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歷史上的臺風?歷史上被除名的臺風有2018年22號臺風“山竹”、2018年18號臺風“溫比亞”、2017年13號臺風“天鴿”、2017年26號臺風“啟德”、2017年27號臺風“天秤”等。當某個臺風造成了特別重巖絕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那么,澳門歷史上的臺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06年5月。
臺風(英語:Typhoon),屬于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我國把南海與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中心附近風力達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臺風。
2021年臺風有:杜鵑、雷伊、妮亞圖、瑪瑙、南川等臺風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
臺風盤點:2021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1個臺風生成,其中有5個我國
6號臺風“煙花”、7號臺風“查帕卡”、9號臺風“盧碧”、17號臺風“獅子山”和第18號臺風“圓規”。還有一個4號臺風“小熊”以熱帶低壓我國
2006年第一號強臺風“珍珠”給閩南漳州帶來嚴重影響。據統計,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增至三十七億三千一百萬元人民幣,二十人死亡,六人失蹤
截止至2019年6月12日,中國的超強臺風有:
1、1956年,臺風溫黛,浙江,強度60m/s。
1956年的第12號超強臺風,當年美國關島給出的命名是“Wanda”,多被翻譯為“溫黛”,老一代人習慣稱之為“八一大臺風”,因為就在1956年8月1日24點,以55米/秒、923百帕這樣超強臺風的強度了浙江象山。
在其當天,8月1日02-14時依然保持著921百帕、70米/秒的強度,在前4小時,8月1日20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有65米/秒。由于風速極大,象山石浦站風速儀在當晚損壞,最終被定為55米/秒。
2、1973年,臺風瑪琪,海南,強度60m/s。
1973年第14號熱帶風暴,于當年9月12日08點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生成,之后一路西行,強度快速加強,在13日20時(生成36小時以后),就達到了60米/秒,超強臺風的級別,并在14日凌晨4-5點,以其生命史中最強姿態在海南瓊海,后橫穿海南,10小時以后從海南的東方縣出海,進入北部灣。
這個超強臺風特點是生命史短較,個頭小,影響范圍小,僅僅是海南和雷州半島出現了7級以上大風,即便是海南島,也并非全島都出現了暴雨和大暴雨。
以上就是澳門歷史上的臺風的全部內容,“珍珠”為澳門提供之名字。之后珍珠在5月11日吹襲菲律賓,造成至少32人死亡。臺風珍珠在5月12日離開菲律賓而進入南中國海,而各有關方面均預測臺風珍珠會在5月14日或之后轉為向北移動,吹襲華南沿岸以至臺灣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