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一)教學目標:1、情感目標:了解蘇州園林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特創造,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2、認知目標:學習本文總說和分說的結構。理解課文說明語言多樣性。(二)教學設想:(第一課時)1、學習重點:總分式的結構和生動嚴密的語言。2、教學方法、手段:利用幻燈等直觀式教學手段,那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第4單元第16課大自然的語言(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 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明確什么是物候學以及相關知識。
2 體會本文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和清晰的條理說明抽象事物的寫作方法。
3 感受科學研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和巨大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物候現象和物候學的說明;物候現象決定因素的說明。
2 說明順序的條理性,語言的生動準確,說明方法的恰當。
教學時數 2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春柳的飄逸,夏荷的裊娜,秋楓的爛漫,冬梅的傲岸,真實“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涼風東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么,這些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與人類有何關系呢?為什么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破譯大自然的語言,探詢大自然的奧秘。
二、了解作者和積累字詞。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
1.我國現代物候學發展的推動者——竺可楨(張福春)
竺可楨(1890~1974),是我國現代卓越的科學家。
導語: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下面就由我為大家帶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蘇州園林》教案,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了解蘇州園林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特創造,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2、認知目標:學習本文總說和分說的結構。
理解課文說明語言多樣性。
(二)教學設想:(第一課時)
1、學習重點:總分式的結構和生動嚴密的語言。
2、教學方法、手段:利用幻燈等直觀式教學手段,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對學生掌握總分式結構進行學法指導。課堂教學力求講練結合。
3、預習要求:
(1)粗讀課文,給預習提示中加點的字注音,標注小節。
(2)思考問題:《故宮博物院》一課介紹御花園時稱“進入蘇州園林”,由此可見蘇州園林地位如何?(從文中找答案)
(三)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過《故宮博物院》,其中介紹皇家御花園時稱“進入蘇州園林”,為什么皇家園林要和小小蘇州城的園林相仿?今天我們學習的《蘇州園林》會給大家一個答案。
導語:初二語文從以往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且現今教材大都采用了這種模式。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篇,歡迎大家參考!
【篇一】西部地平線上的落日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充分利用自然中的審美元素,激發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的感悟。
②對悲劇式美麗的感性體驗;英雄情感的體驗與認同。
2、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文中景物描寫的手法,學會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能做到恰當地安排線索與結構。
②培養學生的文本整體感知和概括能力,鑒賞評價能力
3、內化與遷移:
萃取、體驗文本中歷史典故所體現的人文思想,在審美中思考自然,思考歷史,并能形諸文字。做到既能進行審美體驗,又能進行審美表達。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欣賞和表達自然之美的能力。
2、體驗幾次日落內容的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內涵。
教學難點:
1、品味和評價文本由自然之美的表述轉向人文思想表現的語言藝術。
2、分析文中對羅曼羅蘭塑造約翰克利斯朵夫這一典故的使用所表現出來的思想。
教具準備:課件、音樂歌曲、錄音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目。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知識目標〗
1、解并掌握新聞的基本要素。
2、識記課文重點字詞。
〖能力目標〗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價新聞。
〖教育目標〗
了解感悟人民解放軍在戰略決戰階段的偉大氣勢,分析評價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
〖重點難點〗
了解并且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設計〗
一、導語
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們都是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世界的風云變幻、國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眾的街頭巷議呢?
新聞縮短了你、我、他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尋常百姓足不出戶,便可了解國內外時事,獲取各種生活的信息。好的新聞是可以穿越時空,供人們品讀與回味的。今天,并讓我們來共同研讀一篇來自于解放戰爭時期的新聞佳作,讓我們重溫那段蕩氣回腸、青春激揚的硝煙歲月。
二、識記重點字詞
鄂(湖北) 豫(湖南) 綏靖 阻遏
銳不可當 氣勢磅礴 回腸蕩氣 聿
闈鄉
三、知識介紹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四、整體感知
1、聽錄音,速讀全文,理清新聞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戰役。
【 #教案#導語】《昆明的雨》是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汪曾祺在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江南小令般的平淡而有味的語言,記下自己青年時代的足跡,傾訴著對昆明的雨的喜歡與懷念。 考 網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昆明的雨》教案【三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昆明的雨》教案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點,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能力目標】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閑適自由的風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細節的習慣,引導他們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
【教學重點】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品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2.了解汪曾祺的寫作風格。
教學過程
一、說詩情,導入新課
讀汪曾祺的一首小詩:
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
讓學生自由的讀一讀品一品其中的詩味。
教師:這首舊體詩寥寥28個字,寫盡了上世紀40年代昆明雨季的寧靜、清寂和時在西南聯大學習的莘莘學子的苦悶和無奈。
以上就是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的全部內容,如“1”,詞序是相同的(不過,在數詞“一”后面要加上相應的量詞“幅”);“2”,詞序也相同(數詞“一”后面也應當加上量詞“支”);“3”詞序也是相同的。“4”中,“通計一舟”的詞序相同(在數詞“一”后面要加上量詞“只”或“條”),但“為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