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化常識積累?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之古代室內座次、古代詔令、古代音樂答案如下:古代室內座次: 尊卑有序:古代室內座次尊卑有別,通常以右為尊。官高者居上位,官低者處下位。 方位尊卑: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中,南向為尊。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賓客和老師常被安排在西席,那么,高考語文文化常識積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也許有人困惑:擁有許多知識的人怎么變成書呆子?有些人讀書不多在事業上卻取得了成功?在我看來:變成書呆子的人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將知識得以運用。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考語文知識點的古代稱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語文知識點稱謂1:
1. 人稱姓名
- 直稱姓名
- 自稱姓名或名,例如“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 用于介紹或作傳,例如“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 稱所厭惡、輕視的人,例如“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 稱字、號、謚號、齋名
-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出于禮貌和尊敬,古人對平輩或尊輩一般稱字,如稱屈平為屈原。
-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
- 稱謚號,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跡而為之所立的稱號叫謚號。有褒揚性的美謚、憐惜性的平謚、貶義性的惡謚三種,如歐陽修謚號為“文忠”。
-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某人,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
- 稱籍貫、官地
- 稱籍貫,指用籍貫之名來稱呼某人,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
1. 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匯編
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匯編1.高考語文中該怎樣考查古代文化常識
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匯總,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于介紹或作傳。
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
如“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
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
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如:陶潛號五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
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之古代室內座次、古代詔令、古代音樂答案如下:
古代室內座次: 尊卑有序:古代室內座次尊卑有別,通常以右為尊。官高者居上位,官低者處下位。 方位尊卑: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中,南向為尊。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賓客和老師常被安排在西席,即坐西朝東的位置,以示尊敬。
古代詔令: 定義:古代詔令是以皇帝名義發布的公文統稱,民間常稱為“圣旨”。 分類:分為發布重大制度、典禮、封賞文書與日常政務文書兩大類,具體有制、詔、誥、敕、旨、冊、諭、令、檄等多種形式。 各類詔令特點:制書級別高于詔書;誥起初用于告誡,后用于任命或封贈官員;敕特指皇帝詔書,明清時贈封六品以下官員稱為敕命;旨專指宋以后皇帝詔書、命令;冊用于封爵等重要事項;諭為皇帝對臣下的文書;令為皇帝命令;檄為古代官方文書,用于征召、曉諭或聲討。
高考語文試卷中經常會用到的文化常識匯總:
1.“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五經”:《史記》、《尚書》、《禮記》、《易記》、《春秋》
3.“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4.“四庫”:經、史、子、集
5.《詩經》六義:鳳、雅、頌、賦、比、興
6.六藝:也稱六經,即禮、樂、射、御、書、數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
9.“五帝”:據《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10.“三山”:相傳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萊、方丈、瀛洲。
11.“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劃,后成為中國的別稱。
13.赤縣:古人把中國稱作“赤縣神州”。
14.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15.四海:指天下、全國。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18.三國:指東漢后分裂成魏、蜀、吳。
19.三秦:指潼關以西的關中地區。
20.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陽。
21.古代別稱:南京(建康、金陵、江寧、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對糧食作物的統稱。
這個好像有本現成的資料吧,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有,古今中外的文學常識都有,你可以去書店看看,不貴十幾塊錢,為了學習不要怕花錢啊,朋友。
以上就是高考語文文化常識積累的全部內容,高考語文知識點稱謂1:1. 人稱姓名 - 直稱姓名 - 自稱姓名或名,例如“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用于介紹或作傳,例如“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稱所厭惡、輕視的人,例如“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稱字、號、謚號、齋名 -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