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二上物理答案?8、有一面積為150 cm 2 的金屬環(huán),電阻為0.1 Ω,在環(huán)中100 cm 2 的同心圓面上存在如圖(b)所示的變化的磁場,在0.1 s到0.2 s的時間內(nèi)環(huán)中感應(yīng)電流為___,流過的電荷量為___.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D 3、那么,上海高二上物理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Fo=kq*(5q)/r^2=5qq/r^2
碰后電量都為q1=(q+5q)/2=3q
F=k(3q)*(3q)/r^2=9qq/r^2=(9/5)[5qq/r^2]=(9/5)Fo
庫侖力變?yōu)樵瓉淼?9/5)=1.8倍
2)
mg-電場力qE=ma
qE=mg-ma=10m-1m=9m=9.0*10^-7
E=qE/q=(9.0*10^-7)/(3.0*10^-10)=3000N/C
高二物理第2章。
1.下列關(guān)于電阻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阻率與導體的長度有關(guān)
B.電阻率與導體的材料有關(guān)
C.電阻率與導體的形狀有關(guān)
D.電阻率與導體的橫截面積有關(guān)
答案:B
2.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對于同種材料的導體,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橫截面積一定,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成正比
B.長度一定,電阻與導體的橫截面積成正比
C.電壓一定,電阻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正比
D.電流一定,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反比
解析:選A.根據(jù)電阻定律:R=lS,可見當橫截面積S一定時,電阻R與長度l成正比,A正確.
3.一只220 V,100 W的燈泡,測量它不工作時的電阻應(yīng)為()
A.等于484 B.大于484
C.小于484 D.無法確定
解析:選C.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為R=U2P=2202100 =484 ,當燈泡不工作時,其燈絲的電阻率因溫度較低而明顯小于正常工作時的值,故不工作時的燈絲電阻明顯小于正常工作時的電阻,即小于484 .
4.一段粗細均勻的鎳鉻絲,橫截面的直徑是d,電阻是R,把它拉制成直徑為d/10的均勻細絲后,它的電阻變成()
A.R/10000 B.R/100
C.100R D.10000R
解析:選D.直徑變?yōu)閐10,橫截面積則變?yōu)樵瓉淼?100,長度變?yōu)樵瓉淼?00倍,由R=lS得電阻變?yōu)樵瓉淼?0000倍,故D正確.
5.測量液體的電阻率,工業(yè)上采用一種稱為電導儀的儀器,其中一個關(guān)鍵部件如圖2-6-5所示,A、B是兩片面積為1 cm2的正方形鉑片,間距為d=1 cm,把它們浸在待測液體中,若通過兩根引線加上一定的電壓U=6 V 時,測出電流I=1 A,則這種液體的電阻率為多少?
圖2-6-5
解析:由R=UI=610-6 =6106
由題意知:l=d=10-2 m,S=10-4 m2
由R=lS得=RSl=610610-410-2 m
=6 104m.
答案:6104 m
一、選擇題
1.(2011年南京高二檢測)關(guān)于電阻和電阻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做導體的電阻,因此只有導體中有電流通過時才有電阻
B.由R=U/I可知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
C.某些金屬、合金和化合物的電阻率隨溫度的降阺會突然減小為零,這種現(xiàn)象叫做超導現(xiàn)象.發(fā)生超導現(xiàn)象時,溫度不為絕對零度
D.將一根導線等分為二,則半根導線的電阻和電阻率都是原來的二分之一
答案:CX
2.某金屬導線的電阻率為,電阻為R,現(xiàn)將它均勻拉長到直徑為原來的一半,那么該導線的電阻率和電阻分別變?yōu)?)
A.4和4R B.和4R
C.16和16R D.和16R
解析:選D.導體的電阻率反映材料的導電性能,溫度一定時電阻率是不變的.導線拉長后,直徑變?yōu)樵瓉淼囊话耄瑒t橫截面積變?yōu)樵瓉淼?/4,因總體積不變,長度變?yōu)樵瓉淼?倍,由電阻定律計算可知電阻變?yōu)樵瓉淼?6倍.
