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本三年級上冊?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教材的目錄如下:1. 第一單元:辯論 2. 第二單元 3. 第三單元 4. 第四單元 5. 第五單元 6. 第六單元 7. 第七單元 8. 第八單元:當然是友誼 每個單元包含若干篇文章,那么,語文課本三年級上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電子教材的目錄如下:
1. 第一單元:辯論
2. 第二單元
3. 第三單元
4. 第四單元
5. 第五單元
6. 第六單元
7. 第七單元
8. 第八單元:當然是友誼
每個單元包含若干篇文章,具體如下:
1. 第一單元:
- 第1篇
- 第2篇
- 第3篇
- 第4篇
- 第5篇
- 第6篇
- 第7篇
- 第8篇
2. 第二單元:
- 第9篇
- 第10篇
- 第11篇
- 第12篇
- 第13篇
- 第14篇
- 第15篇
- 第16篇
3. 第三單元:
- 第17篇
- 第18篇
- 第19篇
- 第20篇
4. 第四單元:
- 第21篇
- 第22篇
- 第23篇
- 第24篇
5. 第五單元:
- 第25篇
- 第26篇
- 第27篇
6. 第六單元:
- 第28篇
- 第29篇
- 第30篇
請注意,文本中的“渣戚第8單元”和“友誼第友梁缺1篇”等表述顯然是錯誤的,已按照邏輯順序和正確的單元標題進行了更正。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5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鋪pū:鋪床、鋪滿、鋪張浪費。
泥ní:泥土、水泥、泥巴。
晶jīng:結晶、晶體、亮晶晶。
緊jǐn:緊張、抓緊、趕緊。
院yuàn:院子、庭院、院落。
印yìn:印章、手印、腳印。
排pái:排列、排隊、竹排。
列liè:列舉、隊列、羅列。
規guī:規則、規定、常規。
則zé:法則、原則、以身作則。
亂luàn:亂跑、亂說、胡亂。
棕zōng:棕色、棕毛、棕樹。
遲chí:遲到、遲鈍、推遲。
洼wā:山洼、水洼、坑坑洼洼。
凌líng:凌亂、凌晨、盛氣凌人。
增zēng:增添、增加、增高。
靴xuē:雨靴、靴子、馬靴。
數shù:數學。shǔ:數著。
鋪pù:店鋪。pū:鋪滿。
覺jué:覺得。jiào:睡覺。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5課《守株待兔》
守shǒu:把守、守候、守望、守衛。
株zhū:株守、植株、株距、病株。
待dài:期待、接待、等待、擔待。dāi:待會兒。
宋sòng:仿宋、南宋、北宋、宋瓷。
耕gēng:耕種、耕地、耕耘。
觸chù:接觸、感觸、觸犯、觸角。
頸jǐng:頭頸、瓶頸、頸椎。
釋shì:解釋、詮釋、闡釋、釋放。
其qí:其中、與其、其實、尤其。
在三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中,學生會接觸到四首經典的古詩。首先,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詩人坐在窗前,望著遠處的燈火,回憶起往昔的時光,心中充滿了淡淡的思念。其詩曰:“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緊接著,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深切思念。詩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天門山》,描繪了詩人站在長江邊,遠眺天門山的壯麗景色,詩曰:“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最后一首是宋代詩人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描繪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后不同的美麗景象,詩曰:“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些古詩不僅展示了詩人們卓越的藝術才華,更寄托了他們對生活的深刻感悟。通過學習這些詩歌,學生們能夠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所有古詩詞包括以下幾首: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贈劉景文》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夜書所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這些詩詞各具特色,不僅富含傳統文化底蘊,也富有詩意和美感,有助于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學素養和審美能力。
1. 《我們的民族小學》
2. 《金色的草地》
3. 《爬天都峰》
4. 《槐鄉的孩子》
5. 《灰雀》
6. 《小攝影師》
7. 《奇怪的大石頭》
8. 《我不能失信》
9. 《古詩三首》(包括《悔孝山》、《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
10. 《風箏》
11. 《秋天的雨》
12. 《聽聽,秋的聲音》
13. 《花鐘》
14. 《蜜蜂》
15. 《玩出了名堂》
16. 《找駱駝》
17. 《孔子拜師》
18. 《盤古開天地》
19. 《趙州橋》
20.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21. 《古詩兩首》(具體篇目未給出)
22. 《富饒的西沙群島》
23. 《美麗的小興安嶺》
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25. 《矛和盾的集合》
26. 《科利亞的木匣》
27. 《陶罐和鐵罐》
28. 《獅子和鹿》
29. 《掌聲》
30. 《一次成功的實驗》
31. 《給予樹》
32. 《慎終追遠好漢查理》
注意:原文中的“古詩悔孝山兩首”中的“悔孝山”應該是具體的古詩名,但未給出,故保留原文。其他課文名稱已按照原文列出,若有誤,請依據教材進行更正。
以上就是語文課本三年級上冊的全部內容,夜書所見,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之手。這首詩描述了詩人深夜懷鄉之情,窗外落葉聲聲,喚起了他對家鄉的深深思念。詩中寫道:“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在重陽節時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