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歷史?中華民國/國立北京大學時期民國初年(1912-1916)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旋即冠“國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嚴復出任更名后的首任校長。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學校長。此時已有黃侃、辜鴻銘、那么,北大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最早的京師大學堂。
現在的北京大學是原先的西南聯大(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并)的院系調整之后的情況。原先的北大在沙灘紅樓,現在北京大學所在的位置為原燕京大學的舊址
北京大學創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現名。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成立于1911年,當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 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 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并于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 個學院,26 個系。
所以北大的歷史更悠久。
北京大學曾用名:京師大學堂(1898-1912),學國立北京大學——三十年(1927—1937),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37—1946),北京大學——“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
1、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
2、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
3、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并自北京城內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擴展資料:
1、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
2、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認識世界、探求真理、解決人類面臨的科學技術問題的前沿,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
北大歷史系推薦書單如下:
1、《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是201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閻步克。本書探討了“士大夫政治”的演生過程和這種政治文化模式的特點、機制。
2、《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是2006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顧頡剛。本上是一部敘述"層累地造成中國古史"形成過程的歷史書。在中國辨偽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3、《東晉門閥政治》
《東晉門閥政治》是田余慶創作的歷史類著作,首次出版于1989年1月。《東晉門閥政治》對中國中古歷史中的門閥政治問題作了再探索,不落以婚宦論門閥士族的窠臼,對中國中古政治史中的這一重要問題提供了精辟的見解。
4、《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是2017年4月19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總斌。本書是中國古代政治史、制度史研究中的名著,對于該領域的研究極具參考價值。全書分九章,對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歷史階段紛繁繚亂的變化,逐一作了細致考證與論述。
北京大學前身為京師大學堂,始建于1898年。
清華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華”源于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
可見北京大學歷史更悠久。
以上就是北大歷史的全部內容,北京大學別稱是“圓明園職業技術學院”或者“中關村應用文理學院”。北大其實每年的理科生是文科生的兩倍,所以北大的學生戲稱自己是“中關村應用文理學院”。北京大學名稱的歷史 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