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二年級下冊?【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將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內容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強對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那么,數學二年級下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二年級#導語】數學給予人們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這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收集信息、歸納類比、直覺判斷、邏輯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確計算。這些能力和培養,將使人終身受益。以下是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1、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
2、用統計圖表來表示數據的情況。
3、根據統計圖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斷。
4、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義:只要是平均分的過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讀法:通常按照從前往后順序讀,“÷”讀作除以,“=”讀作等于,其他讀法不變。新課標第一網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前面的數叫被除數,除號后面的數叫除數,所得的數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 #二年級#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將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內容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強對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是以表內除法知識作為基礎來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過程。
教學目標:
1、通過設計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通過自主探究,明確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今天的草莓特別新鮮,我買了一些準備分給大家。你認為怎樣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1、6個草莓,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幾人?誰來分一分?
2、怎樣列算式?
3、如果不是6個草莓,而是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誰來分一分?怎樣列式?
4、7個草莓,每人分2個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給3人,這余下的1個又不夠再分給一人,剩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就叫余數,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數。
【 #二年級#導語】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科學,值得每個人去學習,尤其是孩子,更要去學習數學,并且以此來構架自己的思維體系。學數學就是在學一種思維體系,在日常教導孩子的過程中也要注重這一點。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頁例1。[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1000以內數的數數過程,能正確數出1000以內的各數。
2、通過探索、討論、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理解10、100、1000之間的關系。
3、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猜測意識和估計能力。
[教學重難點]:正確地數數和理解10、100、1000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每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創設情境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誰嗎?(播放一休的錄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個什么樣子的?
生1:聰明的。
生2:愛動腦筋的。
生3:是個小和尚。
師:今天,一休想出個數數的題來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題目嗎?
生:有。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1、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獨立地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教學資源:
例題插圖,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兔媽媽買了10個蘿卜,小兔一天吃了7個,還剩下幾個?
2、小免媽媽買了10個蘿卜,小兔上午吃了2個,下午吃了5個,還剩下幾個?
小結:剛才的題目,都是求它吃了幾個后還剩下幾個,大家都反應很快,真是不錯。今天我們就要用剛才這股熱情來解決一些實際。
二、互動探索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1、教師引導:圖書館里的書架上共有民間故事書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根據這些信息,你準備解決什么問題呢?怎么解決呢?
對于學生的回答要進行評析。
教師引導:要解決“還剩多少本這一問題該怎么辦?
你能想一個辦法嗎?想好后試著將算式寫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戰術交流交流。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歸納 篇1
1.表內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表內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4)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除數×商=被除數
2.除法
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除以幾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那幾個數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有時可以根據除法的性質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數÷除數=商
(2)被除數÷商=除數
(3)除數×商=被除數
5.被除數
除法運算中被另一個數所除的數,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數。
6.除數
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后面的數叫做除數。
例:8÷2=4則2為除數。8為被除數。除數不能為0,否則沒有意義。
7.商:
在一個除法算式里,被除數÷除數=商+余數,進而推導得出: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以上就是數學二年級下冊的全部內容,【篇一】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頁例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1000以內數的數數過程,能正確數出1000以內的各數。 2、通過探索、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