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導言課?在歷史課上學生要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等五到,同時要做到史實清楚、概念清楚和聯系清楚;歷史課是一門記憶量很大的學科,所以必須重視復習。歷史復習的有效辦法,可概括為:趁熱打鐵,糾編補漏;循序漸進,那么,七年級歷史導言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怎樣上好一堂生動的歷史課
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是課文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統一,是歷史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的結合。
第一、歷史課堂教學要注重關聯,講清發展,突出結構,理清條理。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講清塊狀的知識點外,還要注意縱向(或橫 向)的聯系,突出關聯,講出“發展”來。所謂關聯,應該有三個方面:1.兩堂歷史課之間的關聯。2.一堂課 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3.歷史與現實的關聯。前兩點教參上多有說明,而后一種聯系,教師一般不夠重視。如 目前國內外重大新聞、古今中外科學文化知識等,都可作為聯系課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章, 課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戰爭的簡陋的飛機、笨拙的坦克、遠程大炮等武器,教學時可聯系現在先進的水陸兩用 坦克、隱形飛機、海灣戰爭中的“飛毛腿”和“愛國者”導彈。教師略加講解,學生即可饒有興趣地了解到武 器發展的粗略歷史,明白現代技術的巨大進步給未來戰爭帶來的殘酷性。
第二,要有較好的課堂檢測形式。
不少歷史課缺乏檢測,即使檢測,也是一背了事。事實上,好的課堂檢測對課堂教學有補充、深化作用。 在實踐中,我者嘗試了兩種形式的檢測:一種是巧妙利用板書,檢測基礎知識。
1、歷史等文綜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么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于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件》,用軟件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后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
首先,創造輕松和諧的氣氛,培養師生之間的親和力。老師上第一節課,學生大都懷著好奇熱切的心情。如新的歷史教師長什么樣?男教師還是女教師?教學水平如何?對學生厲害否?可以說,學生們就是在這樣的心理支配下盼望著教師走進課堂的。針對此,教師進入教室大可不必板著臉,給學生一個下馬威。而應面帶笑容,說一聲:同學們好!歡迎大家聽我的歷史課,或很榮幸教你們的歷史課,然后盡量用幽默語言簡單介紹一下自己,也不妨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華,讓學生早早地羨慕一下。甚至可適可而止地聊一聊題外話等。這樣,無形當中,就從感情上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創造了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培養了師生之間的親和力,為以后歷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這也正是目前提倡的尊重教育的需要。
其次,以趣激學,并突出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歷史是否感興趣,能否熱愛歷史課,從心靈深處想上歷史課,與第一節的導言課是密不可分的。而一堂優秀的導言課首先就應當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正如一部好的電視劇,一般都有一個精彩的開頭,緊扣觀者的心弦,使觀者欲罷不能。講課其理亦然。開學第一堂課,老師可以這樣說:
同學們在平時看過不少歷史題材影片,如《林則徐》、《開國元勛毛澤東》、《巴黎圣母院》、《列寧在十月》等。
教學手段現代化是當今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更新與提高,越來越多的現代化媒體介入課堂教學。
筆者使用多年,對在初中歷史中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略有所得,現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試就有關問題談談一己之見。
1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歷史學科知識具有過去性、具體性等基本特征。
1.1 歷史知識的過去性即它的不可再生性
歷史過程發生過以后,便事過境遷,它無法象物理、化學實驗那樣,能再次讓人去經歷和體驗,我們只能憑借前人遺留下來的間接的歷史材料來認識歷史過程,但前人遺留下來的歷史材料是極其珍貴有限的,要讓每一個學生直接地全面地接觸這些材料是極其困難的。
而多媒體教學則可以使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觀看到大量的與歷史教學內容相關的音像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代化的信息處理技術復原歷史形象的原貌,這對于學生形成清晰、準確的歷史認識大有裨益。
1.2 歷史知識的具體性是指歷史知識包含生動、具體的內容
各種歷史現象紛繁復雜,變化萬千。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很早就論證了教學的形象性原則,他認為越是依賴感官的知識越可靠。
因此,歷史課堂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歷史知識的呈現聲形并茂、情景交融,讓學生動用各種感官接觸歷史事物,這是突出歷史知識具體性的最佳方式。
歷史期末考試反思1
這學期終于重回高一,這些年都是在高二高三這么循環了,上一次執教高一還是工作頭一年,一晃十年了。開學已經上了三節課,每節課都有些不滿意的地方。
第一節導言課,和同學們聊一聊歷史。從什么是歷史,學習歷史有什么用,怎樣學習歷史,三個維度說說歷史的概念、含義、意義和方法。說到歷史是一個民族的記憶,一個民族不能不知道自己的歷史,就像一個人不能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這是說不能不學歷史。還有很多同學說學習歷史可以明智,就是變得更聰明。也就是說可以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獲取知識。怎么學習呢?我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角度提出了要求。但是這種硬性要求好像沒有什么執行力。顧明遠先生在《中國教育路在何方》中指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所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才是擺在眼前的課題。
第二節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在開頭部分講大同社會和小康社會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導致后面時間有些緊張,顯得有些頭重腳輕。另外由于課時結構,7班周四、周五沒有課,所以就沒有上導演課。也是想比較一下,導言課上與不上會不會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從總結歸納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來看,1班似乎比7班思維要活躍一些。
第三節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學生顯然對于原始資料還是有興趣的,但是閱讀能力還是比較欠缺。
以上就是七年級歷史導言課的全部內容,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