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應速率教學設計?內在因素:反應物的性質。這是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決定因素,我們無法直接改變,但可以根據反應物的性質來推測反應的速率。外在因素:可以通過改變外界條件來改變反應的速率。例如,升高溫度、增加壓力、改變濃度等。實驗探究:通過實驗觀察不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那么,化學反應速率教學設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教學設計包括如下:
1、教學目標
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能夠應用所學知識判斷化學反應的速率并解決實際問題。
2、教學內容及過程
導入:介紹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及其重要性。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內在因素:反應物的性質。這是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決定因素,我們無法直接改變,但可以根據反應物的性質來推測反應的速率。
外在因素:可以通過改變外界條件來改變反應的速率。例如,升高溫度、增加壓力、改變濃度等。
實驗探究:通過實驗觀察不同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結論總結:歸納總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強調尊重客觀規律的重要性。
3、教學方法及手段
激活學生的前知:回顧化學反應的定義及類型。
教學策略:采用講解、示范、小組討論和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方式。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記錄實驗數據并進行分析。
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過程及數據,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總結。
4、教學評價與反饋
設計評價策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實驗心得,評價自己對化學反應速率的掌握程度。
提供反饋:根據學生的討論和實驗數據,指出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
化學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化學中存在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變化形式。以下是我帶來高二化學必修三課件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二化學必修三課件:化學反應速率
【學習目標】
1.知道化學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會設計實驗測定某些化學反應的速率
【知識梳理】
一、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化學反應速率是用來衡量化學反應的物理量,通常用
來表示。
表達式: 。其常用的單位是或 。
2.化學反應速度的表示方法
可以用反應體系中單位時間內任一物質濃度的變化來表示反應速度。
例如:340K時,N2O5的分解2N2O5=4NO2+O2
表示反應速率v(N2O5)= v(NO2 )=v(O2)=
其中△t表示時間間隔,△C=/C始-C末/,表示反應過程中反應物消耗的濃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濃度的絕對值,常用單位mol/L。v表示平均速率,因為大部分反應不等速進行,隨著各組分濃度的變化,反應速率也會變。開始時,速率快,隨著反應的進行速率會減慢。所以我們在表示反應速率使用的是平均速度,我們定義也是平均速率。
例如:某反應的反應物濃度在5min內由6mol/L變成了2mol/L,則以該 反應物濃度的變化表示的該反應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
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教學設計如下:
1、濃度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小生成物的濃度,有利于正反應的進行,平衡向右移動;增加生成物的濃度或減小反應物的濃度,有利于逆反應的進行平衡向左移動。單一物質的濃度改變只是改變正反應或逆反應中一個反應的反應速率而導致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而導致平衡被打破。
2、壓強影響
對于氣體反應物和氣體生成物分子數不等的可逆反應來說,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增大總壓強,平衡向氣體分子數減少即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減小總壓強,平衡向氣體分子數增加即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若反應前后氣體總分子數(總體積)不變,則改變壓強不會造成平衡的移動。
3、溫度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反應溫度,有利于吸熱反應,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降低反應溫度,有利于放熱反應,平衡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與壓強類似,溫度的改變也是同時改變正,逆反應速率,升溫總是使正,逆反應速率同時提高,降溫總是使正,逆反應速率同時下降。
與壓強類似,溫度的改變也是同時改變正,逆反應速率,升溫總是使正,逆反應速率同時提高,降溫總是使正,逆反應速率同時下降。
高二下冊化學教學設計(一)
[說明]①濃鹽酸一般為12l/L,密度為1.19g/L,稀鹽酸不能發生該反應.
②從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分析,該反應具有以下特征:
粉末狀固體+液體氣體
可見宜采用固—液加熱制氣裝置作為氣體發生裝置.
實驗裝置:
①氣體發生裝置
固一液加熱制氣裝置.首先選擇反應容器,由于鹽酸必須在反應中保證一定的濃度,所以用量較大,因而宜采用容積較
大的圓底燒瓶而不宜用大試管;其次,對于添加液體的容器,采用分液漏斗(不用長頸漏斗)能有效地防止Cl2逸出,且便
于控制鹽酸的用量;對于圓底燒瓶,通常用酒精燈加熱而且需放上石棉網,以防止圓底燒瓶受熱不均而炸裂,圓底燒瓶中液
體的盛裝量,一般以液體占圓底燒瓶球部容積的~為宜.實驗裝置如圖4-8所示.
