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性是什么?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性主要體現在: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綱領;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民眾;沒有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發揮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作用。故選ACD。那么,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性是什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11年4月自學考試《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真題簡答題第5題
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性是什么?
校解析答案: (1)由于辛亥革命的領導者資產階級革命派自身的軟弱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顯而易見。
(2)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對帝國主義妥協退讓,對整個封建階級缺乏深刻認識。
(3)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特別是不敢依靠農民群眾。
(4)同盟會不是一個堅強有力的政黨,沒有發揮好核心作用。
1.沒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2脫離廣大人民群眾;3.中國的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沒有改變,共和國的方案未能真正實現;4.資產階級在深重的民族危機下登上歷史舞臺,在思想準備和物質力量上均感不足;5.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
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綱領。
第二,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群眾。
第三,沒有建立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
由于上述缺陷,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答案】:A,C,D
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性主要體現在: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綱領;沒有充分發動和依靠民眾;沒有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發揮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作用。故選ACD。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表現在
1、其領導者資產階級,產生于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與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階級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決定了在政治和經濟上要受到雙重的壓迫與剝削,所以具有不可避免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無法進行堅決的反帝反封建斗爭。
2、由于不敢觸動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辛亥革命難以獲得占中國絕大多數的農民的支持,使得革命喪失了最根本最雄厚的革命力量。
3、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根基深厚,西方帝國主義不希望中國實現獨立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從而失去中國這個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原料和勞動力市場,于是采取各種手段進行破壞,并積極扶持袁世凱作為新的代理人。
4、辛亥革命之后雖然建立起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但是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凱所竊取,進入了軍閥割據與
混戰的時代,共和意義不大。后來袁世凱復辟帝制,使得人們誤認為辛亥革命僅僅成為了一場排滿的斗爭而非取消帝制的革命,民國也成為了因為缺乏漢族皇帝來名正言順繼承大統而出現的暫時的結果。
5、在辛亥革命的成果取得過程中,談判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際就是一種妥協。
擴展資料
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辛亥革命勝利的標志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終結了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了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使得帝國主義失去了在中國繼續統治的穩定的基礎,使得延續數千年的“君臣觀念”變成了“國民觀念”,這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意義。
以上就是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性是什么的全部內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表現在 1、其領導者資產階級,產生于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與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階級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決定了在政治和經濟上要受到雙重的壓迫與剝削,所以具有不可避免的軟弱性和妥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