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的化學修飾?那么,蛋白質的化學修飾?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前體蛋白沒性要進行系列翻譯加工才能具功能熟蛋白加工類型種般幾種:n-端fmet或met切除、二硫鍵形、化修飾剪切合蛋白質二0種同氨基酸組合蛋白質蛋白質翻譯蛋白質其物化官能團(醋酸鹽、磷酸鹽、同脂類及碳水化合物)附蛋白質改變蛋白質化性質或造結構改變(建立雙硫鍵)擴闊蛋白質功能 再者酶蛋白質n末端移除氨基酸或間肽鏈剪舉例說胰島素肽激素建立雙硫鍵剪兩并鏈間移走肽前體形蛋白質包含兩條雙硫鍵連接肽鏈 其修飾像磷酸化控制蛋白質機制部份蛋白質令酶性化或鈍
【經PEG修飾后的納米結構脂質載體的優點】PEG化學修飾是修飾納米載體最常用的方法。經PEG修飾后的NLC親水性增強.可阻止RES對NLC的吞噬.從而延長NLC在體內的循環時間,并對體內非RES的特異組織產生靶向作用。
在過去幾十年里,難溶性或水不溶性藥用活性成分(APIs)制劑的發展一直是制藥技術領域所面臨最艱巨的挑戰之一。隨著對難溶性的研究的加深,新的藥物傳遞系統不斷出現。固體脂質納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上個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藥物納米載體,它是以天然或合成的室溫下固態脂質為載體,這種脂質生理相容性強、毒性低。固體脂質納米粒能夠有效的減少敏感APIs的降解,提高其穩定性。由于其平均粒徑小,固體脂質納米粒還可以提高APIs到達作用部位的傳遞量。2000年以后在固體脂質納米較基礎上出現了納米結構脂質載體(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被稱為第二代脂質納米粒子。NLC與SLN不同之處在于其內部結構,NLC是以一定比例的液態油或混合脂質代替了固體脂質納米粒中的固體脂質而制備出的新型固體脂質納米粒。納米結構脂質載體解決了固體脂質納米粒的載藥量低、物理穩定性差等缺點,不僅有較高的載藥盤和較好的物理穩定性,而且具有與固體脂質納米粒同樣的控制藥物釋放作用。
【PEG修飾】是指采用PEG修飾劑,又稱聚乙二醇修飾劑,修飾性PEG,PEG修飾劑等(是帶有官能團的聚乙二醇),對蛋白質藥物進行修飾,以增加體內半衰期,降低免疫原性,同時還可以增加藥物的水溶性。
摘要 磷酸化修飾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化學修飾, 對蛋白質功能的完成或改變起到重要作用。該領域的研究存在很多技術難點, 對該領域研究形成了挑戰。近年來相關技術有了很多突破, 磷酸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就。文章將從磷酸化蛋白的檢出、磷酸化蛋白質和肽段的富集、生物質譜技術的改進以及磷酸化蛋白和多肽的定量與比較幾個方面介紹該研究領域的技術進展。 關鍵詞 磷酸化蛋白 磷酸化肽 生物質譜 定量分析 生命活動與蛋白質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很多情況下某些蛋白質的絕對量并不會發生明顯變化, 而是通過各種翻譯后修飾來完成或改
摘要 磷酸化修飾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化學修飾, 對蛋白質功能的完成或改變起到重要作用。該領域的研究存在很多技術難點, 對該領域研究形成了挑戰。近年來相關技術有了很多突破, 磷酸化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新的成就。文章將從磷酸化蛋白的檢出、磷酸化蛋白質和肽段的富集、生物質譜技術的改進以及磷酸化蛋白和多肽的定量與比較幾個方面介紹該研究領域的技術進展。 