③氣體凈化裝置
氣體凈化裝置的設計必須同時考慮主要成分和雜質成分的性質,選擇適當的裝置來除去雜質.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制取氯氣時,氯氣中混有HCl和H2O(g)等雜質,除去氯氣中的HCl可用飽和食鹽水洗氣(如圖4-9Ⅰ所示);除去氯氣中的H2O(g)可用濃硫酸洗氣(如圖4-9Ⅱ所示)或用干燥的CaCl2.
③氣體收集裝置
氣體收集裝置的設計必須考慮氣體和被排對象(如空氣、水)的性質和欲收集氣體的純度要求,由于Cl2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且不與空氣反應,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如圖4-10Ⅰ);又因為Cl2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可以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如圖4-10Ⅱ),但此法收集的Cl2中含有水蒸氣;還可將Cl2直接收集在橡皮球囊中.
④尾氣處理裝置
化學實驗中,凡是有毒或易燃的尾氣,都要進行適當的尾氣處理,使之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或形成安全隱患.對于Cl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而除去(如圖4-11所示).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加熱制取Cl2,并收集干燥純凈的Cl2,可采用如圖4-12所示的裝置.
實驗步驟:“連—檢—裝—制—集”.
①“連”——將所需儀器按圖4-12所示的順序連接.即如圖4-12所示,依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順序連接儀器,組裝成制取氣體裝置.
②“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即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向F中加水至浸沒玻璃導管,用酒精燈微熱圓底燒瓶,若玻璃導管內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后,玻璃導管內液體回流形成一段液柱,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說明]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必須在連接裝置之后,添加藥品之前進行.
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通常包括“形成水封→微熱并觀察→冷卻并觀察”三個步驟.
③對于氣密性不合格的儀器或裝置,要查出原因,修復或更換.若橡皮塞不密封,可涂上少量凡士林后再重新檢查氣密性.
③“裝”——裝藥品或試劑.將裝置拆開,分別向B、C、D、F中加入適當的藥品或試劑,重新連接后,再向分液漏斗A中加入濃鹽酸,然后塞好玻璃塞以防止鹽酸揮發.
④“制”——加熱制氣.用分液漏斗向圓底燒瓶內加入適量濃鹽酸,點燃酒精燈加熱,使反應平穩地進行.要通過觀察裝置C、D中的氣泡產生的快慢判斷反應進行的快慢,并通過控制濃鹽酸的用量或利用酒精燈來調節反應速率,使反應連續、平穩地發生.
⑤“集”——收集氣體,當裝置E內充滿黃綠色氣體時,表示氯氣已收集滿,可更換集氣瓶繼續收集,收集滿氯氣的集氣瓶要蓋嚴,瓶口朝上放置.
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當裝置C、D中無氣泡冒出時,將裝置F中的玻璃導管取出,裝置B、C中的氯氣可向其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除去,裝置D中的氯氣可用空氣將其“吹”入NaOH溶液中除去.
[說明]①當實驗室沒有MnO2時,可用MnO4和濃HCl制取Cl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nO4+“HCl(濃)=2Cl+2MnCl2+5Cl2↑+8H2O.
此反應較劇烈,需將濃鹽酸緩緩地滴到MnO4固體上,不需加熱.
當實驗室沒有濃鹽酸時,可用NaCl和濃H2SO4替代濃鹽酸與MnO2制取Cl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MnO2+2NaCl+3H2SO42NaHSO4+MnSO4+2H2O+Cl2↑
②鹽酸和MnO2反應時,鹽酸表現出酸性和還原性,表現還原性的標志是-1價的Cl--變成了。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課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上冊第一章。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研究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和規律,對學好化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許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時,凡涉及元素價態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參照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確定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學會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理解氧化還原的實質。
能力培養: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分析,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就是化學反應速率教學設計的全部內容,2、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時間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 教學重點: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