3.溫度能明顯地影響金屬導體和半導體材料的導電性能,在圖2-6-6所示的圖象中分別為某金屬和某半導體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關(guān)系曲線,則()
圖2-6-6
A.圖線1反映半導體材料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
B.圖線2反映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
C.圖線1反映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
D.圖線2反映半導體材料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
解析:選CD.圖線1反映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是金屬導體的電阻,圖線2反映電阻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是半導體材料的電阻,故C、D正確,A、B錯誤.
4.(2011重慶南開中學高二檢測)兩粗細相同的同種金屬電阻絲R1、R2的電流I和電壓U的關(guān)系圖線如圖2-6-7所示,可知()
圖2-6-7
A.兩電阻的大小之比為R1∶R2=3∶1
B.兩電阻的大小之比為R1∶R2=1∶3
C.兩電阻絲長度之比為L1∶L2=3∶1
D.兩電阻絲長度之比為L1∶L2=1∶3
解析:選B.由I-U圖象可知R1∶R2=1∶3,B選項正確
根據(jù)R=LS,L=RS,所以L1∶L2=R1∶R2
L1∶L2=1∶3,C、D都不正確.
5.兩根材料相同的導線,質(zhì)量之比為2∶1,長度之比為1∶2,加上相同的電壓后,通過的電流之比為()
A.8∶1 B.4∶1
C.1∶1 D.1∶4
解析:選A.同種材料的導線體積之比等于質(zhì)量比:V1∶V2=2∶1,面積之比為S1S2=V1/l1V2/l2=2121=41,由R=lS可得R1R2=l1l2S2S1=1214=18,加上相同電壓,由I=UR可得I1I2=R2R1=81,所以A對.
6.白熾燈的燈絲由鎢絲制成,當燈絲燒斷后脫落一段,又將剩余燈絲剛好能搭接上使用,若燈泡功率原來為60 W,觀察搭接起來的燈絲長度大約為原來的34,則現(xiàn)在燈泡的功率約為()
A.30 W B.45 W
C.60 W D.80 W
解析:選D.由電阻定律知,燈絲長度減為原來的34,電阻變?yōu)樵瓉淼?4,照明電路中電壓220 V不變,則由P=U2R知功率變?yōu)樵瓉淼?3倍,即80 W,D選項正確.
7.一同學將變阻器與一只6 V 8 W的小燈泡 L 及開關(guān)S串聯(lián)后接在6 V的電源E上,當S閉合時,發(fā)現(xiàn)燈泡發(fā)光.按如圖2-6-8所示的接法,當滑片P向右滑動時,燈泡將()
圖2-6-8
A.變暗 B.變亮
C.亮度不變 D.可能燒壞
解析:選B.由題圖可知,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是PB段的電阻絲,當滑片P向右滑動時,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絲變短,電阻變小,小燈泡變亮,B正確;由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等于電源電壓,所以不可能燒壞燈泡.故正確答案為B.
8.現(xiàn)有半球形導體材料,接成如圖2-6-9所示甲、乙兩種形式,則兩種接法的電阻之比R甲∶R乙為()
圖2-6-9
A.1∶1 B.1∶2
C.2∶1 D.1∶4
解析:選D.將甲圖半球形導體材料看成等大的兩半部分的并聯(lián),則乙圖中可以看成兩半部分的串聯(lián),設(shè)每一半部分的電阻為R,則甲圖中電阻R甲=R2,乙圖中電阻R乙=2R,故R甲∶R乙=1∶4.
9.兩根材料相同的均勻?qū)Ь€x和y,x長為l,y長為2l,串聯(lián)在電路中時,沿長度方向電勢變化如圖2-6-10所示,則x、y導線的橫截面積之比為()
圖2-6-10
A.2∶3 B.1∶3
C.1∶2 D.3∶1
解析:選B.由圖象可知,Ux=6 V,Uy=4 V,由兩導體串聯(lián)時電流相同,得UxUy=RxRy,而Rx=lSx,Rx=2lSy,所以UxUy=Sy2Sx,則SxSy=Uy2Ux=426=13.故正確答案為B.