關鍵詞 磷酸化蛋白 磷酸化肽 生物質譜 定量分析 生命活動與蛋白質的動態變化密切相關, 很多情況下某些蛋白質的絕對量并不會發生明顯變化, 而是通過各種翻譯后修飾來完成或改變其功能。在數量眾多的蛋白質翻譯后修飾中, 磷酸化修飾是非常重要的一種, 現今發現的所有蛋白質中超過30%可被磷酸化修飾。蛋白質的磷酸化修飾與多種生物學過程密切相關, 如DNA損傷修復[1]、轉錄調節[2]、信號轉導[3]、細胞凋亡的調節[4]等。磷酸化蛋白質及多肽的研究可幫助我們闡明上述過程的機理, 進一步認識生命活動的本質。近年來不斷出現的許多相關的新技術、新方法推動了該領域研究的進展。 1 磷酸化蛋白的檢出 當前針對蛋白的研究絕大多數是基于電泳的, 膠上磷酸化蛋白點的檢出是一個重要環節。較早期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32P標記的磷酸根通過代謝進入細胞中并被利用, 使得細胞內的磷酸化蛋白帶有放射性的32P, 從而可在電泳后被檢出[5]。該方法需要接觸大量的放射性物質, 并且只能應用于培養的細胞, 所以已經逐漸被淘汰。利用抗磷酸化蛋白的抗體進行Western blot檢測, 具有特異性好、分辨率高的優點, 至今還是常用的手段[6], 但由于分析和制備不能用同一塊膠, 有時檢出的蛋白點與膠上的蛋白點很難對應, 使分析變得困難。Schulenberg 等[7]在2003年報道了一種小分子的熒光染料Pro-Q Diamond dye, 可對磷酸化蛋白質特異性染色, 該方法方便、快捷且具有較高的靈敏性, 兼容質譜鑒定, 隨后還可再進行其它方法的染色。Martin 等[8]將一些蛋白質和肽段列陣在幾種商業化的襯底上, 然后利用Pro-Q Diamond dye檢驗芯片上的蛋白質及多肽的磷酸化水平, 靈敏度可達到312-625fg, 這種芯片與高靈敏度檢出方法的結合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研究信號通路及磷酸酶抑制物的平臺。熒光雙向差異凝膠電泳(Fluorescent two dimensional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2D-DIGE)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基于雙向電泳的熒光標記蛋白質差異比較的技術, 具有非常好的檢出靈敏度, 并且由于所要比較的目的蛋白始終在相同的條件進行一向、二向電泳并展示在同一張膠上, 從而減少了實驗誤差引起的差異, 該技術已經成為比較蛋白質組研究的有力工具。磷酸化蛋白質只是某個蛋白質組中的一小部分, DIGE技術不能對其特異性標記, 所以利用DIGE技術對磷酸化蛋白的比較分析是困難的。Seisuke 等[9]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他們在實驗中利用磷酸化蛋白富集試劑盒富集磷酸化蛋白后, 利用DIGE技術進行差異分析, 擴展了DIGE技術的應用范圍。 2 磷酸化蛋白質、肽段的富集 由于磷酸化肽段相對于非磷酸化肽段來說是非常少的, 在質譜鑒定時易被其它肽段掩蓋, 所以常常需要對磷酸化蛋白質或肽段富集后再進行鑒定。用于富集磷酸化蛋白質、肽段的經典方法有金屬離子親和層析(IMAC)[10]、生物素―親和素富集[11]、免疫沉淀[12]和磷酸化抗體親和層析[13]等方法。上述方法大多是基于層析技術, 而層析柱填料的性質則是影響富集效果的關鍵因素。2004年, Pinkse等[14]利用TiO2填料自制層析柱, 將自磷酸化蛋白PKG酶切產物用此柱分離后進行在線ESI-MS/MS分析, 鑒定出PKG至少有8個磷酸化位點, 并發現Ser-26 和 Ser-44兩個新的磷酸化位點。Pinkse等認為TiO2填料可與磷酸化肽段高效、特異的結合, 從而有效富集磷酸化肽段, 應用前景很好。利用反相柱脫鹽、濃縮肽段之后進行質譜鑒定是比較常用的肽段鑒定方法, 但對于親水肽段, 比如磷酸化后變為親水的磷酸化肽段鑒定效果不好。Larsen等[15]比較反相樹脂與石墨填料柱對磷酸化肽段的分離效果, 認為后者可有效的滯留磷酸化肽段, 更適合磷酸化肽段的富集、分離和鑒定。