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歷史?在唐代,蘇州、吳郡兩名相同。唐天通元年(696),析吳縣另置長洲縣,兩縣同治于蘇州。五代時,一度叫吳洲,后為吳越國錢寥據地,宋升蘇州為平江府,轄吳縣、長洲、常熟、吳江、昆山五縣,府治設在 蘇州。從此,蘇州又稱為平江城。元朝改平江府為平江路。明初改平江路為平江府,領太倉州和吳縣、那么,蘇州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蘇州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從夏朝開始,蘇州就有了文字記載,至今已逾四千年。這里古為吳地,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對姑蘇文化有著深遠影響的歷史階段有: 春秋·吳 -強吳時代、爭霸舞臺:春秋時吳王闔閭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闔閭城,以為國都,是為蘇州建城之始。公元前473年,蘇州又成為越國都城。三國·吳 -東吳故都、孫氏基地:東漢末年,吳郡的孫氏崛起,成為後來的三國之一。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孫策攻克吳郡郡城吳縣(蘇州),將其作為政權的統治中心。此後一直到212年,蘇州一直是江東孫氏政權的首都。 隋朝 -始得今名、運河都會:隋開皇九年(589年),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改吳州為蘇州,這是蘇州得名的開始。隋煬帝在此開通南北大運河,蘇州成為運河沿岸四大都會(楚州、揚州、蘇州、杭州)之一。 唐朝 -江南首郡、東吳雄州:中唐以後,蘇州日趨繁華,由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上升為全國性經濟文化中心,已經超越了繁榮一時的揚州,發達程度僅次于都城長安。 明朝 -富甲天下、絕冠中華:1367年,朱元璋的軍隊改平江路為蘇州府,直隸南京。明朝中後期,手工工場出現在當時的蘇州,這成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標志之一。
【蘇州歷史沿革】
商末,我國西北地區姬姓周氏族首領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避位讓賢,從陜西歧山下的周原,千里南奔,來到長江下游南岸的梅里(今江蘇梅村),與當地土著居民結合,建立了帶有部落性質的“勾吳之國”。這是蘇州一帶稱吳的最早記載。
公元前11世紀中葉,周滅商,實行分封制。周武王尋得已在吳地為君主的泰伯、仲雍五世孫周章,封其為諸候。“勾吳”遂成為諸侯國,正式納入西周版圖。
周簡王元年(公元前585年),壽夢繼位稱王,吳國始有確切紀年。從壽夢起,吳國國勢日盛,并開始與中原各國交往,躋身大國爭霸的行列。
周靈王12年(公元前560年),吳國君位傳至二十世孫諸樊,國都南遷至今蘇州城址。周敬王6年(公元前514年)闔閭繼位。
周元王3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吳地悉歸越國所有。顯王35年(公元前334年),楚滅越,吳、越之地盡屬楚。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楚相春申君黃歇被封于江東,吳地遂成為春申君封地。
戰國末年,秦國在其轄境行郡縣制,隨著占領區的擴大,郡縣制進一步推行。秦始皇24年(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俘楚王負芻,以長江以北楚國之地建楚郡。次年,王翦逐次攻取楚國在長江以南之地,遂將楚郡分為九江、障、會稽三郡。
蘇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認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長期為江南地區一級行政區的首府和經濟文化中心。早在東漢中期,就成為僅次于中國首都洛陽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時期,更成為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當時,蘇州是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19世紀時受到西方列強的沖擊,上海開埠與之后太平天國的庚申之劫后,工商業衰敗,人口銳減外移,蘇州經歷了長達一百多年的衰落時期。直到20世紀80年代左右,隨著蘇南模式(鄉鎮企業)的發展和眾多開發區的建立,蘇州經濟開始快速發展,1978-2013年年均經濟增長超過14%。據聯合國的報告,蘇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長6.5%,在全球超過五百萬人口的城市高居增長首位,也因此被認為是全球最具潛力的新興城市。
蘇州(漢語拼音:Sūzhōu,方言:蘇州話),中國城市,古稱吳,現簡稱蘇,擁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江蘇省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于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顧辟疆所建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余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蘇州因此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蘇州遠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聚居。據傳說夏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蘇州境屬古楊州。商末周初這里是吳國所在地、蘇州市滄稱吳, 即由此而來。春秋時蘇州是吳國的都城。當時吳國大將吳子胥得到吳王同意后在蘇州建城墻,還挖了運河作為護城河,來堅守蘇州城。
蘇州 -相關人物(部分)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孔子弟子
范仲淹(989年-1052年):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蒯祥(1398年—1481年):著名工匠
唐寅(1470年—1523年):畫家
馮夢龍(1574年—1646年):文學家、戲曲家
錢謙益(1582年—1664年):文學家
顧炎武(1613年—1682年):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畢沅(1730年—1797年):史學家、經學家、政治家
顧頡剛(1893年—1980年):歷史學家
葉圣陶(1894年—1988年):作家、教育家
嚴家淦(1905年—1993年):政治家
吳健雄(1912年—1997年):物理學家
貝聿銘(1917年— ):建筑師
以上就是蘇州的歷史的全部內容,1、春秋時吳王闔閭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闔閭城,以為國都,是為蘇州建城之始。2、秦漢為會稽郡治所,因原為吳地,故名吳縣。秦末項梁、項籍在此起義反秦,蓋當時江南風俗頗尚武勇,與后世絕異。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浙江以西(包括建德以下的浙江東岸地)為吳郡,以吳為治所。漢末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