二、非選擇題
10.如圖2-6-11所示,P是一個表面鑲有很薄電熱膜的長陶瓷管,其長度為L,直徑為D,鍍膜的厚度為d.陶瓷管兩端有導電金屬箍M、N.現(xiàn)把它接入電路中,測得它兩端電壓為U,通過它的電流為I,則金屬膜的電阻為______,鍍膜材料電阻率的計算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6-11
解析:
將膜層展開,如圖所示,則膜層相當于一電阻,其長度為L,橫截面積=管的周長厚度.然后再將電阻的定義式與決定式聯(lián)立便可求出.
由電阻定律R=LS可得R=D2d=Dd
由歐姆定律R=UI得Dd=UI得DdIL.
答案:UI UDdIL
11.(2011年福州高二測試)一根長為l=3.2 m、橫截面積S=1.610-3m2的銅棒,兩端加電壓U=7.010-2V.銅的電阻率=1.7510-8 m,求:
(1)通過銅棒的電流;
(2)銅棒內(nèi)的電場強度.
解析:(1)由R=lS和I=UR得I=USl=
7.010-21.610-31.7510-83.2 A=2103 A.
(2)E=Ud=7.010-23.2 V/m=2.210-2 V/m.
答案:(1)2103 A (2)2.210-2 V/m
12.(2011年興義高二檢測)A、B兩地相距11 km,A地用兩根完全相同的導線向B地送電,若兩地間某處的樹倒了,壓在導線上而發(fā)生故障.為了找出故障所在處,在A地給兩根導線加上12 V的電壓,此時在B地測得電壓是10 V;在B地給兩根導線加上12 V的電壓,此時在A地測得電壓是4 V,問:故障發(fā)生在何處?
解析:
作出示意圖,在兩根導線間的樹,相當于阻值為R的電阻,設(shè)單位長度導線的電阻為r,故障處離A地的距離為 x km ,由電阻定律可得各段導線的電阻值(在圖中標出),當A處加上12 V電壓,B處測得的是R上兩端的電壓,有串聯(lián)分壓得1210=2xr+RR①
同理:124=211-xr+RR②
由①、②得:x=1 km即故障發(fā)生在離A處1 km 處.
答案:離A處 1 km 處
1.高二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1、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基本思路
(1)通過認真審題,確定研究對象。
(2)采用隔離體法,正確受力分析。
(3)建立坐標系,正交分解力。
(4)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5)統(tǒng)一單位,求出答案。
2、解決連接體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選取的研究對象。選取研究對象時可采取“先整體,后隔離”或“分別隔離”等方法。一般當各部分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時,可當作整體研究,當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相同時,要分別隔離研究。
(2)對選取的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依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出方程式,求出答案。
3、解決臨界問題的基本方法是:
(1)要詳細分析物理過程,根據(jù)條件變化或隨著過程進行引起的受力情況和運動狀態(tài)變化,找到臨界狀態(tài)和臨界條件。
(2)在某些物理過程比較復(fù)雜的情況下,用極限分析的方法可以盡快找到臨界狀態(tài)和臨界條件。
易錯現(xiàn)象:
(1)加速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用拉力F直接拉物體與用一重力為F的物體拉該物體所產(chǎn)生的加速度是一樣的。
(2)在加速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兩物體組成的在豎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時支持力等于重力。
(3)在加速中,有些同學錯誤地認為兩物體要產(chǎn)生相對滑動拉力必須克服它們之間的靜摩擦力。
電容器通常簡稱其為電容(英文名稱:capacitor),用字母C表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二物理電容器的電容測試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高二物理電容器的電容測試題及答案
1.下面關(guān)于電容器及其電容的敘述正確的是()
A.任何兩個彼此絕緣而又相互靠近的導體,就組成了電容器,跟這兩個導體是否帶電無關(guān)
B.電容器所帶的電荷量是指每個極板所帶電荷量的代數(shù)和
C.電容器的電容與電容器所帶電荷量成反比
D.一個電容器的電荷量增加ΔQ=1.0×10-6C時,兩板間電壓升高10 V,則電容器的電容無法確定
解析:選A.電容器既然是儲存電荷的容器,它里面有無電荷不影響其儲存電荷的能力,A正確;電容器所帶的電荷量指任一極板電荷量的絕對值,B錯;電容器的電容由電容器結(jié)構(gòu)決定,不隨帶電量的變化而變化,C錯;C=QU=ΔQΔU可求電容器的電容,D錯.
