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亞瑟·阿斯金, 杰哈?莫羅和唐娜·斯特里克蘭,以表彰他們“在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那么,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產生超強的激光器不是靠大,而是靠亮的時間短,就像燈管和閃光燈。同樣的能量,如果亮的時間只有1萬億分之一秒,就等于把瞬間的亮度提高了一萬億倍。”原來這“啁啾”就是把閃光變短的技術
2018年物理學諾貝爾獎的一半授予了發明激光“啁啾”技術的穆魯和斯特里克蘭。據八卦消息說,穆魯教授有一天去滑雪,在纜車上突然得了靈感,結果這項技術引發了激光技術的革命,還一不小心得了諾貝爾獎。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6日,羅杰·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里亞·格茲(Andrea Ghez)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彭羅斯,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根澤爾和格茲,因為他們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致密天體。
羅杰·彭羅斯(Roger Penrose,1931年8月8日-),英國數學物理學家與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他在數學物理方面的工作擁有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面的貢獻。
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1952年3月24日-),出生于巴特洪堡,德國天體物理學家。
安德里亞·格茲(Andrea Mia Ghez,1965年6月16日-),美國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
1、2020n年諾貝爾物理學獲獎名單分別是羅杰·彭羅斯(英國)、賴因哈德·根策爾(德國)、安德烈婭·蓋茲(美國)。該三名科學家的獲獎成果分別是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以及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致密天體。
2、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獲獎名單分別是詹姆斯·皮布爾斯(美國)、米歇爾·馬約爾(瑞士)以及迪迪埃·奎洛茲(瑞士)。該三名科學家的獲獎成果分別是宇宙學相關研究以及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
3、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獲獎名單分別是亞瑟·阿斯金(美國)、杰哈·莫羅(法國)以及唐娜·斯特里克蘭(加拿大)。該三名科學家的獲獎成果均是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4、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獲獎名單分別是基普·S·索恩(美國)、巴里·巴里什(美國)以及雷納·韋斯(美國)。該三名科學家的獲獎成果均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5、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獲獎名單分別是戴維·索利斯(英國/美國)、邁克爾·科斯特利茨(英國/美國)以及鄧肯·霍爾丹(英國)。該三名科學家的獲獎成果均是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于中國時間10月2日揭曉,Arthur Ashkin 因為發明光鑷技術(Optical Tweezer),獨享一半獎金;Gérard Mourou 和 Donna Strickland 因為發明啁啾脈沖放大技術(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分享另一半獎金。
可能有人會疑惑,怎么頒給了兩個看起來不相關的技術?
實際上,我們應該理解為,今年獲獎的領域為激光物理。
自從激光在1960年被發明之后,與激光有直接關系的諾貝爾獎有幾十項之多。今年的物理學獎獎勵的確實是兩項相互之間沒有多大關聯的激光技術,這兩項技術的背后并無多少深刻物理可言,但它們開啟了多個嶄新的學科,為人類認識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強大工具,盡管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但的確實至名歸。
發明光鑷技術 96歲Arthur Ashkin教授獨享一半獎金
Arthur Ashkin發明了光鑷技術,也就是利用激光光束,像鑷子一樣去“夾”起微觀粒子(原子、分子等)和微小物體(比如細胞、病毒等)。
這背后的原理可以借助動量這一概念來理解。
在中學物理中,我們知道一個運動物體所具有的動量等于該物體的質量乘以它的速度。
以上就是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全部內容,2018年10月1日,2018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共同獲獎;2018年10月2日,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亞瑟·阿斯金、杰哈·莫羅和唐娜·斯特里克蘭共同獲獎;2018年10月3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