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課本?一、人教版歷史課本和岳麓版歷史課本的不同 1、從教材結構體系上來看,兩種版本存在較大的區別,但相比較而言,岳麓版比人教版更為科學;2、從教材編寫體例來看,兩種教材版本都注意吸收史學最新研究成果,但相比較而言,岳麓版比人教版貫徹得更為徹底;3、從教材特色來看,那么,中學歷史課本?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知道衛青,霍去病的事跡就是通過初中歷史課本,記得那時候老師給我們講課的時候慷慨激昂,尤其是講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時候,更是讓我們熱血沸騰,深感這才是真英雄,好男兒!那時候,教材對于衛青,霍去病的歷史定位是民族英雄。
但是前兩年修訂的統編本七年級歷史教科書中卻刪除了《漢匈戰爭》一節,抗擊匈奴最大的功臣衛青和霍去病退出了歷史課本。《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這一章節仍被保留,這讓人有點難以理解,談漢武帝和他的大統一王朝,卻又不談他抗擊匈奴,總覺得不完整。
對于為什么刪除關于衛青,霍去病的相關內容,從這本教材的編輯之一余桂元的一段話我們也許可以看出端倪:“用歷史的唯物主義觀點科學地分析對待我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之間的矛盾,家里打架,基于這一觀點,我們只把反對外來侵略的杰出人物稱如戚繼光,鄭成功等稱之為民族英雄,對于岳飛,文天祥這樣的杰出人物,我們雖然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中的地位與作用,但并不稱之為民族英雄。”
也就是說,當年他們所抵抗的“外族”,現在都已經融入了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中。以現在的眼光看,當年抵抗外族入侵的戰爭,成了一個國家的兩個民族之間的內部戰爭。
余桂元認為金和元它們占領的是中國的土地,認為岳飛、文天祥都是在打國家的內戰,只有抵抗侵略者的才能被稱為民族英雄
這因為教育部認為他們不再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民族英雄,現在我們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大家庭,要體現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很簡單,他們打的那些人現在也是中國人,現在班級有少數民族的不在少數,他們心里怎么想,往大了說容易引起民族矛盾
教育部門給出的回應是衛青、霍去病、岳飛等已經不再是名族英雄,現在需要的是維護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團結,這些可能會導致民族之間新生間隙的人物自然也就不再出現在課本之中了。
以上就是中學歷史課本的全部內容,1950年胡華編寫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初稿)》作為高中暫用課本,講述了南京大屠殺的死難人數和日軍燒殺淫掠的暴行。1956年,人教社組織編寫的《高級中學課本中國歷史》也對大屠殺做了簡要介紹。1962年出版的《十二年制學校初級中學課本中國歷史(試教本)》中描寫更為細致:“日本侵略者到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