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物理消毒滅菌法表格 醫療物理滅菌法有哪些方法 常見的物理滅菌方法
物理滅菌如下:
1、熱力消毒滅菌法
燃燒法:最簡單、迅速、徹底的滅菌方法。適用于不需保留的物品,貴重器械及銳利刀剪禁用燃燒法。
干烤法:適用于高溫下不變質、不損壞鄭槐、不蒸發的物品。如粉劑、油劑、玻璃器皿及金屬器皿的滅菌。不適用于塑料制品、纖維織物等的滅菌。
煮沸消毒法:消毒前先將物品刷洗干凈。物體需完全浸沒,放入總物品不超過容量的3/4。水沸后開始計時,若中途加入物品,應從再次水沸后重新計時。
壓力蒸汽滅菌法:應用最廣、效果最可靠的首選滅菌方法。注意布類物品應放在金屬、搪瓷類物品之上,避免蒸汽遇冷成水珠,使布類潮濕。最常用的是化學指示卡和指示膠帶來監測滅菌效果。
2、光照消毒法
紫外線消毒滅菌法:最佳滅菌波長為250~270nm,消毒時間應從燈亮后5~7min計時,燈管的使用時間超過1000h應更換。
日光暴曬法:用于床墊、毛毯、衣服、書等物品的消毒。將物品直接放于日光下暴冊納曬6h可達消毒效果,每隔2h翻動一次。
物理滅菌簡介:
微波是一種高州叢沒頻電磁波,當它在介質內部起作用時,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極性分子受到交變電場的作用而劇烈振蕩,引起強烈的摩擦而產生熱,這就是微波的介電感應加熱效應。
滅菌方法:根據藥物的性質及臨床治療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滅菌方法。一般可分為物理滅菌法、化學滅菌法、無菌操作法三大類。
物理滅菌法是利用高溫或其它方法,如濾過除菌、紫外線等殺死微生物的方法。加熱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凝固、變性,導致微生物死亡。
(一)干熱滅菌法及設備
干熱滅菌法是利用干熱空氣或火焰使細菌的原生質凝固,并使細菌的酶破壞而殺死細菌的方法。多用于容器及用具的滅菌。
1、火焰滅菌法
即以火焰的高溫使微生物及其芽胞在短時間內死亡。一般是將需滅菌的物品加熱10秒鐘以上。如白金等金屬制的刀子、鑷子、玻棒等在火焰中反復灼燒即達滅菌目的。搪瓷桶、盆和乳缽等可放入少量乙醇,振動使之沾滿內壁,燃燒滅菌。
2、干熱空氣滅菌法
系利用熱輻射和滅菌器內空氣的對流來傳遞熱量而使細菌的繁殖體因體內脫水而停止活動的一種方法。由于干熱空氣的穿透力弱且不均勻、比熱小、導熱性差,故需長時間、高溫度,才能達到滅菌目的。一般需135-145℃/3-5小時、160-170℃/2-4小時、180-200/0.5-1小時;熱原經250℃/30分鐘或200℃/45分鐘,可破壞。
本法適用于耐高溫的玻璃、金屬等用具,以及不允許濕氣穿透的油脂類和耐高溫的粉末化學藥品如油、蠟及滑石粉等,但不適用橡膠、塑料及大部分藥品。如注射劑容器安瓿、輸液瓶、西林瓶及注射用油宜用干熱空氣臘派團滅菌法滅菌。
常用設備有電熱箱等,有空氣自然對流和空氣強制對流兩種類型,后者裝有鼓風機使熱空氣在滅菌物品周圍循環,可縮短滅菌物品全部達到所需溫度的時間,并減少烘箱內各部溫度差。
(二)濕熱滅菌法及設備
濕熱滅菌法系利用飽和水蒸汽或沸水來殺滅微生物的一種方法,是注射劑生產應用最廣泛的滅菌方法。包括熱壓滅菌法、流通蒸汽滅菌法、煮沸滅菌法。具有穿透力強,傳導快,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較快變性或凝固,作用可靠,操作簡便,水蒸汽含有潛熱、比熱較熱空氣輪橘大等優點,但對濕熱敏感的藥物不宜應用。
1、熱壓滅菌法
熱壓滅菌法系指在密閉的高壓蒸汽滅菌器內,利用壓力大于常壓的飽和水蒸汽來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具有滅菌完全可靠、效果好、時間短、易于控制等優點,能殺滅所有繁殖體和芽胞。適用于輸液滅菌。
熱壓滅菌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如下:
115℃(68kPa)/30min,
121℃(98kPa)/20min,
126℃(137kPa)/15min.
