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22課?五年級上冊22課這篇文章讀起來與21課的《山居秋暝》最相似。部編版五年級上冊22課《四季之美》寫了秋天黃昏的景色,21課的《山居秋暝》寫的是初秋時節詩人在所居住地見雨后黃昏的景色。二者有著相似的地方。22課作者從主觀感受出發,對四季之美進行了列舉: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那么,五年級上冊語文22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2課《狼牙山五壯士》的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七連六班接受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的任務。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六班五個戰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五個戰士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個戰士把敵人引上狼牙山峰頂后再次痛擊敵人。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位壯士英勇跳崖。
全文記敘順序可概括為:接受任務———痛殲敵人———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英勇跳崖。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狼牙山五壯士是在1941年9月25日的戰斗中跳崖的,到第二十四天,沈重經過采訪、構思、寫作、修改、定稿,文章完成后,由交通員穿過敵人的封鎖區七個縣,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才送到報社。
報社收到后在1941年11月5日刊登在《晉察冀日報》上,從此《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從晉察冀邊區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成為浴血抗戰的中國軍民的楷模。
作者簡介:
沈重(1915——1986),原名沈紹初,中共黨員。1949年參加革命。1939年到晉察冀邊區,先后擔任晉察冀通訊社科長,特派員,新華社冀晉支社副社長等職,抗戰中作為《晉察冀日報》特派記者,主要在冀西游擊區參加部隊和地方的軍事活動,因此,他的通訊報告作品大多是武裝斗爭的題材。
第6~9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五部分,寫五位戰士完成任務后英勇跳下懸崖五位壯士英勇跳崖的舉動讓我們心潮起伏,他們為革命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鼓舞著我們。
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四期學員,中國作家協會重慶分會《紅巖》編輯,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峨眉》編輯,四川省文聯《四川文藝》、《四川文學》及《現代作家》編輯、作品組負責人,四川省作家協會巴金文學院副院長,編審。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班長馬寶玉激動的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只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這部分講的是五壯士英勇跳崖。
代表作:《狼牙山五壯士》
2、作品簡介
1941年冀西山區的秋季反“掃蕩”戰斗中,沈重深入前線采寫了一系列戰場手記,膾炙人口的《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就是其中一篇,作品生動地描寫了狼牙山上的五位七連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部隊和民眾撤退,與敵人周旋在狼牙山三面絕壁的棋盤陀(懸崖)上,在彈盡糧絕,敵人被消滅100多人的情況下,寧死不屈舍身跳崖的壯烈故事。
3、創作介紹
“狼牙山五壯士”是在1941年9月25日的戰斗中跳崖的,到第二十四天,沈重經過采訪、構思、寫作、修改、定稿,文章完成后,由交通員穿過敵人的封鎖區七個縣,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才送到報社,很艱辛。
4、作者簡介
沈重(1915——1986),原名沈紹初,浙江吳興縣人。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于復旦大學。同年參加革命。1939年到晉察冀邊區,先后擔任晉察冀通訊社科長,特派員,新華社冀晉支社副社長等職,抗戰中作為《晉察冀日報》特派記者,主要在冀西游擊區參加部隊和地方的軍事活動,因此,他的通訊報告作品大多是武裝斗爭的題材。解放戰爭期間擔任《新張家口報》社長,身體有殘疾,一目失明。曾用筆名沈重和藍戈。解放后任太原市市長。
以上就是五年級上冊語文22課的全部內容,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書上冊第22課是《狼牙山五壯士》,第六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內容是五位壯士英勇跳崖的過程。原文(第六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班長馬寶玉激動的說:“同志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