對于磷酸化肽段的富集, 一些學者并沒有將目光僅僅局限在親和填料的改進上, Steven等[16]發現在pH2.7左右大部分胰蛋白酶酶切肽段帶有兩個正電荷, 而肽段上有一個磷酸化修飾時則帶有一個正電荷, 根據這一現象, 可利用強陽離子交換色譜將帶有一個正電荷的磷酸化肽段富集。Steven等利用這一方法在Hela細胞核中鑒定出967個蛋白中的2 002個磷酸化位點, 得到了現今為止最大的磷酸化蛋白譜。 3 利用生物質譜確認磷酸化位點 利用一級質譜結合串聯質譜可確定磷酸化位點。例如通過MALDI-TOF/TOF一級質譜可發現與肽段分子量理論值相差80 Da (HPO3=80 Da) 的質譜峰, 該峰的二級質譜圖中如果母離子與旁邊的最高強度的質譜峰相差98 Da (中性丟失H3PO4=98 Da), 則可確定該肽段為磷酸化肽段(圖1), 進一步通過二級或多級質譜的譜圖確認具體的磷酸化位點。此外, 利用β-消除反應使絲氨酸、蘇氨酸磷酸化殘基轉化為氨乙基丙氨酸, 后者為賴氨酸的同形物, 此位點可被胰蛋白酶和Lys-C 肽鏈內切酶等酶特異性識別、酶切, 通過質譜即可很容易地判斷磷酸化位點。所以磷酸化位點的確認有賴于簡化的質譜譜圖和串聯質譜的應用以及質譜檢測靈敏度的提高。近年來生物質譜技術的發展為蛋白質磷酸化位點的檢測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儀器和方法。 3.1 傅立葉變換回旋共振質譜(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FT-ICR MS) T-ICR MS是目前為止準確度最高的質譜, 可 得到1~2 ppm或更好的分辨率, 這樣的高分辨率使其適合于磷酸化位點的分析。離子捕獲解離(electroncapture dissociation, ECD)是應用于FT-ICR MS的一種技術, 是傳統的串聯質譜的補充。可以輕松打開二硫鍵, 而易斷的翻譯后修飾的共價鍵卻可以在ECD破碎肽鏈時保存下來, 使得這一方法適合用于翻譯后修飾的研究。 圖1 利用MALDI-TOF/TOF譜圖鑒定磷酸化肽段 a: 酶切產物的一級質譜圖。磷酸化肽段的質譜峰用星號標出, 其相對未磷酸化肽段的理論分子量位移80 Da (HPO3 = 80 Da); b: a中標記星號的質譜峰的二級質譜分析。在圖中可見比母離子小98 Da (H3PO4 = 98 Da)的中性缺失峰
具體http://www.intlpeptide.com/qwtz/show-133.html
特征 N-連接O-連接
合成部位 粗面內質網主要在高爾基體
合成方式來自同一個寡糖前體 一個個單糖加上去
與之結合的氨基酸殘基天冬酰氨絲氨酸、蘇氨酸、羥脯、羥賴
最終長度 至少5個糖殘基1-4個糖殘基
第一個糖殘基 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半乳糖胺
大概清楚了吧! 蛋白質糖基化是一種蛋白質修飾,作用嘛。可能有兩點:1為蛋白質打上標志,便于轉移。2影響多肽的構象,增強蛋白質的穩定性(或者其他作用)。 一般是這樣的:N連接糖基化發生在糙面內質網中; O連接糖基化發生在高爾基體中。 當然,細胞質基質中的糖基化也有,如哺乳動物細胞中把N-乙酰葡糖胺分子加到蛋白質絲氨酸殘基的羥基上。進化上的意義:寡糖鏈具有一定的剛性,從而限制了其它大分子接近細胞表面的膜蛋白,這就可能使真核細胞的祖先具有一個保護性的外被(像一個軟甲)同時又不象 細胞壁 那樣限制細胞的形狀與運動。
1、α—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鏈
2、肽鏈沿一定方向盤繞和折疊
3、再借助各種次級鍵卷曲折疊成特定的球狀分子結構
4、(視蛋白質種類而定,不一定有這一步)多個具有三級結構的多肽鏈,以適當的方式聚合,形成蛋白質.
以上就是蛋白質的化學修飾的全部內容,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