(1)熱壓滅菌器
熱壓滅菌器的種類很多,最常用的是臥式熱壓滅菌器。
其結構主要有箱門或箱蓋密封構成一個耐壓的空室、排氣口、安全閥、壓力表和溫 度計等部件。用蒸汽、電熱等加熱。臥式熱壓滅菌器系全部用堅固的合金制成,有的帶
有夾層,頂部裝有壓力表兩支,分別指示蒸汽夾層的壓力和柜室內的壓力。兩壓力表中 間為溫度表,底部裝有排氣口,在排管上裝有溫度表頭以導線與溫度表相連,柜內備有帶軌道的滅菌車,車上有活動的鐵絲網格架。另有可推動的搬運車,可將滅菌車推至搬運車上送至裝卸滅菌物品的地點。
(2)使用方法
用前先作好柜內清理工作,然后開夾層蒸汽閥及回汽閥,使蒸汽通入夾套中加熱,同時將待滅菌物品放置柜內,關閉柜門,旋緊門閂,此后應注意溫度表,當溫度上升至所需溫度,即為滅菌開始時間,柜室壓力表應固定在相應的壓力,待滅菌時間到達后,先關閉總蒸汽和夾層進汽閥,再開始排氣,待柜室壓力降至零后10-15分鐘,再全部打開柜門。有時為了縮短時間,也有對滅菌柜內的盛有溶液的容器噴冷卻水,使其迅速冷卻。對于滅菌后要求干燥又不易破損的物料,滅菌后立即放出滅菌柜內的蒸汽,以利干燥。
(3)熱壓滅菌柜使用注意事項
①必須使用飽和水蒸汽;
②必須將柜內的空氣排凈,否則壓力表上所表示的壓力是柜內蒸汽與空氣二者的總壓,而非單純的蒸汽壓力,溫度不符;
③滅菌時間必須從全部藥液真正達到所要求的溫度時算起羨空。在開始升溫時,要求一定的預熱時間,遇到不易傳熱的包裝、體積較大的物品或滅菌裝量較多時,可適當延長滅菌時間,并應注意被滅菌物品在滅菌柜內的存放位置;
④滅菌完畢后,必須使壓力降到0后10-15分鐘,再打開柜門。
為了確保滅菌效果,防止漏滅,在生產上常用適當滅菌溫度指示劑,如利用某些熔點正好是滅菌所需溫度的化學品作指標,滅菌時將它熔封于安瓿中,分別放在滅菌柜前、中、后或上、中、下三層位置上,出現結晶熔化則表示溫度已達到。常用的有安替比林(110-112℃)、升華硫(117℃)、苯甲酸(121-133℃)、碘仿(115℃),并可加著色劑如亞甲蘭、甲紫等以便觀察。也可用留點溫度計及碘淀粉溫度指示劑。但上述指示劑并不能表明保持該溫度的確切時間,目前生產上已采用滅菌溫度和時間自動控制來監視和調節滅菌過程中的溫度。
2、流通蒸汽滅菌法
流動蒸汽滅菌系指在常壓下,于不密閉的滅菌箱內,用100℃流通蒸汽30-60分鐘來殺滅微生物的方法。本法適用于1-2ml注射劑及不耐高溫的品種,但不能保證殺滅所有的芽胞,故制品要加抑菌劑。
3、煮沸滅菌法
煮沸滅菌法系把待滅菌物品放入水中煮沸30-60分鐘進行滅菌。本法不能保證殺滅所有的芽胞,故制品要加抑菌劑。
4、影響濕熱滅菌因素
(1)微生物的性質和數量
各種微生物對熱的抵抗力相差較大,處于不同生長階段的微生物,所需滅菌的溫度與時間也不相同,繁殖期的微生物對高溫的抵抗力要比衰老時期抵抗力小得多,芽胞的耐熱性比繁殖期的微生物更強。在同一溫度下,微生物的數量越多,則所需的滅菌時間越長,因為微生物在數量比較多的時候,其中耐熱個體出現的機會也越多,它們對熱具有更大的耐熱力,故每個容器的微生物數越少越好。因此,在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應盡一切可能減少微生物的污染,盡量縮短生產時間,灌封后立即滅菌。
(2)注射液的性質
注射液中含有營養性物質如糖類、蛋白質等,對微生物有一種保護作用,能增強其抗熱性。另外,注射液的pH值對微生物的活性也有影響,一般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熱性,在堿性溶液中次之,酸性不利于細菌的發育,如一般生物堿鹽注射劑用流通蒸汽滅菌15分鐘即可。因此,注射液的pH值調節至偏酸性或酸性。
(3)滅菌溫度與時間
根據藥物的性質確定滅菌溫度與時間,一般說滅菌所需時間與溫度成反比,即溫度越高,時間越短。但溫度增高,化學反應速度也增快,時間越長,起反應的物質越多。為此,在保證藥物達到完全滅菌前提下,應盡可能地降低滅菌溫度或縮短滅菌時間,如維生素C注射劑用流通蒸汽100℃/15min滅菌。另外,一般高溫短時間比低溫長時間更能保證藥品的穩定性。
(4)蒸汽的性質
飽和水蒸汽熱含量高,穿透力大,滅菌效力高。濕飽和水蒸汽熱含量較低、過熱蒸汽與干熱空氣差不多,它們的穿透力均較差,滅菌效果不好。
(三)射線滅菌法
1、紫外線滅菌法
本法是指用紫外線照射殺滅微生物的方法。一般波長200-300nm的紫外線可用于滅菌,滅菌力的是波長254nm.
