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武則天容貌? 那么,歷史上武則天容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武則天在那個時候是很美的.為什么呢?因為他們那個朝代是以胖為美,不是身體胖,而是臉比較圓.而武則天正是這樣.而且武則天被兩個皇帝寵愛過,可見武則天很美.一般女人是不會有這樣的經歷的.這就說明當時武則天是非常有魅力的.
武則天不會是范冰冰式的現代橢圓形的小臉美女,而是方額頭長四方臉,長相比較端莊、富態,還會有一種特殊氣質。結合袁天罡當年相面把她性別看錯的情節,進一步推測,武則天是有點男相的女人,或者說武則天是一個透出男人雄風的非常女人——這與唐時女人以胖為美,崇尚陽剛大方,苗條、陰柔不受青睞的審美標準,倒是十分相符的。
這種大臉美女,在李世民和李治這樣的大唐男人看來,才是真正的嫵媚可愛
貞觀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則天長得明媚嬌艷,楚楚動人,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故稱武媚娘。
關于太平公主的長相,史書說是“豐碩,方額廣頤”(《舊唐書·太平公主傳),也就是方額頭寬下巴,體態豐滿。
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筑雄偉富麗,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由當時著名的藝術大師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設計,陵墓由建筑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布置于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墻各長1450米,東墻長1582米,西墻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回廊、闕樓、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筑群多處。“安史之亂”后,乾陵地面建筑遭到嚴重破壞。《唐會要》記載,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乾陵修葺時曾造屋378間。此后,歷經1300多年的風雨滄桑,乾陵地面的宏麗建筑已蕩然無存,唯陵園內城朱雀門外司馬道兩側沿主軸線列置的120余件精美絕倫的大型石刻群,成為盛唐社會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讓人感受到它所體現的盛唐時代精神。從梁山南二峰的天然雙闕起,往北依次對稱排列。端立首位的是1對高達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華表,這是帝王陵墓的標志,其造型昭示著生命長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對人類生殖行為的崇拜。接著是1對昂首挺胸、渾圓壯觀的石刻翼馬,馬身兩翼雕以卷云紋,似有騰飛之勢。翼馬之北是1對優美的高浮雕鴕鳥,它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的象征。緊接鴕鳥的是5對配有馭手的石仗馬和10對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或稱直閣將軍)。傳說翁仲姓阮,是秦朝鎮守臨洮的大將,威震夷狄。秦始皇樹翁仲像于咸陽宮司馬門外,后世的帝王以翁仲石像守衛陵園。翁仲之北是兩通石碑,西邊的一通是唐高宗的金字“述圣紀”碑,它是女皇武則天為高宗歌功頌德而立的紀念碑,碑高6.30米,寬1.86米。碑文約5600余字,武則天親自撰文,中宗李顯書丹,筆畫初刻填以金屑,現今個別字的金跡尚在。東側一通是武則天的無字碑,通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重約98.8噸。碑身雕有八條互相纏繞的螭龍,左右兩側各四條。碑身用一塊完整的巨石雕成,兩側各線刻高4.12米的“升龍圖”。碑座陽面線刻“獅馬圖”,長2.14米,寬0.66米。整個無字碑高大雄渾,雕刻精美,為中國歷代群碑中的巨制。無字碑唐時立,但不銘唐人一字,留下諸多待解之謎。目前主要有“德大說”、“遺言說”等。“德大說”是武則天認為自己以女子稱帝,“功高德大”,難以用文字表達,故僅立白碑;“遺言說”是說武則天臨終前遺言:“己之功過,留待后人評說”,故不銘一字。從北宋崇寧二年(1103)至明崇禎六年(1633)的530年間有“往來登眺者題詠詩篇刊其上”,計39人42段。其中無字碑陽面正中的“大金皇弟都統經略朗君行記”題刻是用被稱為“二十世紀之謎”的罕見的契丹文字鐫刻的,史料價值彌足珍貴。在兩通石碑的緊北邊,豎立著61尊蕃臣石像。東群29尊,西群32尊。這些石人是當時唐王朝屬下的少數民族官員和鄰國王子、使節。武則天為炫揚高宗及武周朝的威勢,將他們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國別、官職和姓名,今字跡可辨認者有“木俱罕國王斯陀勒”、“盛于闐王尉遲璥”、“吐火羅王子持羯達犍”、“默啜使移力貪汗達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陵園內城的四門之外,還蹲踞著4對8尊高大雄偉的石獅,以朱雀門外的最為雄偉。這對石獅昂首挺胸,巨頭披鬃,瞋目闊口,兩足前伸,身軀后蹲,凜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獅于陵前,增加了陵園的神圣和威嚴氣勢。
"唐朝以胖為美",這種說法是在唐玄宗時期盛行的,原因是他喜歡的楊貴妃豐滿.但并不是整個唐朝都以胖為美.武則天在李隆基之前,所以那時根本不存在"唐朝以胖為美"的說法.
至于武則天是胖是瘦,只能通過歷史文獻的閱讀來探究,以當時的科技水平是不可能有照相機的,更何況照片.
局史書記載,武則天在寺廟中懷孕時身體羸弱,并未言及體胖,所以她應該并不胖
以上就是歷史上武則天容貌的全部內容, 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