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總結?非共點力既不作用在同一點上,延長線也不交于一點的一組力。第五節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定義:求一個力的分力的過程。矢量相加的法則三角形定則把兩個矢量首尾相接從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的物理量。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求和時按照算術法則相加的物理量。那么,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
f =μFN;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3.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 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質點 定義:有質量而不計形狀和大小的物質。
參考系 定義:用來作參考的物體。
坐標系 定義:在某一問題中確定坐標的方法,就是該問題所用的坐標系。
第二節 時間和位移 時刻和時間間隔 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點表示,時間間隔用線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位移 表示物體(質點)的位置變化。
從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條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標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標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節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義:用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單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平均速度 物體在時間間隔內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時速度 時間間隔非常非常小,在這個時間間隔內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
第四節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電磁打點計時器
電火花計時器
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
用圖象表示速度 速度—時間圖像(v-t圖象):描述速度v與時間t關系的圖象。
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 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質點
定義:有質量而不計形狀和大小的物質。
參考系
定義:用來作參考的物體。
坐標系
定義:在某一問題中確定坐標的方法,就是該問題所用的坐標系。
第二節 時間和位移
時刻和時間間隔
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點表示,時間間隔用線段表示。
路程和位移
路程
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位移
表示物體(質點)的位置變化。
從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條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矢量和標量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標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
公式:Δx=x1-x2
第三節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
公式:Δt=t2-t1
速度
定義:用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公式:v=Δx/Δt
單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平均速度
物體在時間間隔內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時速度
時間間隔非常非常小,在這個時間間隔內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
第四節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電磁打點計時器
電火花計時器
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
用圖象表示速度
速度—時間圖像(v-t圖象):描述速度v與時間t關系的圖象。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 –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相鄰連續相等奔?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第一節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以上就是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質點 2、參考系 3、坐標系 4、時刻和時間間隔 5、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