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新聞兩則?第一層:(“在人民解放軍……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第二層:(“南陽為古宛縣……多是出生南陽一帶”),背景。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那么,初二語文新聞兩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模仿新聞兩則寫一篇新聞(300字)
求實發展,乘風破浪
——XX中學開學典禮新聞報道
200X年X月X日,XX中學彩旗迎風招展,8點30分,全體師生精神抖擻的整齊匯聚于學校操場。隨著鼓號隊熱情洋溢的樂曲演奏,XX中學200X年第X學期開學典禮拉開了帷幕。
首先,XXX校長代表學校黨政為新學期典禮致辭,她在講話中高度贊揚了XX中學全體師生上一學期中表現出的甘于奉獻、勇于拼搏的zhidao精神,并強調XX中學新的一年要夯實基礎、求實發展。接著她用精妙的譬喻詮釋了文化回立校與科研興校內涵意義。她說中國文化尤如參天大樹,民族傳統文化則是它的根。“溯”與“尋”的過程則是科研實踐的過程,她希望全體XX教師繼續發揚敬業、奉獻精神,積極參與、認真投入,明確理解“科研興校,文化立校”的學校辦學思路,尋求教學新突破口,為學生、為自己、為學校的穩定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之后年級組長代表與學生代表講話充滿了對學期的憧憬。
整個典禮過程熱烈、莊重,掌聲不斷,最后典禮在全體師生排答山倒海般的校訓“我行,我能行;你行,我更行”的宣誓聲中結束。從退場時XX中學全體師生那閃亮的眼光里,我們看到了他們新學期昂揚斗志的火焰,看到了一幅“乘風破浪濟滄海”的思源未來圖景
采納o~~~
2. 人教版初二語文仿照《新聞兩則》寫一篇校園新聞
張龍龍刷新我校25年的跳高記錄
本報訊 又是一場歡呼,10月13日上午,研究生院研一學生張龍龍在我校男子組跳高比賽中以1.83米的優異成績打破了塵封25年的1.81米的原記錄。
人教版的
1.《新聞兩則》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這一路現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
相同點:都報道了解放軍的勝利消息;都是新華社的報道。不同點:第二則有勝利的原因分析,第一則沒有。
相同點:
1、都報道了解放軍的勝利消息。第一則中,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第二則中,中原解放軍解放南陽。
2、都是新華社的報道。第一則是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第二則是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
不同點:第二則有勝利的原因分析,第一則沒有。
第一則:報道了解放軍的盛勢,沒有分析勝利原因。
第二則:分析了解放軍勝利的原因,即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并極大地擴大了豫皖蘇軍區老根據地,壯大了我軍力量。
擴展資料:
這兩則新聞都是以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決戰為主題。
渡江戰役后,各野戰軍立即按照中央軍委的既定部署,分別向中南、西北、西南、東南地區進軍。1949年4月解放軍進軍中南,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贛西北、贛南廣大地區。5月解放軍進軍西北,5月20日解放西安,8月解放蘭州,9月解放西寧、寧夏。
同月25、26日,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及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通電起義,新疆和平解放,至此解放了西北全境,國民黨只剩下西南一隅之地。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新聞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輔助部分。
寫法以敘述為主兼或有議論、描寫、評論等。新聞是包含海量資訊的新聞服務平臺,真實反映每時每刻的重要事件。
搜索新聞事件、熱點話題、人物動態、產品資訊等,快速了解最新進展。
擴展資料:
機構:
1、電視傳播機構:中央電視臺、地方電視臺、娛樂、廣告媒體,如 湖南衛視等;
2、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地方電臺,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3、報紙:中國人民日報、南方都市報;
4、雜志:人物類《環球人物》、學術類《新聞傳播》 、時事類《新周刊》等;
5、互聯網廣告媒體:騰訊新聞、導向新聞、新華網、人民網、百度新聞、新浪新聞、挪意時報、鳳凰資訊、中國新聞網、網易新聞、紅網 、新廣網 等;
6、移動互聯網媒體:微博、微信屬新媒體,是智能移動終端發展的產物。
報道形式:
1、倒金字塔式
這種寫作方式是媒體常用的寫作方式。這種模式將新聞中最重要的消息寫在第一段,或是以新聞提要的方式呈現新聞的最前端,有助于受眾快速了解新聞重點。
2、正金字塔式
這種寫作方式是以時間發生順序作為行文結構的寫作方式,剛好與倒金字塔式相反,依序分別是引言、過程、結果,采漸入高潮的方式,將新聞重點擺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寫。
《新聞兩則》的寫作的大背景是相同的,都是處于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但具體的寫作時間有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的勝利戰況。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這則新聞,給全軍戰士和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回腸蕩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擴展資料
文章中心:
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的時間、地點和戰況,指出了戰局的發展趨勢,分析了敵敗我勝的原因。表現了我軍戰士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報道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南陽,以及其軍事上的重大意義:標志蔣介石軍隊走上了節節敗退的道路,而我軍則走上了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式,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戰斗的斗志。
以上就是初二語文新聞兩則的全部內容,相同點:都報道了解放軍的勝利消息;都是新華社的報道。不同點:第二則有勝利的原因分析,第一則沒有。相同點:1、都報道了解放軍的勝利消息。第一則中,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