觀察這些數的特點,并給這些數分分類。
生:這兩類數一類中有零,另一類沒有零。
三.讀法
1.沒有零的數的讀法。
以上就是小學數學教案模板的全部內容,(2)師:為什么計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時用總數除以4,而計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時除以5呢? 4.師小結:我發現同學們的數學素質很高!眼力好,用移多補少看出平均數;會動腦,還會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計算出平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