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優干線周周卷八上數學 優干線周周卷七上數學 數學周周卷 六年級數學周周測答案 周周測六下數學答案
數學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而將每年的3月14日設立的節日。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學校數學節宣傳標語,歡迎閱讀。
學校數學節宣傳標語 1
1、追尋數學腳步,放飛夢想翅膀,走進智慧殿堂。
2、知數學者善其身,懂數學者達天下。
3、真假分數加減乘除,其樂無窮在其中。
4、展開數學的翅膀,飛進知識的海洋。
5、在游戲中找數學,在快樂中長智慧。
6、在數學中收獲智慧,在肆握頃數學中收獲快樂。
7、在趣味中挑戰數學高峰,在生活中彰顯非凡智慧。
8、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享受快樂。
9、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在創造中成長。
10、在快樂中學數學,在數學中長智慧。
11、有趣數學,妙趣橫生,不一般的樂趣。
12、用心靈的鑰匙打開智慧之門,讓快樂數學伴我成長。
13、用探索成就生活智慧,用挑戰領略數學精彩。
14、用數學裝點生活,用生活品味數學。
15、用數學改變環境,用環境體現數學。
16、用數學鍛煉思維,用數學開啟智慧。
17、用數學的慧眼觀察世界,用數學的雙手打造世界。
18、用代數編寫美麗青春,用幾何勾勒精彩人生。
19、一二三四五,加減乘與除;六七八九十,快樂你和我。
20、一二三四,+-×spanide;,無窮變化,無窮樂趣。
21、一、二、三、四、五、六、七,加減乘除真美麗;7、6、5、4、3、2、1,我們一起玩數學。
22、學數學,做數學,想數學,記數學,用數學,數學知識多多多。
23、學數學,其樂無窮,用數學,無處不在;愛數學,收益終裂陸身。
24、小小數學真奇妙,變幻無窮真美妙。
25、小手叩響數學大門,奧皮迅妙來等彩香娃找尋。
26、喜歡數學的朋友看過來,看過來,這里的數學真精彩。
27、我游戲,我快樂,我快樂,我學習。
28、我愛數學,開動腦筋;我愛數學,增長智慧。
29、玩中學,學中玩,快樂數學常相伴。
30、挑戰引發趣味,智慧點亮生活,數學幾何人生。
31、挑戰數學奇妙,探索幾何星空,發現數學之美,演繹精彩生活。
32、探索數學的奧秘,暢游知識的海洋。
33、數字是智慧的鑰匙,開啟聰慧之門。
34、數學滋潤求知心,苦后豐收智慧累;令朝若無數學好,將來必為無用人。
35、數學有路勤為徑,遇題應當多動腦。
36、數學游戲玩一玩,思維體操做一做。
37、數學要學好,全靠兩個寶。雙手來算數,大腦來思考。
38、數學揚起快樂的風帆,數學挑戰想象的極限。
39、數學天天在我心,一分一秒伴我行。
40、數學數學大家愛學,小小數學,人人愛學。
41、數學數學,知識無窮;數學數學,趣味無限。
42、數學是智慧的翅膀,智慧在快樂中翱翔。
43、數學是個萬花筒,奇趣奧妙真無窮。
44、數學世界各顯神通,快樂數學多姿多彩。
45、數學世界,其樂無窮,讓我們在數學樂園里快樂成長。
46、數學如此多嬌,引無數天才競折腰。
47、數學連著你我他,大家都來參與吧。
48、數學節思考的節日,開發智力的節日。
49、數學節,快點來,猜謎語,講故事,真有趣。
50、數學活動節,同學樂翩翩;數學活動節,快樂真無限。
51、數學好,數學妙,學好數學會思考。
52、數學的奧秘在這里彰顯,青春的腳步在這里歡騰。
53、數學伴我們成長,智慧伴我們創新。
54、數學,數學,一玩兩學;兩全其美,比比誰先。
55、世界紛擾皆由數字,天地變幻無非方圓。
56、生活因數學而精彩,數學為生活而升華。
57、三角形、五邊形,學習數學真有勁。
58、認識數學,親近數學,享受數學,挑戰數學。
59、熱愛數學,生活美好;快樂成長,支持環保。
60、讓我們的智慧開啟通往數學樂園的大門。
61、讓數學和夢想齊飛,讓成功和汗水共享。
62、讓數學改善生活,讓生活品味數學。
63、讓大腦唱起思維的歌謠,讓數學跳起思維的舞蹈。
64、青山綠水加一加,廢氣污染減一減。
65、勤奮是智慧的源泉,數學是智慧的瓊漿。
66、鉛筆直尺繪人生幾何,加減乘除算世界驚奇。
67、破壞環境千夫指,保護環境萬人頌。
