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數(shù)學(xué)趣題?題目一:百雞問題 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今百錢買雞百只。問雞翁,雞母。雞雛各幾何?題目二:韓信點兵 韓信練兵,每三人一列,余一人,每五人一列,余二人。每七人一列,余四人,那么,古代數(shù)學(xué)趣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隔墻算”、“剪管術(shù)”、“秦王暗點兵”。
“秦王暗點兵”原題為:"今有物不知其數(shù),三三數(shù)之二,五五數(shù)之三,七七數(shù)之二,問物幾何?" 這道題的意思是:有一批物品,不知道有幾件。如果三件三件地數(shù),就會剩下兩件;如果五件五件地數(shù),就會剩下三件;如果七件七件地數(shù),也會剩下兩件。問:這批物品共有多少件?
擴展資料
對后世的影響最為深遠,如下卷第31題即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后傳至日本,被改為“鶴龜算”。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答曰:雉二十 三,兔一十二。
術(shù)曰:上置三十五頭,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減多,再命之,上三 除下三,上五除下五,下有一除上一,下有二除上二,即得。又術(shù)曰:上置頭,下置足,半其足,以頭除足,以足除頭,即得。
在《非正式會談》中,副會長楊迪搬出小學(xué)二年級的一洞悉道暑假奧數(shù)題,他說:“我不得不承認這題好難!”面臨“雞兔同籠”這道頗有中國特色的數(shù)學(xué)題,12位外國代表能否成功解出呢?
魔性錢多多居然算出620只雞和120只兔子的答案,遭到楊迪的無情吐槽,“620只雞為什么只有30個頭呢?是有多少只無頭雞混在里面?”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而學(xué)霸功必揚更是傲嬌寫出“畢業(yè)了”三個大字,“我畢業(yè)了所以不用寫作業(yè)”。
繩測井深(古代數(shù)學(xué)趣題)
題意:用繩子測量井深,如果將繩子3折測井,井口外余繩長為4尺;如果將繩子4折測井,那么井口外也余下1尺。問井深幾尺?繩長幾尺?
今有垣厚5尺,兩鼠對穿。大鼠日一尺,小鼠日自半。問:何日相逢?各穿幾何?
題意:有垛厚5尺(舊時1尺=10寸)的墻壁,大小兩只老鼠同時從墻的兩面,沿一直線相對打洞。大鼠第一天打進一尺,以段鉛返后為前一天的兩倍;小鼠第一天也打進一尺,以后握饑每天的進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們幾天可以相遇?相遇時各打進多少
有一位寡婦要把前夫的遺產(chǎn)3500元與自己的子女拆分.根據(jù)當時的法律規(guī)定,如果只有一個兒子,母親可得兒子應(yīng)得部分的一半;如果只有一個女兒,母親激譽可得到相當于女兒2倍的遺產(chǎn).可她生的是孿生兒女,有男孩也有女孩,根據(jù)當時的法律,應(yīng)當怎樣分這筆遺產(chǎn)呢?
一、猜測法
先猜測,再驗證,逐一排除,這種方法實用性不大。
二、列舉法
列舉法可一一列舉、跳躍列舉,也可對半列舉,關(guān)鍵在于逐步調(diào)整,以達到題意的要求,操作時若數(shù)據(jù)較大時過程頗為繁瑣,比較費時,目的性也不強,在此不加贅述。
三、假設(shè)法
假設(shè)法也就是先假設(shè)全部是其中的某一種(雞或兔),算出腳的只數(shù),看比實際腳的總只數(shù)是多了還是少了,由于一只兔比一只雞多(4-2)只腳,再用多余或不足的腳只數(shù)除以“差”(4-2)就是另一種的只數(shù)。具體算法是:
1、假設(shè)全部都是“多”量(兔):
多余的腳只數(shù)÷“差”=“少”量(雞)
例如,假設(shè)全部都是兔,就有腳4×12=48(只),比實際腳的總只數(shù)多出了48-38=10(只),則雞有10÷(4-2)=5(只)。兔的只數(shù)就是12-5=7(只)。
2、假設(shè)全部都是“少”量(雞):
不足的腳只數(shù)÷“差”=“多”量(兔)
例如,假設(shè)全部都是雞,就有腳2×12=24(只),比實際腳的總只數(shù)少了38-24=14(只),則兔有14÷(4-2)=7(只)。雞的只數(shù)就是12-7=5(只)。
四、方程法
方程法是最適用,也是最具一般性的解答方法,這種方法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具體方法是:設(shè)甲有x只,則乙有a-x只。
雞兔同籠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灶仔1500年前沒族,《孫子算經(jīng)》中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shù),有35個頭;從下面數(shù),有94只腳。問籠中隱察汪各有幾只雞和兔?
題目一:百雞問題
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中前嫌錢三:雞雛三,值錢一。今百錢買雞百只。問雞翁,雞母。雞雛各幾何?
題目二:韓信點兵
韓信練兵,每三人一列,余一人,每五人一列,余二人。每七人一列,余四人,十三人一列,余六人。問多少士兵?
題目三:李白買酒
李白街上走。提壺去買酒,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試問酒壺中,原有多少酒?
題目四:兩鼠穿墻
今有墻厚五尺,兩鼠對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每天的進度為前一天的兩倍),小鼠日自半(每天進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問何日相逢?各穿幾何?
題目五:百羊問題
甲趕群羊逐草茂,乙拽肥羊一只隨其后,細問甲及一百否?甲云:若得這般一群湊,再加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方來湊。(意思是,再加這么多。然后再加半群,再加四分之一群,再加你的一只悔埋,就湊賣手夠了一百只)。問甲有多少只羊?
你要的是這個么
以上就是古代數(shù)學(xué)趣題的全部內(nèi)容,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一道經(jīng)典的數(shù)學(xué)趣題。它記載于大約1500年前的《孫子算經(jīng)》中,書中是這樣描述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這句話的意思是: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