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二次根式思維導圖?然后直接用箭頭往下分支出二級、三級等主題,也是常見的框架結構圖,學生運用起來非常簡單容易上手。有好多學生把框架結構變形為橢圓形箭頭圖、魚骨頭型箭頭圖。如圖3是學生梳理二次根式的箭頭式思維導圖。那么,數學二次根式思維導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思維導圖_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思維導圖及總結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思維導圖及總結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主要包含了有理數、整式的加減、一元一次方程、圖形的認識初步四 個章節的內容.第一章 有理數 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概念1.有理數: (1)凡能寫成q (p, q為整數且 p ? 0) 形式的數,都是有理數.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 p分數、負分數統稱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注意:0 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a 不一 定是負數,+a 也不一定是正數;?不是有理數;(2)有理數的分跡凱類:? ?正整數 ?正有理數 ?正分數 ? ? ① 有理數 ?零 ? ?負整數 ?負有理數 ? ?負分數 ?? ?正整數 ?整數 ?零 ? ? ? ② 有理數 ? ?負整數 ? ?正分數 ?分數 ? ?負分數 ?2.數軸:數軸是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一條直線. 3.相反數: (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我們說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0 的相反數還是 0; (2)相反數的和為 0 ? a+b=0 ? a、b 互為相反數. 4.絕對值: (1)正數的絕對值是其本身,0 的絕對值是 0,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注意:絕對值的 意義是數軸上表示某數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a (a ? 0) (a ? 0) ? ?a (2) 絕對值可表示為: a ? ?0 (a ? 0) 或 a ? ? ; 絕對值的問題經常分類討論; ? a ( a ? 0) ? ? ? a ( a ? 0 ) ?5.有理數比大小: (1)正數的絕對值越大,這個數越大; (2)正數永遠比 0 大,負數永遠比 0 小; (3)正數大于一切負數; (4)兩個負數比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5)數軸上的兩 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6)大數-小數 > 0,小數-大數 < 0. 6.互為倒數: 乘積為 1 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注意: 0 沒有倒數; 若 a≠0, 那么 a 的倒數是1 ; a若 ab=1? a、b 互為倒數;若 ab=-1? a、b 互為負倒數. 7. 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一個數與 0 相加,仍得這個數. 8.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1)加法的交換律:a+b=b+a ; (2)加法的結合律: (a+b)+c=a+(b+c). 9.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即 a-b=a+(-b). 10 有理數乘法法則: (1)兩數相乘,同號為正,異號為負,并把絕對值相乘; (2)任何數同零相乘都得零; (3)幾個數相乘,有一個因式為零,積為零;各個因式都不為零,積的符號由負因式的個 數決定. 11 有理數乘法的運算律: (1)乘法的交換律:ab=ba; (2)乘法的結合律: (ab)c=a(bc) ;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即 無意義 . 12. 有理數除法法則: 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 注意: 零不能做除數,13.有理數乘方的法則: (1)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 (2)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注意:當 n 為正奇數時: (-a)n=-an 或(a -b)n=-(b-a)n , 當 n 為正偶數時: (-a)n =an 或 (a-b)n=(b-a)n . 14.乘方的定義: (1)求相同因式積的運算,叫做乘方;a 0(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數,相同因式的個數叫做指數,乘方的結果叫做冪; 15. 科學記數法: 把一個大于 10 的數記成 a×10n 的形式, 其中 a 是整數數族搜位只有一位的數, 這種記數法叫科學記數法. 16.近似數的精確位:一個近似數,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說這個近似數的精確到那一位. 17.有效數字:從左邊第一個不為零的數字起,到精確的位數止,所有數字,都叫這個近似 數的有效數字. 18.混合運算法則: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減. 本章內容要求學生正確認識有理數的概念,在兆州歷實際生活和學習數軸的基礎上,理解正 負數、相反數、絕對值的意義所在。
目前,把思維導圖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的只有華東首鏈師大劉濯源教授的思維可視化研究團隊,因為他們是研究思維里最懂學科教學,也是研究學科教學里最懂思維的;
我去華師大參加過培訓,后來局里將劉教授團隊請來,我又參加了2次進階培訓。我還用學科思維導圖上數學公開課,獲得了初中數學優質課大賽一等獎。
下面給你分享下我將學科思維導圖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心得:
參加完培訓,我并沒急著直接用到學科教學,而是先用了近1個月的時間教學生凱敏繪圖,再幫學生不斷改進圖的品質,讓他們先學會繪制優質的學科思維導圖。但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他們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的同時,也增加了繪圖的興趣。等學生都掌握了,我就開始應用到教學中,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課前。讓學生根據課本知識,運用學科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結構,小組討論并改進知識結構圖。
2、課上。挑選學生盯芹枝把繪制好的,經過改進的圖進行展示,其他學生針對這張圖進行提問——難點、漏點、障礙點,最后由我進行總結和講解(學生沒有注意到或理解不正確的知識),再次對圖進行改進。
3、考試。根據劉濯源教授提出的“即時考”建議,我就以考試形式(設置陷阱)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檢測。根據檢測情況,對知識理解障礙點再次進行厘清,并進一步完善學科思維導圖。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一元),并且未知數項的最高次數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經過整理都可化成一般扮猛櫻形式ax2+bx+c=0(a≠0)。其中ax2知告叫作二次項,a是二次項系數;bx叫作一次項,b是一次項系數;c叫作常數項 。
擴展資料:
主要形式
一般形式其中是二次項,是二次項系數;
是一次項;是一次項系數;是常數項。
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就是這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
變形式(是實數,)(是實數,)(是實數)。
配方式兩根式
參考資料:一元廳叢二次方程_
數學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復習效率。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八年級數學的思維導圖,供大家參考,希望你們喜歡!
