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2號物理答案?1、說明作用力與反作用了,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后,精致的,燃料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再轉化為機械能。2、圖沒有,機翼升力的原因是上表面的壓力小于機翼下表面的壓力,所以總體對機翼產生一個向上的力。3、那么,中考2號物理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五、實驗題(每 空2分,共計14分)
1.在做“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小強和同學們組裝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每只滑輪重都相同,不計摩擦和繩重)。
(1)對于甲圖所示的滑輪組,如果沒有刻度尺,只要測出鉤碼重G,然后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從彈簧測力計上讀出拉力值F,即可算出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___________。(注意要用G和F表示)
(2)在物重相同的條件下,比較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知 _______ (選填:>、< 或=)
2.圖甲是研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同一鋼球從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靜止滾下,碰到同一木塊上。圖乙是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靜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請回答以下問題:
(1)設計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鋼球動能的大小與_______的關系;設計乙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運動的小車與所受___________的關系。
(2)甲實驗是通過被鋼球推動的__________的大小,說明鋼球對木塊做功的多少,從而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乙實驗是通過小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的遠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況下,運動的物體如果___________,稿明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2011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
物理試卷答案及評分參春螞源考
一、單項選擇題(共24分,每小題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B A C D D C D B A
二、多項選擇題(共12分,每小題3分,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錯選的不得分)
題 號 13 14 15 16
答 案 A C BCD B C B D
三、填空題(共14分,每小題2分)
題號 答案 題號 答案
17 大氣壓強 18 凹
19 “和諧號”列車扒態 20 色
21 500 22 120
23 5.6?103
四、實驗與探究題(共34分)
24.3.4
25.8272.6
26.N
27.36
28.(1)溫度計(2)液態(3)99
29.2.5 0.5 5
30.左 2.6×103
31.(1)A縮小
(2)正立虛
32.9V-U1
33.(1)見圖1 (2)
34.電阻R保持不變30 ?I 2
35.實驗電路圖:(見圖2)
實驗步驟和實驗現象:
按圖2連接電路,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端,閉 合
開關S,物爛觀察到小燈泡L不發光。
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逐漸
減小,觀察到小燈泡L逐漸變亮。
本答案僅供參考:
1、A
2、C
3、B
4、B
5、A
6、C
7、D
8、D
9、C
10、D
11、B
12、A
13、AC
14、BCD
15、BC
16、BD
17、大氣仿逗壓
18、凹
19、乘坐的列車
20、色
21、500
22、120
23、5.6*103
24、3.37~3.39(都算對)
25、8272.6
26、N
27、36.0~36.2(都算對)
28、(1)溫度計(溫度表);(2)液態;(3)99
29、2.5;0.5;5.
30、左;2.6*103
31、(1)A;縮小
(2)正立(不能呈現在光屏上)
32、U2=9V-U1
33、Rx=(I2-I1)R0/I1
34、電阻R=30Ω不變
P=I2·30Ω
35題答案
(1)按實驗操作規程做好實驗準備線路連接正確無誤,滑動變阻器調到最大阻值。
(2)閉合開關發現燈泡L不亮,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觀察電壓表的示數由小變大
同時觀察小燈泡就會發現燈泡由不發光到發光,由暗到亮,使電壓表示數逐漸
達到2.5V,這時小燈泡正常發光;
(3)實驗證明小麗的觀點是錯誤的。用電器不工作不一定是電路故障,電壓太低用電器也可能不工作。
36題答案
1、將天平調試好,選取6塊體積不同的鋁塊分別拴上細線,并由1~6進行編號做好標記,分別在燒杯、量筒中注入適量的水,讀取量筒的示數,記錄為V0;
2、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記錄為m0;
3、用細線吊著1號鋁塊將鋁塊浸沒到燒杯的水中,使鋁塊不觸底不碰壁,調整天平的砝碼和游碼,讀出天平的示數,記錄為m1;用細線吊著1號鋁塊將鋁塊浸沒到量筒的水中穩定后讀取量筒的示數,記錄為V1;
4、仿照步驟3,對2~6號鋁塊進行實驗,分別得到m2~m6,
V2~V6;
5、根據浮力F=(m-m0)g計算出1~6號鋁塊分別所受的浮力F1~F6。
得把乙圖中的物體看成與容器底部接觸,但不是緊密接觸,下方還有液體,即此時物體仍受浮力作用,便于解題。
解:由題意可知:
F浮1=F1-F2=7.2N,V排=S容h=600cm3=6×10-4m3 (F1就是物重G)
求得ρ液=F浮1/gV排=1.2×103kg/m3
h物=600cm3/60cm2=10cm
依據題意,物體處于h2位置時,
V總=80cm2*(10+3)cm=1040cm3
V液=V總-V物=1040cm3-(60cm2×10cm)=440cm3,即容器中液體的體積為440cm3
當h2時:物體底 距 杯底5cm,物體底部以下凳漏的V液山埋=80cm2×5cm=400cm3
所以還有(440cm3-400cm3)=40cm3的液體在物體底部以上
則h2時物體浸入液體中深度為40cm3/(80cm2-60cm2)=2cm
此時的V排=S物h浸=120cm2=1.2×10-4m3
此時的F浮2=ρ頁gV排=1.2×103kg/m3*10N/kg*1.2*10-4cm3=1.44N,即
F2/F3=(G-F浮1)/(G-F浮2)=5/8
代入棗唯爛數值求得G=16.8N
ρ物=G/(V物g)=16.8N/(6×10-4m3*10N/kg)=2.8*103kg/m3
很難的,慢慢看,慢慢想。
http://wenku.baidu.com/view/9d9bdd7101f69e3143329499.html
以上就是中考2號物理答案的全部內容,15、向裝有50g稀硫酸的小燒杯中,不斷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過量。有關量的變化情況見下圖(橫坐標表示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縱坐標表示小燒杯中量的變化)。其中肯定不正確的是( B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