2.對于給定的電容器,描述其電容C、電荷量Q、電壓U之間相應(yīng)關(guān)系的圖應(yīng)是下圖中的()
圖1-8-6
解析:選B.電容是描述電容器儲存電荷特性的物理量,僅由電容器本身決定,對于給定的電容器,其電容C的大小與電荷量Q、電壓U均無關(guān).
3.(2010年高考北京理綜卷)用控制變量法,可以研究影響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的因素(如圖1-8-7). 設(shè)兩極板正對面積為S,極板間的距離為d,靜電計指針偏角為θ.實驗中,極板所帶電荷量不變,若()
圖1-8-7
A.保持S不變,增大d,則θ變大
B.保持S不變,增大d,則θ變小
C.保持d不變,減小S,則θ變小
D.保持d不變,減小S,由θ不變
解析:選A.保持S不變,增大d,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減小,由于電容器的電荷量不變,由Q=CU可以判斷極板間電勢差變大,靜電計指針偏角θ變大,選項A正確,B錯誤;保持d不變,減小S,電容器電容變小,由Q=CU可以判斷極板間電勢差變大,選項C、D錯誤.新 課 標 第 一 網(wǎng)
4.如圖1-8-8所示,平行板電容器的兩極板A、B接于電池兩極,一帶正電的小球懸掛在電容器內(nèi)部,閉合S,電容器充電,這時懸線偏離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1-8-8
A.保持S閉合,將A板向B板靠近,則θ增大
B.保持S閉合,將A板向B板靠近,則θ不變
C.斷開S,將A板向B板靠近,則θ增大
D.斷開S,將A板向B板靠近,則θ不變
解析:選AD.保持S閉合,則電容器兩極間的電壓不變,由E=Ud可知,當A板向B板靠近時,E增大,θ增大,A正確,B錯誤;斷開S,則兩板帶電荷量不變,則Q=CU=εrSU4πkd=εrS4πkE可知,將A板向B板靠近,并不改變板間電場強度,故Q不變,D正確,C錯誤.
5.如圖1-8-9所示,有的計算機鍵盤的每一個鍵下面都連一小塊金屬片,與該金屬片隔有一定空氣間隙的是另一塊小的固定金屬片,這兩片金屬片組成一個小電容器,該電容器的電容C可用公式C=εSd計算,式中常量ε=9×10-12 F/ m,S表示金屬片的正對面積,d表示兩金屬片間的距離,當鍵按下時,此小電容器的電容發(fā)生變化,與之相連的電子線路就能檢測是哪個鍵被按下了,從而給出相應(yīng)的信號,設(shè)每個金屬片的正對面積為50 mm2,鍵未按下時兩金屬片的距離為0.6 mm,如果電容變化0.25 pF,電子線路恰能檢測出必要的信號,則鍵至少需要被按下多少 mm.
圖1-8-9
解析:設(shè)金屬片的原距離為d,金屬片被按下Δd時電容變化ΔC=0.25 pF,
此時金屬片間距為(d-Δd),
則C1=εSd,C2=εSd-Δd.
ΔC=C2-C1=εS(1d-Δd-1d),
代入數(shù)據(jù)得Δd=0.15 mm.
