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動點問題20題?1、找出動點的基準坐標,即運動的起始坐標;2、算出動點運動后的坐標:向右運動:運動后的坐標 = 基準坐標 + 運動路程;向左運動:運動后的坐標 = 基準坐標 - 運動路程;3、那么,初一數學動點問題20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如圖,有一數軸原點為O,點A所對應的數是-1 12,點A沿數軸勻速平移經過原點到達點B.
(1)如果OA=OB,那么點B所對應的數是什么?
(2)從點A到達點B所用時間是3秒,求該點的運動速度.
(3)從點A沿數軸勻速平移經過點K到達點C,所用時間是9秒,且KC=KA,分別求點K和點C所對應的數。
2、動點A從原點出發向數軸負方向運動,同時,動點B也從原點出發向數軸正方向運動,3秒后,兩點相距15個單位長度.已知動點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單位:單位長度/秒)
(1)求出兩個動點運動的速度,并在數軸上標出A、B兩點從原點出發運動3秒時的位置;
(2)若A、B兩點從(1)中的位置同時向數軸負方向運動,幾秒后原點恰好處在兩個動點正中間;
(3)在(2)中A、B兩點繼續同時向數軸負方向運動時,另一動點C同時從B點位置出發向A運動,當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點運動,遇到B點后立即返回向A點運動,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時,C立即停止運動.若點C一直以20單位長度/秒的速度勻速運動,那么點C從開始到停止運動,運動的路程是多少單位長度.
3、已知數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分別為-1、3,點P為數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為x.
(1)若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求點P對應的數;
(2)數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6?若存在,請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3)點A、點B分別以2個單位長度/分、1個單位長度/分的速度向右運動,同時點P以6個單位長度/分的速度從O點向左運動.當遇到A時,點P立即以同樣的速度向右運動,并不停地往返于點A與點B之間,求當點A與點B重合時,點P所經過的總路程是多少?
4、數軸上兩個質點A、B所對應的數為-8、4,A、B兩點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運動,且A點的運動速度為2個單位/秒.
(1)點A、B兩點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在原點處相遇,求B點的運動速度;
(2)A、B兩點以(1)中的速度同時出發,向數軸正方向運動,幾秒鐘時兩者相距6個單位長度;
(3)A、B兩點以(1)中的速度同時出發,向數軸負方向運動,與此同時,C點從原點出發作同方向的運動,且在運動過程中,始終有CB:CA=1:2,若干秒鐘后,C停留在-10處,求此時B點的位置?
5、在數軸上,點A表示的數是-30,點B表示的數是170.
(1)求A、B中點所表示的數.
(2)一只電子青蛙m,從點B出發,以4個單位每秒的速度向左運動,同時另一只電子青蛙n,從A點出發以6個單位每秒的速度向右運動,假設它們在C點處相遇,求C點所表示的數.
(3)兩只電子青蛙在C點處相遇后,繼續向原來運動的方向運動,當電子青蛙m處在A點處時,問電子青蛙n處在什么位置?
(4)如果電子青蛙m從B點處出發向右運動的同時,電子青蛙n也向右運動,假設它們在D點處相遇,求D點所表示的數
6、已知數軸上有A、B、C三點,分別代表—24,—10,10,兩只電子螞蟻甲、乙分別從A、C兩點同時 ①
相向而行,甲的速度為4個單位/秒。
解:(1)
①
∵t=1秒,
∴BP=CQ=3×1=3厘米,
∵AB=10厘米,點D為AB的中點,
∴BD=5厘米.
又∵PC=BC-BP,BC=8厘米,
∴PC=8-3=5厘米,
∴PC
=
BD.
又∵AB=AC,
∴∠B=∠C,
∴△BPD≌△CQP.
②
∵vP≠vQ,
∴BP≠CQ,
又∵△BPD≌△CQP,∠B=∠C,則BP=
PC
=4,CQ=BD=5,
∴點P,點Q運動的時間3=BP/t=4/3秒,
∴vQ
=CQ/t=5/4/3=15/4厘米/秒.