68、平面立體多角度思考,數學字母多方位挑戰。
69、品數學,芳香四溢;玩數學,其樂無窮。
70、攀登數學的山峰,享受挑戰的趣味。
71、你來我來大家來,快快樂樂學數學。
72、莫道數學太繁瑣,樂趣橫生益智多。
73、魔方轉,轉出萬千世界;數獨填,填出精彩萬分。
74、聆聽數學的低語,感悟科學的真諦。
75、垃圾分類,人人有責任;加減乘除,低碳環保。
76、快樂數學節,是我們中山人自己的快樂時刻。
77、快樂數學節,快樂少不了;玩中學知識,玩中得快樂。
78、開開心心玩游戲,快快樂樂學數學。
79、精計算,巧解生活方程;巧設計,細繪人生圖像。
80、加一加,減一減,生活處處有數學。
81、加減乘除智慧多,數學游戲樂趣多。
82、加減乘除小世界,勤思博活大智慧。
83、加減乘除四兄弟,連著朋友你和我。
84、加減乘除啟開數學之門,平行垂直蘊涵無窮奧秘。
85、加減乘除,點線面體,數學周精妙絕倫;眼耳手腦,算畫折拼,同學們大顯身手。
86、和差積商練就縝密思維,圓角方正演繹趣味人生。
87、好玩數學,玩好數學,數學好玩。
88、給力的不只是微博,更多的是趣味數學。
89、數學是我們增長智慧的臺階。
90、分享數學的快樂,遨游數學的海洋。
91、放飛智慧遨游數學海洋;打開思緒暢想幾何天空。
92、放飛智慧,遨游數學世界;打開思緒,暢想數學天空。
93、動動手,動動腦,數學活動真有趣;愛動手,愛動腦,數學活動更加好。
94、點線面體勾勒大千世界,加減乘除演繹無限蒼穹。
95、點亮每一顆心靈,登上數學的頂峰。
96、打開趣味數學的大門,讓快樂伴我們成長。
97、聰明的人熱愛數學,愚蠢的人討厭數學。
98、奧妙數學數奧妙;數學奧妙奧妙數。
99、1、2、3,3、2、1,數學門,向我開。
100、數中樹習慣,學中我成長。
101、數出來的快樂,學出來的樂趣。
學校數學節宣傳標語 2
1、做數學喜洋洋,打敗難題灰太狼。
2、走進數學王國,尋找聰明自我。
3、走進數學王國,體驗數學魅力。
4、走進數學世界,享受奇妙旅程。
5、走進數學節,分享數學的.樂趣。
6、走進數學,探索奧妙。
7、智力大沖浪,試試你有多聰明。
8、智慧無窮現,快樂無極限。
9、智慧挑戰,快樂體驗。
10、展思維風采,享數學魅力。
11、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12、運用數學,創造環保世界。
13、與數學同行,與快樂同步。
14、游戲著找數學,快樂中長智慧。
15、用心能使數學之花更美麗。
16、用數學充實我們的人生。
17、勇攀數學高峰,感受數學樂趣。
18、勇攀數學高峰,暢游知識海洋。
19、擁抱數學,與數學同行。
20、學數學,讓思維做體操。
21、學數學,愛數學,數學真精彩。
22、學快樂數學,做快樂你我。
23、學好數學,快樂一生。
24、學好010,織好天地網。
25、學的是數學,長的是智慧。
26、新竹數學節,奧妙等你解。
27、享受數學,美、巧、妙。
28、我為數學樂,我為數學狂。
29、我參與,我提高,我快樂。
30、同一個數學,同一個夢想。
31、跳躍的數學,靈動的世界。
32、探索數學奧秘,開創美好未來。
33、探索數學奧秘,打開博士大門。
34、數字圍我繞,智慧在閃耀。
35、數學中有智慧,智慧中有快樂。
36、數學真奇妙,生活少不了。
37、數學真奇妙,奇妙在數學。
38、數學于思,環保于行。
39、數學為伴,智慧同行。
40、數學王國讓你我快樂。
41、數學探索,智慧比拼。
42、數學數學,其樂無窮。
43、數學是生活中的一把鑰匙。
44、數學是個寶,生活少不了。
45、數學滲透人生,方圓構筑世界。
46、數學讓我變得更聰明。
47、數學節小活動,培養你大智慧。
48、數學節是我們共同的節日。
49、數學節,我快樂,我學習。
50、數學節,我參加,我快樂。
51、數學活動節,智慧與歡樂對接。
52、數學環環扣,趣味多又多。
53、數學環保,變廢為寶。
54、數學殿堂,自由翱翔。
55、數學殿堂,數學天地,快樂童年。
56、數學的舞臺,智慧的沖浪。
57、數學的天地,成長的樂園。
58、數學的快樂,你我同享。
59、數學參透人生,方圓構筑世界。
60、數學伴我快樂成長。
61、數學+探究=智慧+快樂。
62、數學+探究=智慧。
63、數學、數學,我們最愛。
64、數學,數學,多數多學。
65、數學,和我們一同成長。
66、數形金鑰匙,智慧百花園。
67、數形的世界,我們的向往。
