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溶解度知識點?初三化學溶解度知識點的歸納1 1、溫度是影響固體物質溶解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蕩、攪拌只能加快固體物質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變固體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線既能定性地反映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而變化的趨勢(溶解度曲線的伸展方向),也能表示某固態物質在某溫度下的溶解度,還能用于比較同一溫度不同溶質的溶解 3、那么,初中化學溶解度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氨氣
氨氣溶解度:體積比1:700
有強烈的刺激氣味。密度 0.7710。相對密度0.5971(空氣=1.00)。易被液化成無色的液體。在常溫下加壓即可使其液化(臨界溫度132.4℃,臨界壓力11.2兆帕,即112.2大氣壓)。沸點-33.5℃。
易被固化成雪狀固體。熔點-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溫時會分解成氮氣和氫氣,有還原作用。有催化劑存在時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銨鹽和胺類等。
2、氯化氫
氯化氫:72 g/100 ml
氯化氫水溶液俗稱鹽酸,學名氫氯酸。相對分子質量為36.46。氯化氫極易溶于水,在0℃時,1體積的水大約能溶解500體積的氯化氫。氯化氫主要用于制染料、香料、藥物、各種氯化物及腐蝕抑制劑。
3、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溶解度:9.4 g/100 mL
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硫。當二氧化硫溶于水中,會形成亞硫酸。若把亞硫酸進一步在PM2.5存在的條件下氧化,便會迅速高效生成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這就是對使用這些燃料作為能源的環境效果的擔心的原因之一。
4、氟化氫
氟化氫溶解度:體積比1:700
氟化氫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氟化氫是一種一元弱酸。
考綱要求:
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的組成。
2、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涵義。
3、了解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的涵義。
4、了解結晶現象;能說出常見的乳化現象。
5、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命題熱點:
1、溶液的組成,溶質、溶劑、溶液三者的關系;溶解時顏色、溫度、導電性的變化。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以及兩者的相互轉化。
3、認識溶解度曲線并會根據溶解度曲線解決實際問題。
初中九年級下冊化學書上的溶解度表如下:
溶解性注釋:
①指20℃時在水中的溶解性;
②“溶”表示那種物質可溶于水,“難”表示難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揮”表示那種物質具有揮發性,“—”表示那種物質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擴展資料:
溶解性口訣:
鉀鈉銨鹽溶水快,①
硫酸沉鋇銀鉛鈣。②
氯鹽不溶氯化銀,
硝鹽溶液都透明。③
堿溶鋰鉀鈉鋇氨,④
口訣未提皆下沉。⑤
注:
①鉀鈉銨鹽都溶于水;
②硫酸鹽中只有硫酸鋇、硫酸鉛不溶(硫酸鈣 硫酸銀微溶也是沉淀);
③硝酸鹽都溶于水;
④堿性物質中除了鉀離子 鈉離子 銨離子 鋰離子 還有鋇離子也可溶
⑤口訣中沒有涉及的鹽類都不溶于水;
常見沉淀
白色:BaSO4、BaCO3、CaCO3、AgCl、AgOH、Mg(OH)2、Fe(OH)2、Al(OH)3、ZnCO3、 Ag2CO3、MnCO3、Zn(OH)2、Al2(CO3)3。
藍色:Cu(OH)2、CuCO3
淺黃色:AgBr
紅褐色:Fe(OH)3
注,碳酸鐵、碳酸銅、碳酸鋁、氫氧化銀容易分解 (碳酸鐵、碳酸銅、碳酸鋁會發生雙水解反應,氫氧化銀在常溫下即分解,低溫下存在)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溶解性表
初中化學教材中關于物質的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是針對固體物質而言的,具體標準見圖。
而對于氣體的溶解度則描述不多。在標準狀況下,一些常見氣體的大致溶解度是:O2、N2、H2難溶于水;1體積水能溶解1體積CO2;1體積水能溶解2體積Cl2;1體積水能溶解500體積HCl;1體積水能溶解700體積NH3;1體積水能溶解40體積SO2……
由此可見,像HCl、NH3等氣體是不能用排水法來收集的。
九下化學的溶解度表指的是初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數據。這份表格通常包含一些常見離子、分子和化合物,以及它們在25℃下在水中的溶解度。通過這份表格,可以幫助初學者了解不同物質的相對溶解性,以及一些基本的反應原理和實驗技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來源的溶解度數據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使用時需要參考可靠的數據來源并結合具體實驗情況進行判斷。
以上就是初中化學溶解度知識點的全部內容,初中九年級下冊化學書上的溶解度表如下:溶解性注釋:①指20℃時在水中的溶解性;②“溶”表示那種物質可溶于水,“難”表示難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揮”表示那種物質具有揮發性,“—”表示那種物質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