(2)
設經過x秒后點P與點Q第一次相遇,
由題意,得15/4
x=3x
+2×10,解得x=80/3秒.
∴點P共運動了80/3
×3=80厘米.
∵80=2×28+24,
∴點P、點Q在AB邊上相遇,
∴經過80/3秒點P與點Q第一次在邊AB上相遇.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10CM,BC=8CM,點D為AB的中點,點P在線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點B向點C運動,同時,點Q在線段CA上由點C向點A運動。
1.如果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相等,則1秒后,三角形BPD與三角形CQP是否全等?證明。
2.如果點Q的運動速度與點P的運動速度不相等,則當點Q運動速度為多少時,可以讓三角形BPD與三角形CQP全等?
3.如果點Q以②中的運動速度從點C出發,點P以原來的運動速度從點B同時出發,都逆時針沿△ABC三遍運動,求經過多長時間點P與點Q第一次在△ABC的哪條邊上相遇?
數軸上的動點問題離不開數軸上兩點之間的距離。
為了便于初一年級學生對這類問題的分析,不妨先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即為這兩點所對應的坐標差的絕對值,也即用右邊的數減去左邊的數的差。即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右邊點表示的數-左邊點表示的數。
2、點在數軸上運動時,由于數軸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因此向右運動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運動的速度看作負速度。這樣在起點的基礎上加上點的運動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運動后點的坐標。即一個點表示的數為a,向左運動b個單位后表示的數為a-b;向右運動b個單位后所表示的數為a+b。
3、數軸是數形結合的產物,分析數軸上點的運動要結合圖形進行分析,點在數軸上運動形成的路徑可看作數軸上線段的和差關系。
數學動點問題的題
1、有一數軸原點為O,點A所對應的數是-1 12,點A沿數軸勻速平移經過原點到達點B。
(1)如果OA=OB,那么點B所對應的數是什么? (2)從點A到達點B所用時間是3秒,求該點的運動速度。
(3)從點A沿數軸勻速平移經過點K到達點C,所用時間是9秒,且KC=KA,分別求點K和點C所對應的數。
2、動點A從原點出發向數軸負方向運動,同時,動點B也從原點出發向數軸正方向運動,3秒后,兩點相距15個單位長度.已知動點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單位:單位長度/秒)
(1)求出兩個動點運動的速度,并在數軸上標出A、B兩點從原點出發運動3秒時的位置;
(2)若A、B兩點從(1)中的位置同時向數軸負方向運動,幾秒后原點恰好處在兩個動點正中間;
(3)在(2)中A、B兩點繼續同時向數軸負方向運動時,另一動點C同時從B點位置出發向A運動,當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點運動,遇到B點后立即返回向A點運動,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時,C立即停止運動。
數學動點問題解題技巧初一如下:
關鍵:化動為靜,分類討論。解決動點問題,關鍵要抓住動點,我們要化動為靜,以不變應萬變,尋找破題點(邊長、動點速度、角度以及所給圖形的能建立等量關系等等)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數式,攻破題局,求出未知數等等。動點問題定點化是主要思想。比如以某個速度運動,設出時間后即可表示該點位置;再如函數動點,盡量設一個變量,y盡量用x來表示,可以把該點當成動點,來計算。
步驟:①畫圖形;②表線段;③列方程;④求正解。
數軸上動點問題
數軸上動點問題離不開數軸上兩點之間的距離。為了便于大家對這類問題的分析,首先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即為這兩點所對應的坐標差的絕對值,也就是用右邊的數減去左邊的數的差。即數軸上兩點間的距離=右邊點表示的數—左邊點表示的數。如下去絕對值示例:
已知:a
2.點在數軸上運動時,由于數軸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因此向右運動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運動的速度看作負速度。這樣在起點的基礎上加上點的運動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運動后點的坐標。即一個點表示的數為a,向左運動b個單位后表示的數為a—b;向右運動b個單位后所表示的數為a+b。
以上就是初一數學動點問題20題的全部內容,1.已知數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分別為—1,3,點P為數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為x。⑴若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求點P對應的數;⑵數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5?若存在,請求出x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