紫外線是直線傳播,其強度與距離平方成比例地減弱,并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普通玻璃及空氣中灰塵、煙霧均易吸收紫外線;其穿透較弱,作用僅限于被照射物的表面,不能透入溶液或固體深部,故只適宜于無菌室空氣、表面滅菌,裝在玻璃瓶中的藥液不能用本法滅菌。
由于紫外線燈的滅菌作用與照射強度、時間和距離有關。一般在6-15m3的房間安裝一只30瓦紫外線燈,其高度離操作臺面不超過1.5m,被滅菌物離燈與臺面的垂直點中心不超過1.5m,相對濕度以45-60%為宜,溫度宜在10-55℃范圍,并必須保持紫外線燈管無塵、無油垢。
紫外線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照射時間過久,能產生結膜炎、紅斑及皮膚燒灼等現象。為此,在操作前開燈1-2小時后,再進行操作。由于不同規格紫外線燈,均有一定使用期限規定,一般為3000小時,故使用時應記錄開啟時間,并定期檢查滅菌效果。
2、輻射滅菌法
是以放射性同位素(60Co或137Cs)放射的γ射線殺菌的方法。其特點是可不升高產品的溫度,穿透力強,所以適用于不耐熱藥物的滅菌,如維生素、抗生素、激素、肝素、羊腸線、重要制劑、醫療器械、高分子材料等。《中國藥典》(2000年版)已收載本法。
但輻射滅菌設備費用高,某些藥品經輻射后,有可能效力降低或產生毒性物質且溶液不如固體穩定,操作時還須有安全防護措施。
3、微波滅菌法
是指用微波照射產生熱而殺滅微生物物方法。頻率在300兆赫-300千兆赫之間的微波,可被水吸收,進而水分子轉動、摩擦而生熱。其特點是低溫、省時(2-3min)、常壓、均勻、高效、保質期長、節約能源、不污染環境、操作簡單、易維護。能用于水性注射液的滅菌。但存在滅菌不完全及勞動保護等問題。
(四)濾過除菌法
濾過除菌法系利用濾過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本法適用于很不耐熱藥液的滅菌。常用的濾器有G6號垂熔玻璃漏斗、0.22μm的微孔濾膜等。為保證無菌,采用本法時,必須配合無菌操作法,并加抑菌劑;所用濾器及接受濾液的容器均必須經121℃熱壓滅菌。
1、干熱滅菌法:指利用火焰或干熱空氣達到殺滅微生物或消除熱原物質的方法。干熱滅菌法:高溫干熱空螞凱氣,穿透力差。適用于耐高溫但不宜濕熱滅菌的物品。如:玻璃器皿、纖維制品、金屬材質的容器、固體藥品、液體石蠟等。
藥典規定:一般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熱原用250℃45min也可滅除。
2、濕熱滅菌法:指利用飽和水蒸氣、沸水或流通蒸汽殺滅微生物的方法(比熱大,穿透力強,廣泛應用)。
3、濾過除菌:G6或0.22μm微孔濾膜濾除細菌。適用于熱敏性藥物尤其是生化制劑。應在無升物帶菌環境下過濾操作。
4、紫外線滅菌:紫外線及其產生的微量臭氧所起的滅菌作用。254nm的紫外線最強。穿透力差,所以用于表面和空氣滅菌。醫學教|育網|整理
5、60Co-輻射滅菌:利用60Co-γ射線殺菌的方法。滅菌物品溫度變化小穿透力強。適用于熱敏性藥物,尤其是已包裝藥品的滅菌,但某些藥品經輻射滅菌后可能引起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變化。常用的輻射滅菌吸收劑量為25kGy.
6、微波滅菌:頻率在300MHz到300kMHz之間的電磁波。靠熱力滅菌,適用水性藥液的滅菌吵蘆,對含少量水分的藥材飲片及固體制劑也有滅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