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七年級上冊背誦課文?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中,學生們需要背誦的課文內容十分豐富。第一課《在山的那邊》描繪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與堅持不懈的精神,鼓勵學生克服困難,追求夢想。第五課《童趣》則引導學生回憶童年趣事,體會成長過程中的喜悅與煩惱。第六課《理想》通過生動的語言,闡述了人生追求的理想目標,那么,語文七年級上冊背誦課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一)、課內古詩背誦
【觀滄?!浚ú懿?東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棄疾"南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二)、課外古詩詞背誦
【龜雖壽】(曹操 東漢)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過故人莊】(孟浩然"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唐)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隱"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泊秦淮】(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楊萬里"南宋)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如夢令】(李清照"南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觀書有感】(朱熹"南宋)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文言文背誦:
《世說新語》兩則
作者: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論語十則》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不習乎?”
3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 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9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級上冊語文需要背的課文有《觀滄?!?/strong>
原文如下: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翻譯如下: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
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涌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賞析如下: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東臨碣石,以觀滄?!边@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1. 《論語》十則
2. 朱自清的《春》
3. 《觀滄海》
4. 《次北固山下》
5. 《錢塘湖春行》
6. 《西江月》
7. 《天凈沙 秋思》
8. 《世說新語》二則 —— 《詠雪》
9. 《陳太丘與友期》
10. 郭沫若詩兩首 —— 《天上的敬巖街市》
11. 《靜夜》
12. 《亮源御過故人莊》
13. 《裂乎龜雖壽》
14. 《題破山寺后禪院》
15.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6. 《夜雨寄北》
17. 《泊秦淮》
18. 《浣溪沙》
19.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20. 《如夢令》
21. 《觀書有感》
以上是七年級上冊語文需要背誦的內容,包括古詩、課文選段和文言文。請同學們努力學習,加油!
初一語文上冊需要背誦的課文如下:
3.一、課內課文
1.《春》
2.《古代詩歌四首》
(1)《觀滄?!?/p>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次北固山下》
(4)《天凈沙·秋思》
3.《世說新語》二則
(1)《詠雪》
(2)《陳太丘與友期行》
4.《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2自然段
5.《論語》十二章
6.《紀念白求恩》 第4自然段
7.《誡子書》
8.《狼》
9.《天上的街市》
10.《秋夕》
11.《七夕》
12.《鵲橋仙》
13.《寓言四則》
(1)《穿井得一人》
(2)《杞人憂天》
二、課外古詩詞
1.《峨眉山月歌》
2.《江南逢李龜年》
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4.《夜上受降城聞笛》
5.《秋詞》 (其一)
6.《夜雨寄北》
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其二)
8.《潼關》
9.《龜雖壽》
如何高效背誦課文
1.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
將課文分成小段,每天集中精力背誦一小部分。逐漸增加難度和篇幅,確保每天都有進步。同時,為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例如每天背誦多少段落或達到什么水平。這樣的計劃可以幫助我們分解任務、提供動力和重視進展。
2.理解課文內容。
在開始背誦之前,先通讀并理解課文。
七年級上冊語文背誦課文有《論語》十二則、《春》——朱自清、《秋天》——何其芳、《雖有嘉肴》——選自《禮記·學記》、《河中石獸》。
1、《論語》十二則
《論語》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新版)為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部編版”教材,分為六三制七年級上冊和五四制七年級上冊,課本上的十二章論語,其中多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論語》是記載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選自《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論語》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2、《春》——朱自清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在該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里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學。
以上就是語文七年級上冊背誦課文的全部內容,七年級上冊語文要背的有觀滄海、詠雪、陳太丘與友期等。1、觀滄海。觀滄海,東漢末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2、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