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有多少年歷史?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據(jù)今有600多年的歷史。古城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東西南北各設(shè)一門,一個是南城樓,一個是北城樓(北城門)。我們從南城門進入古城, 城門斗栱飛檐、那么,大理古城有多少年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3平方公里。
大理古城,又名葉榆城、紫城,位于云南省,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
大理古城,古稱俞曄,南距下關(guān)13公里,西臨蒼山,東臨洱海。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原城墻高8米,長6公里,東西南北各有城門,城門上建有雄偉的城樓,分別命名為通海、倉山、程思、安源。只有南北兩座塔。大理的建筑布局是棋盤式的,南北5街,東西8巷。人行道由青石板鋪成。城內(nèi)青瓦坡頂上的白族民居遍布大街小巷,流水花香。蒼山溪流經(jīng)古城,流入洱海。大理人愛花養(yǎng)花,庭院四季花開。
2月農(nóng)歷新年到來時,家家戶戶門前都擺滿了鮮花,形成了一片花海。在這個城市里,歷史遺跡和旅游景點隨處可見。有杜文秀國民起義指揮部故宮、云曦書院(大理一中)、外國游客聚集的洋人街護國路等。沿街有很多茶館、中西餐廳、文物店,古建筑點綴其間。古城古樸的建筑、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美麗的風景吸引了眾多國內(nèi)外游客。在中國歷史上,漢代的樓船、唐代的鐵柱、宋代的玉斧、元代的皮包等四大著名典故都與大理有關(guān)。
大理是云南古代文明的中心。考古發(fā)掘證明,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活動。大理是茶馬古道的重鎮(zhèn),也是云南最早建立的地區(qū)。西漢元豐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建立了俞曄、云南、協(xié)隆等郡。榆樹就是今天的大理,當?shù)氐拇罄硎且黄滞痢M恋馗火埫利悾m宜種糧養(yǎng)蠶。
大理古城始建于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理古城內(nèi)分布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區(qū)。大理古城的主要景點有:
一、大理市博物館,二、復興路,三、太和城遺址等。
一、大理市博物館大理市博物館成立于1986年,是大理市文物收藏、研究與陳列的機構(gòu),屬地方性綜合博物館。館址位于清云南提督衙門、原杜文秀帥府舊址內(nèi)。大理市博物館藏品涵蓋了大理地區(qū)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的珍貴文物遺存近萬件。
二、復興路復興路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華的街道,連接南城門和北城門;總長1500米,路面為麻塊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長的主干道。復興路兩邊商鋪保持了民清時期的建筑風格,是大理古城主要商業(yè)街道。
三、太和城遺址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遺址(包括南詔德化碑)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和城遺址因其規(guī)模宏大、地面遺跡保存較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被列入“十一五”期間全國百項重大遺址項目名錄。
云南的天氣就是這樣,早晩溫差變化大,白天陽光從厚厚的云層里透過,悶悶熱熱地照著這片土地,全然是夏天的模樣,到了晚上,涼風習習,竟有些秋的氣息。
我們住的客棧在大理古城附近的郊區(qū),夜晚的幽幽暗暗與寂靜聊賴,讓我忍不住向同行的朋友發(fā)出邀請,我倆一商量還是準備去大理古城逛逛。
坐落在蒼山洱海之間的大理古城曾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大理古城簡稱葉榆,又稱紫城,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據(jù)今有600多年的歷史。古城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東西南北各設(shè)一門,一個是南城樓,一個是北城樓(北城門)。
我們從南城門進入古城, 城門斗栱飛檐、燈火通明,仿佛入境于畫中游行,《天龍八部》小說中的古老的大理王國近在咫尺,蒼山洱海,南詔古國的清遠神秘面紗已撩開。
門頭牌匾上寫著“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書法而成。 由南城門進城,一條直通北門的復興路,繁華的街市,行人摩肩擦踵,絡(luò)繹不絕,沿街店鋪比肩而設(shè),出售大理石、扎染、古玩、玉器、木雕等民族工藝品,還有的是云南的特產(chǎn)及美食,一應(yīng)俱全。
古城的繁榮景象,讓旅行的人們興致盎然,輾轉(zhuǎn)于不同的店鋪瀏覽、悠閑購物,一波又一波的人群紛紛擾擾卻又漫不經(jīng)心。
夜晚的古城,燈紅酒綠,霓虹燈點亮了城市的奢華與潮范,酒吧間的音樂飄飄揚揚在整個街頭巷尾,昔日的老宅,在現(xiàn)世的打磨下,掩蓋了蒼老的容顏,只有地面的青石板路,一塊又一塊沉甸甸的,突兀而厚重,時時刻刻在提醒著人們,這是一座歷經(jīng)滄桑、煉獄與變遷的古城。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地跨東經(jīng)98°52′~101°03′,北緯24°41′~26°42′之間,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轄大理市和祥云、彌渡、賓川、永平、云龍、洱源、鶴慶、劍川8個縣以及漾濞、巍山、南澗3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是中國西南邊疆開發(fā)較早的地區(qū)之一。
地處低緯高原,四季溫差不大,干濕季分明,以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為主,境內(nèi)以蝴蝶泉、蒼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點最有代表性。
大理古城又名葉榆城、紫禁城、中和鎮(zhèn)。古城其歷史可追溯至唐天寶年間,南詔王閣邏鳳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為其新都。現(xiàn)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古城外有條護城河,古城四周有城墻,東、西、南、北各設(shè)一門,均有城樓,四角還有角樓。
以上就是大理古城有多少年歷史的全部內(nèi)容,大理古城始建于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理古城內(nèi)分布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區(qū)。大理古城的主要景點有:一、大理市博物館,二、復興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