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英塔的歷史?外塔始建于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紹興二十年(1150年)塔遭雷擊塌毀,南宋端平年間(1234~1236年)重新修建,元、明、清三代又經(jīng)過了多次的修葺。傳說飛英塔是陳武帝陳霸先為他心愛的飛英姑娘建造的。那么,飛英塔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東北角。創(chuàng)建于唐,由兆慶內(nèi)、外塔組成。內(nèi)塔重建于商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用白石砌筑,八面五層,實心,塔頂已毀,殘高14.55米,仿木構(gòu)制作,塔上刻有精美的佛像和裝飾花紋。外塔磚木構(gòu)造,罩在內(nèi)塔外,始建于北宋族雀握開寶年歲迅間(968-976年),毀于雷擊。南宋端平初年(1234年)重建,八面七層,高55米,元、明、清多次維修。
1、南潯古鎮(zhèn)
位于湖州市南潯區(qū),地處江浙兩省交界處。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zhèn),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鎮(zhèn)。
南潯古鎮(zhèn)景區(qū)占地面積34.27平方公里,古鎮(zhèn)保護范圍東界至宜園遺址東側(cè)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業(yè)堂藏書樓及小蓮莊起,北界至百間樓,保護面積約168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qū)面積88公頃。
旅游景區(qū)共分三大區(qū)塊。第一塊是南潯旅游景點富集區(qū),張石銘故居、劉氏梯號等景點分布其中。
第二塊是由小蓮莊、嘉業(yè)堂、文園等景點組成的中心景區(qū)。第三塊是以東大街以東的張靜江故居和百間樓為主的東北區(qū)塊。
2、莫干山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森林公園,為天目山之余脈,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境內(nèi),美麗富饒早冊的滬、寧、杭金三角的中心。
莫干山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眾多的歷史名人,既為莫干山贏得了巨大的名人效應(yīng),更為莫干山留下了難以計數(shù)的詩文、石刻、事跡以及二百多幢式樣各異、形棚伍狀美觀的名人別墅。
莫干山因春秋末年,吳王闔閭派干將、莫邪在此鑄成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而得名,是中國著名的休閑旅游及避暑勝地。
莫干山山巒連綿起伏,風(fēng)景秀麗多姿,景區(qū)面積達43平方公里,它雖不及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卻以綠蔭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星羅棋布的別墅、四季各異的迷人風(fēng)光稱秀于江南,享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譽。
湖州三絕為飛英塔、府廟、潮音橋。
飛英塔(塔里塔)、府廟(廟里廟)、潮音橋(橋里橋)是湖州城內(nèi)3大古建筑,被稱為“湖州三拍臘絕”,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1、飛英塔。是一處始建于唐代的傳統(tǒng)古建筑。被譽為湖州三絕之一。雄峙在湖州市東北角上。千百年來,以其“塔里塔”的獨特結(jié)構(gòu)而聞名遐邇。
2、府廟。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人民路和北街之間。坊名緣于湖州城隍神名。宋嘉泰《吳興志》載,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知州事趙叔涔重建廟宇”。可見,湖州城隍廟始建于五代后唐,重建于南宋初。
3、潮音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為三孔石拱橋。仿賀昌潮音橋外形獨特,高7米,長50米,寬5米,主孔跨徑13.2米,拱矢高6.2米,次孔跨徑10.4米,拱矢高5米,上下踏步各有27級。
擴展資料:
湘音橋歷史傳說:
相傳四百多年以前,潮音渡口風(fēng)高浪急,過往行人靠拉渡。河?xùn)|有家財主,見慈感寺修好,大批香客要從潮音渡過河,是賺錢好機會,便買了一條渡船,請個啞巴替他撐船擺渡賺銀子。啞巴有心,想借擺渡之機攢些錢在渡口架座木橋。
一年又一年,啞巴每年除上交財主船銀外,也積蓄些銀兩,便在渡口架了一座木橋,人們稱之為“啞巴橋”。
一絕,塔里塔就是指飛英塔,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相傳舍利子神光出現(xiàn)在塔頂,碼咐于是又在石塔外建木塔將石塔保護起來,形成塔內(nèi)有塔的奇觀。又從佛經(jīng)“舍利飛輪,英光普現(xiàn)”句子中取“飛英”二字作為塔名。
二絕,廟里廟就是指府廟,府廟是一座四合院式的群體建筑,有前后兩間;后間是供猜猛城隍神的;前間有門樓5間,并和戲臺相連,從廟門外望進去,似乎是“廟里有廟”。
三絕,橋里橋就是指潮音橋,此橋在湖州南門,橫跨于霅溪之上,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始建,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據(jù)說建橋之先,此地名潮音渡。漲水之時,渡口眾流匯合,勢大浪急,濤聲如潮,猶如普陀山潮音洞之境,所以取名“潮音”。而據(jù)清光緒《烏程縣志》載:“舊為潮音渡,以橋東慈感寺奉觀音大士故名。”渡口建橋,仍沿用渡名,故名潮音橋。
擴展資料
湖州三絕同時也是重點名勝古跡。
“塔里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州市區(qū)塔下街,由內(nèi)外二塔組成,內(nèi)塔始建于唐中和四年(884年),外塔建于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現(xiàn)存內(nèi)外二塔均保留宋代建筑風(fēng)格,塔中遲兆純有塔建筑國內(nèi)罕見。 “廟里廟”,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北街西側(cè)。
飛英塔原來位于飛英寺西側(cè)的舍利石塔院內(nèi)。寺院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更名為“上乘寺”,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始改為今名。內(nèi)塔創(chuàng)建于唐中和四年(884年),后來塌毀廢棄,現(xiàn)存的石塔重建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蘆慧外塔始建于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年),紹升老興二十年(1150年)塔遭雷擊塌毀,南宋端平年間(1234~1236年)重新修建,元、明、清三代又經(jīng)過了多次的修葺。
傳說飛英塔是陳武帝陳霸先為他心愛的飛英姑娘建造的。陳霸先是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湖州長興人。他出身貧苦,從小是孤兒。長興人喜習(xí)武,陳霸先從小也隨大人練武,他勤學(xué)苦練,習(xí)得一身好武藝,且長得人高體壯,熊腰虎背。在他15歲那年,堂姐被鄰村的一個紈绔子弟強搶去,陳霸先黑夜?jié)撊爰w绔子弟家門,將他殺死,然后連夜出逃。
陳霸先翻山越嶺,逃到湖州。當(dāng)時湖州城中有一家姓錢的員外,家富百萬,正在建造府第,工程浩大,工匠數(shù)百,民工數(shù)千,陳霸先給錢員外家做小工。陳霸先身高體壯,力大無窮,別的小工兩人抬一根木頭,他一只臂膊挽一根,一人兩根木頭;別的小工挑磚50塊,他能挑200塊,干活很賣力。
以上就是飛英塔的歷史的全部內(nèi)容,? 飛英塔與府廟和潮音橋并稱“湖州三絕”,開寶年間,據(jù)傳有神光見于絕頂,于是在石塔外再增建木塔,形成“塔里塔”的獨特建筑形式,“飛英塔”取自佛經(jīng)中“舍利飛輪,英光普現(xiàn)”中二字,南宋紹興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