答案:0.15 mm
選擇題
1.某電容器的電容是30 μF,額定電壓為200 V,擊穿電壓為400 V,對于該電容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為使它的兩極板間的電壓增加1 V,所需要的電荷量是3×10-5 C
B.給電容器1 C的電荷量,兩極板間的電壓為3×10-5V
C.該電容器能容納的電荷量最多為6×10-3C
D.該電容器兩極板間能承受的最大電壓為200 V
解析:選A.由ΔQ=C?ΔU=30×10-6×1 C=3×10-5C,A對;由U=QC=130×10-6V=3.3×104 V,電容器被擊穿 ,B錯;擊穿電壓為400 V表示能承受的最大電壓為400 V,最大電荷量Q=CU=3×10-5×400 C=1.2×10-2C,C、D錯.
2.一個電容器帶電荷量為Q時,兩極板間電壓為U,若使其帶電荷量增加4.0×10-7 C時,它兩極板間的電勢差增加20 V,則它的電容為()
A.1.0×10-8 F B.2.0×10-8 F
C.4.0×10-8 F D.8.0×10-8 F
解析:選B.由于電容與電容器上帶電荷量和電勢差大小無關(guān),所以可根據(jù)電容的定義式推導出:C=ΔQΔU.因此電容C=4.0×10-720 F=2.0×10-8 F.
3.如圖1-8-10所示,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為C,極板帶電荷量為Q,極板間距為d.今在兩板間正中央放一帶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則它所受到的電場力大小為()
圖1-8-10
A.k2Qqd2 B.k4Qqd2
C.QqCd D.2QqCd
解析:選C.平行板電容器極板間電場為勻強電場,其電場強度為E=QCd,因此點電荷q在其中所受到的電場力為F=Eq=QqCd.
4.如圖1-8-11所示,用電池對電容器充電,電路a、b之間接有一靈敏電流表,兩極板之間有一個電荷q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將兩極板的間距變大,則()
圖1-8-11
A.電荷將向上加速運動
B.電荷將向下加速運動
C.電流表中將有從a到b的電流
D.電流表中將有從b到a的電流
解析:選BD.板距增大,由于板間電壓不變,則E=Ud變小,所以電場力變小,電荷向下加速,A錯B對;由平行板電容公式可知,板間增大C變小,則Q=CU變小,電容器放電,C錯D對.
5.如圖1-8-12所示是一種通過測量電容器電容的變化來檢測液面高低的儀器原理圖.電容器的兩個電極分別用導線接到指示器上,指示器可顯示出電容的大小.下列關(guān)于該儀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圖1-8-12
A.該儀器中電容器的電極分別是金屬芯柱和導電液體
B.金屬芯柱外套的絕緣層越厚,該電容器的電容越大
C.如果指示器顯示電容增大了,則說明電容器中的液面升高了
D.如果指示器顯示電容減小了,則說明電容器中的液面升高了
解析:選AC.類似于平行板電容器的結(jié)構(gòu),導體芯柱和導電液體構(gòu)成電容器的兩電極,導體芯柱的絕緣層就是兩極間的電介質(zhì),其厚度d相當于兩平板間的距離,所以厚度d越大,電容器的電容越小.導電液體深度h越大,則S越大,C越大,C增大時就表明h變大.故A、C正確.
6. (2011年沈陽高二質(zhì)檢)如圖1-8-13所示是一只利用電容器電容(C)測量角度(θ)的電容式傳感器的示意圖.當動片和定片之間的角度(θ)發(fā)生變化時,電容(C)便發(fā)生變化,于是通過知道電容(C)的變化情況就可以知道角度(θ)的變化情況.下列圖象中,最能正確反映角度(θ)與電容(C)之間關(guān)系的是()
圖1-8-13
圖1-8-14
解析:選B.兩極板正對面積S=12(π-θ)R2,則S∝(π-θ)
又因為C∝S,所以C∝(π-θ)
令C=k(π-θ)∴θ=π-Ck(k為常數(shù))
所以B正確.
7.某電容器上標有“1.5 μF,9 V”的字樣,則()
A.該電容器所帶電荷量不能超過1.5×10-6 C
B.該電容器所加電壓不能超過9 V
C.該電容器擊穿電壓為9 V
D.當給該電容器加4.5 V的電壓時,它的電容值變?yōu)?.75 μF
解析:選B.該標示值為電容器電容和能允許加的最大電壓.加在該電容器上的電壓超過9 V就會擊穿它.能夠給它充的最大電荷量為Q=CU m=1.5 ×10-6×9 C=1.35×10-5C.電容器電容與所加電壓無關(guān),因此當給電容器加4.5 V的電壓時,其電容值仍為1.5 μF.故B正確.