68、數不盡,學不完,愛數學。
69、數雖無形,學則無盡。
70、實校數學節,奧妙等你解。
71、生活因為數學變得精彩。
72、生活數學,快樂數學,智慧數學。
73、生活離不開加減乘除。
74、神奇數學,創造綠色世界。
75、讓我們擁抱數學,與數學同行。
76、讓數學帶領我們暢游環保的地球。
77、讓數學成為我們的好伙伴。
78、趣味數學節,快樂小博士。
79、趣味數學,玩學相長。
80、趣味數學,玩學相伴。
81、輕輕松松學數學,你我都快樂。
82、親近數學,放飛童心。
83、奇妙的數字,快樂的節日。
84、奇妙的數學,精彩的你我。
85、七彩數學節,歡樂數學節。
86、腦筋運動會,大家來參加。
87、哪里有數學,哪里就有美。
88、快樂學習,陽光數學。
89、快樂學數學,智慧你我他。
90、快樂學數學,越學越快樂。
91、快樂學數學,你我都快樂。
92、快樂學數學,開心你我他。
93、快樂數學節,人人都快樂。
94、快樂數學節,開心你我他。
95、快樂數學節,奧妙等你解。
96、快樂數學123。
97、快樂數學,智慧人生。
98、快樂數學,人人參與。
99、快樂數學,伴我成長。
100、快快來,數學樂園等你來。
101、開心學數學,我學我快樂。
102、開心學數學,快樂共分享。
103、開啟數學大門,探索數學奧秘。
104、激起思維的波濤,點亮智慧的明燈。
105、活用數學,造福環境。
106、互相挑戰分高低,巔峰對決現實力。
107、弘揚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
108、好數學數學好,樂數學數學樂。
109、感覺數學之美,盡享數學之樂。
110、放飛數學夢想,創造綠色世界。
111、動動小腦瓜,做個智慧娃。
112、打開數學之門,讓智慧相伴一生。
113、傳播數學文化,享受數學快樂。
114、暢游數學之海,享受快樂時光。
115、繽紛數學節,精彩每一天。
116、遨游數學海洋,感受數學魅力。
117、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智慧。
118、愛上數學,樂上數學,思上數學。
119、xyz代數生活,邊角面幾和人生。
在數學中,周長用字母C來表示。環繞有限面積的區域邊緣的長度積分,叫做周長,也就是圖形一周的長度。
什么叫周長
周長指的是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環繞有限面積的區域邊緣的長度積分,叫做周長,也就是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多邊形的周長的長度也相等于圖形所有邊的和。
周長計算公式
正方形周長公式:C=a×4(a為長度)
長方形周長公式:C=a×2+b×2(b為寬度)
圓周長公式:C=πd=2πr(d為直徑,r為半徑,π)
三角形的周長公式:C=a+b+c(abc為三角形的三條邊)
扇形的周長公式:C=2R+nπR÷180?(n=圓心角角度)=2R+kR(k=弧度)
數學中的字母分別代表什么
C:周長
L:弧長或者一條直線
S:面積
V:體積
K:直線的斜率
X,Y,Z:未知數
R:圓半徑
O:坐標系中的原點
d:等差數列中的公差
q:等比數列中的公比
為了保持清醒和警覺,不應該隨意亂背兀字和其它迷信的內容。兀字是指在一些地區的非正式場合中,人們會不加區分地亂背的一些文字,例如象形文字 “兀”、“壬”、“卜”、數字“666”等,這些都有可能被亂背用于邪教、超能力等方面,但其本身沒有科學依據,亂背兀字不僅沒有任何實際作用,而且可能會導致心理暗示、精神恐慌等問題,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我們要保持科學合理的態度,對于沒有證據支持的傳言和迷信,不應盲目相信和傳播。
“兀”字通常指單個的文字“兀”,無法背誦出與之相關的詩句或文章,因此亂背“兀”字并不會對文學素養或語言表達能力帶來任何實際的提升。相反,我們在學習中應該尊重語言文字的規范,注重語調發音和語義解析等方面的技能練習。正確、標準地掌握語言和文字,才是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背誦經典文學作品、閱讀優秀的文章和練習寫作,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語言的美感和表達。
