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七年級下冊復習提綱?(1)、目的:為了加強和海外各國的聯系。 (2)、意義(作用):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航海家。那么,歷史七年級下冊復習提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們都知道,讀史使人明智。但是有很多學生學習歷史卻很吃力。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1七年級下冊歷史第一單元提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七年級下冊歷史第一單元提綱
一、隋朝的建立、統一和滅亡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隋實現重新統一的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的滅亡:暴政引起農民起義,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二、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初中學生有很多歷史成績總是提不上去,甚至還有同學覺得學習歷史很難。那么你知道七年級下冊歷史提綱怎么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歷史部編版提綱,如果喜歡,歡迎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
七年級下冊歷史部編版提綱孫耐碰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楊堅 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時間:589年
思考:想想為什么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
(1)隋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
長期的分裂割據,人民渴望統一;
隋為滅陳做了充分準備,戰略戰術運用得當
(2)陳朝:南方陳政權統治的腐敗;
陳后主驕傲自大
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的意義(影響、作用)(隋朝在中國歷史中的作用)
(1)結束了西晉滅亡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同秦朝)
(2)開創了一系列的新制度
(3)開鑿了舉世聞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運河
(4)為隋唐時期的空前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承上啟下)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發展生產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 “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開鑿的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隋唐時代特征:繁榮與開放
一、隋的統一與大運河(P2—7)
★1.隋的統一
1)隋的建立:581年,外戚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大權,建立隋朝,年號開皇(開皇之治)。
2)隋的統一:589年,隋滅陳,實現統一。這是繼秦漢以來的又一次統一。
【思考】隋完成統一的原因:
客觀上:①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經濟發展。②長期分裂割據,人民渴望統一。③南方陳朝腐敗,不得人心。
主觀上:①隋建立后,勵精圖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②隋準備充分,戰略方針恰當。
3)隋朝滅亡的原因:隋的暴政。短暫而亡,與秦相似,都被農民起義推翻。
4)隋統一的歷史作用: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促進了南賀判北經濟文化的交流,為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2.隋大運河
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的統治。
2.時間:隋煬帝統治期間。
3.概況:關注P5圖
Δ全長:2000多千米——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Δ三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諑郡(今北京 ),南至余杭(今杭州)。
Δ四段:從北往南“永、通、邗、江”四段。
Δ五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
4.作用:成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促進了運河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發揮著促進南北交流的作用。
5.評價隋大運河:
1)利: ①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繁榮一時的隋朝
1、★★ P.2、南北重歸統一
581年,外戚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滅陳,南北重歸統一,為隋唐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2、★★P.4大運河的開通及作用P4《隋朝大運河》圖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概況: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鑿大運河。
一個中心:洛陽;兩個端點: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四個河段:從北向南分別是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P.5五大水系: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3)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有利于隋朝的政治統治,促進了我國的內河航運的發展;但另一面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是隋朝暴政的重要表現。
(4)運河與家鄉:淮安地處運河的邗溝段,淮安有漕運總督府,運河之都——淮安。
(5)評價:“開鑿大運河”
第2課“貞觀之治”
一、P.8---9 “貞觀之治”的主要慎旦內容
1、★★主要表現:
⑴ 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若家給人足,朕雖不聽管弦,樂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虛心納諫﹙“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潛;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隋唐時代特征:繁榮與開放
一、隋的統一與大運河(P2—7)
★1.隋的統一
1)隋的建立:581年,外戚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大權,建立隋朝,年號開皇(開皇之治)。
2)隋的統一:589年,隋滅陳,實現統一。這是繼秦漢以來的又一次統一。
【思考】隋完成統一的原因:
客觀上:①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經濟發展。②長期分裂割據,人民渴望統一。③南方陳朝腐敗,不得人心。
主觀上:①隋建立后,勵精圖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②隋準備充分,戰略方針恰當。
3)隋朝滅亡的原因:隋的暴政。短暫而亡,與秦相似,都被農民起義推翻。
4)隋統一的歷史作用: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促進了南賀判北經濟文化的交流,為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2.隋大運河
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的統治。
2.時間:隋煬帝統治期間。
3.概況:關注P5圖
Δ全長:2000多千米——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Δ三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諑郡(今北京 ),南至余杭(今杭州)。
Δ四段:從北往南“永、通、邗、江”四段。
Δ五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
4.作用:成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促進了運河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發揮著促進南北交流的作用。
5.評價隋大運河:
1)利: ①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以上就是歷史七年級下冊復習提綱的全部內容,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 。2、距今約 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被稱為“北京人”。3、 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征,但他們已經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