8.如圖1-8-15所示,平行板電容器兩個極板為A、B,B板接地,A板帶電荷量+Q,板間電場內(nèi)有一固定點P.若將B板固定,A板下移一些,或者將A板固定,B板上移一些,在這兩種情況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圖1-8-15
A.A板下移時,P點的電場強度不變,P點電勢不變
B.A板下移時,P點的電場強度不變,P點電勢升高
C.B板上移時,P點的電場強度不變,P點電勢降低
D.B板上移時,P點的電場強度減小,P點電勢降低
解析:選AC.A板下移,電荷密度不變,場強不變,又因P與B板距離不變,由UP=Ed知P點電勢不變,A對,B錯,B板上移,場強同樣不變,但P與B板距離減小,故電勢降低C對,D錯.
9.如圖1-8-16所示,兩塊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對的金屬板a、b與電池相連,在距離兩板等距的M點有一個帶電液滴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將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離,但仍在M點上方,穩(wěn)定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1-8-16
A.液滴將向下加速運動
B.M點電勢升高,液滴在M點的電勢能將減小
C.M點的電場強度變小了
D.在a板移動前后兩種情況下,若將液滴從a板移到b板,電場力做功相同
解析:選BD.當將a向下平移時,板間場強增大,則液滴所受電場力增大,液滴將向上加速運動,A、C錯誤.由于b板接地且b與M間距未變,由U=Ed可知M點電勢將升高,液滴的電勢能將減小,B正確.由于前后兩種情況a與b板間電勢差不變,所以將液滴從a板移到b板電場力做功相同,D正確。
高二物理寒假作業(yè)參考答案
機械波 (一)
一、選擇題
1. BC2. A3. BCD4. BC解析: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a,b之間的距離為 1.05m可能是n+1/4個波長,或 n+3/4個波長,由λ=v/f,分別代入。
5.AC 6. CD 7.BC
二、填空題
8. 衍射;反射;折射
三、計算題
9.(4k+1) ·ΔX/(2·Δt), (4k+1) ·ΔX/(4·Δt),
(4k+3) ·ΔX/(4·Δt),(4k+3) ·ΔX/(6·Δt),
機械波(二)
1、AB2、D 3、C提示:R點的振動傳到S點需3T/4,畫出3T/4后的波形圖如圖所示。
由圖可知C對
4、AC
5、4;400/(4k+1) ( k=0,1,2,… )
6、0.6m; 0.2m 提示:因A、B都處在最大位移處,故兩點的水平間距應(yīng)為半個波長的整數(shù)倍。即:
(n+1/2)λ=0.3,又因λ>0.15,故只有n=0和n=1合條件。
7、(1)如圖所示;(2)0.001s,平衡位置
解析:(1)如圖所示
(2)波傳到M點時,同時也傳到
x′2=-2.7m的M′點,NM′=Δx=0.2m.由
Δx=v·Δt得,Δt=0.01s,這說明向右
傳播的波傳到M點后,向左的波再經(jīng)過半
個周期才能到N點,即質(zhì)點M還要做半個
周期的全振動,所以質(zhì)點M正好位于平衡
位置且向y軸負方向振動
熱學
1.D 2.B 3.AB4.A 5.B6.D
7.B解析:氣體開始的整體中心開始在中線以下,混合均勻后在中線,所以重力勢能增大,由能量守恒有,吸收的熱量一部分增加氣體內(nèi)能,一部分增加重力勢能。
以上就是上海高二上物理答案的全部內(nèi)容,高二物理寒假作業(yè)參考答案 機械波 (一)一、選擇題 1. BC 2. A 3. BCD 4. BC解析: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a,b之間的距離為 1.05m可能是n+1/4個波長,或 n+3/4個波長,由λ=v/f,分別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