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教案?1.高二年級化學教案設計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那么,高二化學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確定本周課程教學內容
內容和進度:完成芳香烴一節的教學及第一節2-1脂肪烴的習題講評
第一課時:(1)復習芳香烴、苯的同系物概念;
(2)復習鞏固苯的化學性質:氧化反應、取代反應,加成反應;
(3)能力提升;拓展與溴取代及硝化反應的實驗,產物的提純。
第二課時:(1)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化學性質;
(2)芳香烴的來源及其應用;
第三、四課時:對脂肪烴、芳香烴鞏固訓練,講評相關習題
2、教學目標:
在復習苯的結構和性質后,重點介紹苯的同系物。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苯的結構和性質,遷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結構和性質;從烷烴的同分異構體的規律和思考方法,遷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異構體問題。要注意脂肪烴和芳香烴的結構和性質的對比;要善于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能力。
? 教學重點: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結構特點、化學性質
? 教學難點:苯的同系物結構中苯環和側鏈烴基的相互影響
3、資料準備: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教材、《步步高》、分子球棍模型、實驗視頻
4、授課方式(含疑難點的突破):第一課時:以舊帶新,復習提升;
第二課時:對比、聯系學習新知。通過比較苯和甲苯的結構與化學性質的不同,使學生認識基團間的相互影響。
第一課時【方案Ⅰ】復習再現,對比思考,學習遷移
復習再現:復習苯的結構和性質。
【 #高二#導語】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戰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長跑的話,那么高中二年級是這個長跑的中段。與起點相比,它少了許多的鼓勵、期待,與終點相比,它少了許多的掌聲、加油聲。它是孤身奮斗的階段,是一個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階段。但它同時是一個厚實莊重的階段,這個時期形成的優勢有實力。為你加油!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糖類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的衍生物的關系。
(2)能舉例說明糖類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質能源開發上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運用類推、遷移的方法掌握糖類主要代表物的性質,通過探究實驗,完成知識的建構。通過合作探究,再次體會到實驗是學習和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單糖、雙糖、多糖的探究實驗,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對化學物質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學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體驗科學探究大的樂趣。
通過對糖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了解,認識化學物質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掌握糖類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以及與烴的衍生物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定義與實例,電離平衡(第一課時)。
(2)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概念。從分類標準角度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跟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等不同分類之間的關系。
(3)理解電離度、電離平衡等含義。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電解質、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等分類關系的認識,理解分類方法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掌握用不同分類標準對同一對象進行分類的方法。
(2)通過有關實驗,提高從化學實驗探究化學本質的能力。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由弱電解質的電離、陰陽離子共存等特征,體會矛盾體雙方相附相存的對立統一關系。通過電離平衡中電解質分子的電離、離子間的結合這種動態平衡關系,進一步體驗化學平衡的“動”、“定”、“變”等特征。
[重點與難點]
本課時的重點是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本課時的難點是弄清化合物不同分類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見ppt文件。
課堂練習:
1.下列各組物質全部是弱電解質的是( )。
(A)H2O、NH3·H2O、H3PO4、HF (B)Cu(OH)2、 CH3COOH、C2H5OH、CH3COONa
(C)H2SO3、Ba(OH)2、BaSO4 (D)H2SiO3、H2S、CO2
2.下列物質的水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它分子的是( )。
【 #高二#導語】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復習以前的舊知識,肯定會累,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戰,才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 考 網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化學教案設計5篇》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二年級化學教案設計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過復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并引出電子式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3、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①離子鍵;
②電子式的書寫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性認識。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知識與技能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沉淀生成、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轉化)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實驗、分析實驗、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根據實驗現象,學會分析、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
價值觀 在活動中增強團結、協作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以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重 點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轉化
難 點 沉淀的轉化和溶解
知識結構與板書設計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
1、沉淀的生成
(1)方法:A、調節PH法 B、加沉淀劑法C、同離子效應法D、氧化還原法
(2)原則:生成沉淀的反應能發生,且進行得越完全越好
(3)意義:物質的檢驗、提純及工廠廢水的處理等
(4) 不同沉淀方法的應用
1 直接沉淀法:除去指定的溶液中某種離子或獲取該難溶電解質
2 分步沉淀法:鑒別溶液中含有哪些離子或分別獲得不同難溶電解質
3 共沉淀法:除去一組某種性質相似的離子,加入合適的沉淀劑
4 氧化還原法:改變某離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轉變為溶解度更小的難溶電解質便于分離除去
2、沉淀的溶解
(1) 酸堿溶解法
(2) 鹽溶解法
(3) 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
(4) 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沉淀溶解
3、沉淀的轉化
(1) 方法:加入可與體系中某些離子反應生成更難溶或更難電離或氣體的離子。
以上就是高二化學教案的全部內容,1.高二年級化學優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為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第四章第三節。本節課與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反應中的物質和能量變化等相關知識密切相關。它是電化學的基礎,也是原電池知識的延伸,更是進一步研究其應用的基礎。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