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歷史名人?程嬰忻府區南關村人,春秋時晉國義士,千百年來為世人稱頌。公孫杵臼,春秋時晉國人,中國古代著名忠義故事《趙氏孤兒》的主角。晉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和程嬰合謀,藏匿趙氏孤兒趙武,自己獻出了生命。后世廣為傳頌,并且編成戲劇,出現在舞臺上,甚至流傳到海外異邦。慧遠大師(334—416)俗姓賈,中國東晉時人,雁門郡樓煩縣人(今山西寧武附近),出生于世代書香之家,為凈土宗之始祖。那么,忻州歷史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雷履泰,生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山西平遙縣洪保村人,中國金融業泰斗——山西票號創始人,對我國金融業發展貢獻頗大。
=============
雷履泰創立“日升昌”后,匯兌業務愈來愈多。作為商界能手,諳熟生財的雷履泰,由此及彼,推想到其它商埠的山西商人托鏢局起運銀錢亦有諸多不便,于是深入調查晉商所經營藥材、茶葉、夏布、綢緞、雜貨等進銷地點,親派精明、誠實、可靠的伙友,先后于漢口、天津、濟南、西安、開封、成都、重慶、長沙、廈門、廣州、桂林、南昌、蘇州、揚州、上海、鎮江、奉天、南京等地設票號分莊。雷履泰連絡晉商,招攬業務,此處交錢,彼處用款,從無空票。因信用可靠,不但山西商人與“日升昌”交往頻繁,外省、沿海一帶米幫、絲幫亦通過“日升昌”匯兌款項。由于雷履泰經營有方,“日升昌”門庭若市,業務蒸蒸日上。隨著通匯擴大,繼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利潤大增,“日升昌”更是日升月昌,一片興旺景象。有鑒于此,山西商人紛起效尤,投資票號。從此山西票號業大盛,鼎盛時期,曾執全國金融界牛耳。
雷展泰作為“票號”創始人,總理“日升昌”業務,協理(副經理)為毛鴻歲。起初二人團結一致,相處融洽。
忻州是中國山西省的一個重要城市,坐落在山西省中部偏北的區域,地理位置獨特,北與大同和朔州相鄰,西隔著黃河與陜西和內蒙古相望,東與河北接壤,南則與太原、陽泉和呂梁相連,形成了其獨特的地理輪廓。
忻州的自然風貌豐富多變,東部從北向南延伸著恒山、五臺山、太行山和系舟山等山脈,中部則有管涔山、蘆芽山和云中山等。其中,忻定盆地和五寨盆地是該地區的兩大平川區域,忻定盆地更是山西省五大盆地之一,平均海拔約900米,西端為黃土丘陵地帶,地形多樣,海拔在1000至1250米之間。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忻州擁有眾多歷史名人,如楊家將、元好問、白樸等,被譽為摔跤之鄉和民歌海洋,其特色的北路梆子、二人臺和撓羊賽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交通方面,忻州有多條干線公路,如連接太原的靈丘下白泉線、靜樂至太原線等,以及支線公路如繁峙大營至渾源偏梁線等,縣級和鄉鎮級公路網絡也十分發達,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總的來說,忻州是山西省中北部的一座具有豐富自然景觀和文化底蘊的城市,交通網絡完善,是山西省的重要組成部分。
代縣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中,邊靖樓以其雄偉的建筑和“聲聞四達”巨匾聞名,被譽為亞洲第一匾。南樓遺址與鸛雀樓齊名,是古代建筑的珍貴遺跡。代縣還有中國名塔——阿育王藏式塔,以及被譽為長城文化瑰寶的長城第一古關——雁門關。此外,代縣還擁有北宋愛國名將楊業的祠堂——楊忠武祠,以及楊延興的墓葬——楊七郎墓。
在佛教文化方面,代縣的白仁巖禪寺是東晉佛學大師釋慧乎租租遠說法的第一道場,是凈土祖庭。代州文廟則是山西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文廟。此外,代縣還有晉王李克用的墓,以及明侍郎吳嘉會所筑南園遺址等。
歷史上,代縣出現了許多杰出的人物。如南北朝北魏高僧曇鸞,是凈土宗的奠基人,被魏孝靜帝稱為“神鸞”,梁武帝稱為“肉身菩薩”。南朝隱士周續之,字道祀,是著名的“當陽三隱”之一。隋末將領楊義臣,以及唐初名將馬三寶,都是代縣的著名人物。五代時后唐將領史建瑭、李克用及十三太保,也是代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在文化方面,元代詩人薩都剌,明代將領孫傳庭,以及清代學者馮如京、馮光裕等,都是代縣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們為代縣的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代以來,代縣也出現了許多杰出人物,如李成春、賈久民、馮苓植、張定一等,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忻州是山西省的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和名人故居。以下是一些值得打卡的名人故居:
王家大院:位于忻州市代縣,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民居建筑群之一。王家大院建于清朝中期,占地面積達25萬平方米,有大小房屋近千間。這里曾是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著名的商業家族——山西太谷王家的故居,也是電視劇《大宅門》的拍攝地。
郭沫若故居:位于忻州市定襄縣,是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的故居。郭沫若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他的故居現已成為紀念館,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跡和學術成就。
閻錫山故居:位于忻州市五臺縣,是中國近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閻錫山的故居。閻錫山是北洋政府時期的重要人物,曾任山西省省長、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等職。他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山西民居,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趙樹理故居:位于忻州市原平市,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趙樹理的故居。趙樹理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他的故居現已成為紀念館,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跡和文學成就。
楊虎城故居:位于忻州市偏關縣,是中國近代著名軍事家楊虎城的故居。楊虎城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英勇將領,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軍長。他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山西民居,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王烈:字彥方,平原縣(今山東平原)人。生于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卒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8年)。王烈少時師從陳寔,聞名遐邇。董卓作亂時避亂遼東,并多次拒絕曹操的聘請。七十八歲時病死于遼東。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太原)人。少時知名,初為曹丕的文學侍從,曹丕繼位之后,王昶由散騎侍郎轉任洛陽典農、兗州刺史。魏明帝繼位,出任揚烈將軍、徐州刺史,封關內侯、武觀亭侯。伐吳之后升任征南大將軍,晉封京陵侯。討伐毋丘儉之亂之后升任驃騎將軍,又因平定諸葛誕有功而升任司空。王昶著有《治論》、《兵書》等數十篇論著。死后謚號穆侯。
王沈:西晉文學家。字彥伯。高平(今山東巨野)人。生卒年不詳。出身寒素,受豪門世族壓抑,仕郡文學掾,郁郁不得志,終于鄉閭。曾作《釋時論》以發泄內心積憤。《晉書·惠帝紀》載,惠帝“居大位,政出群下,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物,忠賢路絕,讒邪得志,更相薦舉,天下謂之‘互市’焉。高平王沈作《釋時論》,南陽魯褒作《錢神論》,廬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時之作也”。《釋時論》強烈地指責了世族制度對人才的壓抑,揭露了一批無德無才、欺世盜名之徒的可憎面目和卑劣用心:“責人必急 ,于己恒寬。
以上就是忻州歷史名人的全部內容,凈土祖庭東晉佛學大師釋慧遠說法之第一道場——白仁巖禪寺;山西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文廟——代州文廟;晉王李克用墓;明侍郎吳嘉會所筑南園遺址、代州馮氏家庭所建知園、東園、西園遺址、明兵部尚書孫傳庭別墅映碧園遺址、明通政使張崇禮所建考盤園遺址、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