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最小公倍數法:在配平化學方程式時,觀察反應前后出現”個數”較復雜的元素,先進行配平。先計算出反應前后該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數,用填化學式前面化學計量數的方法,對該原子進行配平,然后觀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個數,致使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元素種類與原子個數都相等。那么,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如何給化學方程式配平如下:
1、最小公倍數法:
在配平化學方程式時,觀察反應前后出現”個數”較復雜的元素,先進行配平。
先計算出反應前后該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數,用填化學式前面化學計量數的方法,對該原子進行配平,然后觀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個數,致使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元素種類與原子個數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紹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數法。在P+O2――P2O5反應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數為10,得化學計量數為5與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觀察法:
通過對某物質的化學式分析來判斷配平時化學計量數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應中,每一個CO結合一個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則一次性提供三個氧原子,因而必須由三個CO分子來接受這三個氧原子,生成三個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
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這種配平方法是通過觀察分析Fe2O3化學式中的氧原子個數來決定CO的化學計量數的,故稱為觀察法。
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數法
A、找出原子個數較多,且在反應式兩邊是一單一雙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數。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數。
例如:
(CuSO_4) (NaOH) [Cu(OH)_2] (Na_2SO_4)
_數字 為原子數 數字在字母右下角
2、觀察法
從化學式較復雜的一種生成物推算有關各反應物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和該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根據求得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再找出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直至配平。
例如: 第一步 H20(g)+Fe—— Fe3O4+H2
第二步 4H20(g)+3Fe—— Fe3O4+H2
第三步 4H20(g)+3Fe—— Fe3O4+4H2 (反應條件為高溫)
3、奇偶配平法
看哪種元素在反應化學方程式左右兩邊出現次數最多;從該元素個數為奇數的化學式入手,將其配成偶數(即化學計量數為2);由它求得的化學計量數配平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使兩邊原子個數相等。
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 + Fe →Fe3O4 + H2
第二步:配平氫原子、鐵原子 4H2O + 3Fe →Fe3O4 + 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學方程式:
4H2O +3Fe==Fe3O4 + 4H2
4、待定化學計量數法
以不同的未知數代表化學方程式中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各原子的種類不變、各原子的數目相等,列出數學方程組;解方程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數為1,求出其他未知數的值;最后將未知數的數值代入原化學方程式。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如下:
一、觀察法:觀察法主要是從化學式較復雜的一種生成物。逆向推算出有關的各個化學反應物化學式的系數和該生成物的系數,根據求得的化學式的系數,再找出其他化學式的系數直至配平。
當然在實際的操作當中,我們也可以通過觀察化學反應生成物與反應物找到其中出現次數。較少的元素。原子數先配平的方式來進行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然后再考慮其他元素原子的數量配平。
二、最小公倍數法:最小公倍數法其主要是找出原子個數較多,且在反應式的兩邊是一單一雙的原子,求他的最小公倍數。作為突破口,然后再繼續推導出各分子的系數方法。這種方法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當中是比較常見的,也是同學們。運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三、奇數偶配法:基數偶配法主要是通過看某種元素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反應物和生成物當中出現的次數最多從該原數個數為奇數的化學式入手,將其配成偶數。然后根據所求得的化學式系數。來配平其他化學式的。細數最終用方程式兩邊的原子個數相等來檢測是否已經達到配平。
四、歧化反應的配平:所謂其化反應,就是在化學反應當中,同一種物質既作為氧化劑,也作為還原劑。此時我們只需要分氧化劑進行配平,再按也還原劑進行配平之后,將兩次所得的系數相加,可以得到該物質的系數。
化學方程式配平法
(一)最小公倍數法
這種方法適合常見的難度不大的化學方程式。例如:kclo3→kcl+o2↑在這個反應式中右邊氧原子個數為2,左邊是3,則最小公倍數為6,因此kclo3前系數應配2,o2前配3,式子變為:2kclo3→kcl+3o2↑由于左邊鉀原子和氯原子數變為2個,則kcl前應配系數2,短線改為等號,標明條件即:
(二)奇偶配平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化學方程式兩邊某一元素多次出現,并且兩邊的該元素原子總數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從先出現次數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內有2個氧原子,無論化學式前系數為幾,氧原子總數應為偶數。故右邊h2o的系數應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數出現分數則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變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數應為4,最后配單質o2為5,寫明條件即可:2c2h2+5o24co2+2h2o
(三)觀察法配平
有時方程式中會出現一種化學式比較復雜的物質,我們可通過這個復雜的分子去推其它化學式的系數,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學式較復雜,顯然
fe3o4中fe來源于單質fe,o來自于h2o,則fe前配3,h2o前配4,則式子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數為4,寫明條件,短線改為等號即可:
3fe+4h2ofe3o4+4h2↑
(四)歸一法:
找到化學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為1,然后根據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
化學變化過程中,必然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反應前后元素種類與原子個數相等。
常用的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數法:
在配平化學方程式時,觀察反應前后出現”個數”較復雜的元素,先進行配平。先計算出反應前后該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數,用填化學式前面化學計量數的方法,對該原子進行配平,然后觀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個數,致使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元素種類與原子個數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紹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數法。在P+O2――P2O5反應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數為10,得化學計量數為5與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觀察法:
通過對某物質的化學式分析來判斷配平時化學計量數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應中,每一個CO結合一個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則一次性提供三個氧原子,因而必須由三個CO分子來接受這三個氧原子,生成三個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這種配平方法是通過觀察分析Fe2O3化學式中的氧原子個數來決定CO的化學計量數的,故稱為觀察法。
以上就是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的全部內容,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 + Fe →Fe3O4 + H2 第二步:配平氫原子、鐵原子 4H2O + 3Fe →Fe3O4 + 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學方程式:4H2O +3Fe==Fe3O4 + 4H2 4、待定化學計量數法 以不同的未知數代表化學方程式中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根據質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