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文選?本文所反映的既是家庭內(nèi)部(兄鄭莊公、弟共叔段、母姜氏)的矛盾,又是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互相傾軋,文中刻畫了鄭莊公的陰險毒辣和虛偽,以及姜氏偏私任性,以私情干政;共叔段野心勃勃,愚蠢驕橫。初,鄭武公娶于申,那么,古代漢語文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二者培養(yǎng)能力不同,雖然都是古文,古代漢語文選著重對字、詞、句法的解讀能力,在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教材中,選文注重漢語史的不同階段,即上古先秦兩漢文、中古魏晉南北朝隋唐文、近古元明清文,這些漢語從語音、詞匯、句法都有不同的特點;
中國文學史作品文選強調(diào)對文學作品本身的鑒賞能力,字詞字面義相對次要,是學好中國文學史必須要閱讀的作品
二者之間,學好古代漢語可以掃除閱讀中國文學史作品的文字障礙,是一個更為基礎(chǔ)的工作
編輯| 考文學
排版 | 考文學
【題解】
本文寫晉侯向虞國借道以攻打虢國,宮之奇識破其陰謀,力諫虞公,虞公不聽,結(jié)果晉滅虢返國時順勢滅虞。文中主要寫了宮之奇的勸諫過程,諫詞分三層:先陳述形勢,次揭露晉無情(第二自然段),后闡述修德重民的道理。
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踀。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之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翨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薭,神必據(jù)我。”
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鋢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編輯| 考文學
排版 | 考文學
【題解】
本文所反映的既是家庭內(nèi)部(兄鄭莊公、弟共叔段、母姜氏)的矛盾,又是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互相傾軋,文中刻畫了鄭莊公的陰險毒辣和虛偽,以及姜氏偏私任性,以私情干政;共叔段野心勃勃,愚蠢驕橫。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
編輯| 考文學
排版 | 考文學
【題解】
齊桓公為稱霸而討伐楚國,楚使者面對管仲貌似有理實則無理的討伐理由,隨機應變,楚使者屈完更是在齊侯帶有威脅的語氣面前,不亢不卑,以理相對,齊終未達到目的。本文屈完與齊侯的對答表現(xiàn)了《左傳》精彩的外交辭令。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榖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榖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侯曰:“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這里所說的“古代漢語”,就是通常所說的“文言文”。這是以先秦的語言為基礎(chǔ)形成的一種書面語,不但先秦兩漢的許多重要文獻(如《詩經(jīng)》、《左傳》、先秦諸子、《史記》等)都用這種語言寫成,而且后代很多重要作品(如《資治通鑒》、《聊齋志異》等)也都使用這種語言。
這里所說的“學習古代漢語”主要是指培養(yǎng)閱讀古書的能力,而不是指研究古代漢語的語音、語法、詞匯。
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應當注意幾個方面:
1.要掌握一批古代漢語常用的詞語。
2.要有一些古代漢語語法的基本知識。
3.要懂一點音韻學的常識。
4.要有一定的古代漢語的語感。
5.要知道一些古代的歷史和文化常識。
要掌握一批古代漢語常用的詞語
前輩學者曾經(jīng)指出,學習古代漢語最重要的是詞匯問題。
這是很對的。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需要掌握大量的詞匯,詞匯量越豐富,閱讀能力就越強。
在這一點上,學習古代漢語和學習外語是一樣的。而且,和學習外語相比,學習古代漢語更需要強調(diào)掌握古代漢語詞匯。
古書讀不懂,主要不在于不懂古代漢語語法,因為古代漢語語法和現(xiàn)代漢語語法差別不特別大,主要是不懂古代漢語詞匯。如果能掌握一批古代漢語的常用詞語,大致上就能看懂那些一般難度的古書。
我們需要掌握哪些古代漢語詞匯呢?
古代漢語的一些基本的詞語,如“人”、“山”、“笑”、“大”等,古今意義沒有什么變化,這些我們就不必再去學習了。
以上就是古代漢語文選的全部內(nèi)容,本文寫晉侯向虞國借道以攻打虢國,宮之奇識破其陰謀,力諫虞公,虞公不聽,結(jié)果晉滅虢返國時順勢滅虞。文中主要寫了宮之奇的勸諫過程,諫詞分三層:先陳述形勢,次揭露晉無情(第二自然段),后闡述修德重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