八年級數學的思維導圖:全等三角形
八年級數學的思維導圖:二次根式
八年級數學的思維導圖:實數
八年級數學的思維導圖:相似圖形
八年級數學的思維導圖因式分解
1. 因式分把一個多項式化為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與乘法是相反的兩個轉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確定:系數的最大公約數?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冪.
注意公式:a+b=b+a;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b2=(a+ b)(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項:
(1)選擇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時要特別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體性中緩輪;
(3)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分解到每一個因式都不能分解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每一個因式的首項符號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結果要求相同因式寫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題技巧:(1)換位整理,加括號或去括號整理;(2)提負號;(3)全變號;(4)換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體;(7)靈活分組;(8)提取分數系數;(9)展開部分括號或全部括號;(10)拆項或補項.
7.完全平方式:能化為(m+n)2的多項式叫完全平方式;對于二次三項式x2+px+q, 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兩個整式,A÷B就可以表示為 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 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與分式統稱有理式;即 .
3.對于分式的兩個重要判斷:(1)若分式的分母為零,則分式無意義,反之有意義;(2)若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則分式的值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也為零,則分式無意義.
4.分式的基本性質與應用:
(1)若分式的分子與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號,改變其中任何兩個,分式的值不變;
即
(3)繁分式化簡時,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比較簡單.
5.分式的約分: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注意:分式約分前經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簡分式: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沒有公因式,這個分式叫做最簡分式;注意:分式計算的最后結果要求化為最簡分式.
7.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
8.分式的乘賣信方: .
9.負整指數計算法則:
(1)公式哪銷: a0=1(a≠0), a-n= (a≠0);
(2)正整指數的運算法則都可用于負整指數計算;
(3)公式: , ;
(4)公式: (-1)-2=1, (-1)-3=-1.
一、樹形思維導圖
因為在最初指導學生認識思維導圖的時候,我給學生展示的就是樹形圖。所以學生運用樹形圖對數學知識進行梳理比較熟練。學生在生活中早已認識了樹的形狀,對樹干、樹枝、樹葉及分枝的感知非常清晰,也就很容易的聯想到樹干、樹枝與主題、分主題的邏輯關系。所以學生運用樹形圖的時候比較多,也繪制的比較好。如圖1是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10章分式的樹形思維導圖.
圖1 分式樹形思維導圖
樹形圖的優點是主干分支非常明確,但畫起來比較麻煩。為了更簡單的運用思維導圖,后來我們發動學生研究更簡單的思維導圖形式,大家確認臘耐就把樹干簡化為一個圓、橢圓或正方形等簡單鎮賀易畫的圖形,如圖2:學生把樹干簡化成一個圓環,涂上不同顏色,畫上一個指針,這是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8章第二節數學實驗室中的轉盤模型變形圖,學生的這一構想即貼近課本又有一定的創造御局派性。
圖2:概率樹形思維導圖
二、箭頭或框架式思維導圖
箭頭或框架樣式的思維導圖,老師在日常備課或給學生做知識梳理的時候會經常使用,非常簡潔明了,而且容易繪制。只是以前我們沒有把它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并上升到理論高度去重視。這種結構圖實際上就是一種很簡單好用的思維導圖,特別適合在課堂中應用。
以上就是數學二次根式思維導圖的全部內容,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一元),并且未知數項的最高次數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經過整理都可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叫作二次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