圓周率π不能亂背。
π=3.1415926535.........
基本介紹
圓周率,一般以π來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它定義為圓形之周長與直徑之比值。它圓周率π也等于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值。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在分析學上,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x) = 0的最小正實數x。2011年6月部分學者認為圓周率定義不合理,要求改為6.28。
π是第十六個希臘字母,本來它是和圓周率沒有關系的,但大數學家歐拉從一七三六年開始,在書信和論文中都用π來表示圓周率。因為他是大數學家,所以人們也有樣學樣地用π來表示圓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圓周率外,也可以用來表示其他事物,在統計學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現。π=Pai(π=Pi)古希臘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約公元前3世紀初)中提到圓周率是常數,中國古算書《周髀算經》( 約公元前2世紀)中有“徑一而周三”的記載,也認為圓周率是常數[1]。
歷史上曾采用過圓周率的多種近似值,早期大都是通過實驗而得到的結果,如古埃及紙草書(約公元前1700)中取pi=(4/3)^4≒3.1604 。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圓的度量》(公元前3世紀)中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確定圓周長的上下界,從正六邊形開始,逐次加倍計算到正96邊形,得到(3+(10/71))<π<(3+(1/7)) ,開創了圓周率計算的幾何方法(亦稱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的π值。
中國數學家劉徽在注釋《九章算術》(263年)時只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法被后人稱為割圓術。他用割圓術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得出π≈根號10(約為3.14)。
折疊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古希臘作為古代幾何王國對圓周率的貢獻尤為突出。古希臘大數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開創了人類歷史上通過理π計算圓周率近似值的先河。阿基米德從單位圓出發,先用內接正六邊形求出圓周率的下界為3,再用外接正六邊形并借助勾股定理求出圓周率的上界小于4。接著,他對內接正六邊形和外接正六邊形的邊數分別加倍,將它們分別變成內接正12邊形和外接正12邊形,再借助勾股定理改進圓周率的下界和上界。他逐步對內接正多邊形和外接正多邊形的邊數加倍,直到內接正96邊形和外接正96邊形為止。最后,他求出圓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別為223/71 和22/7, 并取它們的平均值3.141851 為圓周率的近似值。阿基米德用到了迭代算法和兩側數值逼近的概念,稱得上是“計算數學”的鼻祖。
南北朝時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的π值(約5世紀下半葉),得出圓周率π應該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還得到兩個近似分數值,密率355/113和約率22/7(分子/分母)。他的輝煌成就比歐洲至少早了近千年。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國人奧托得到,1625年發表于荷蘭工程師安托尼斯的著作中,歐洲不知道是祖沖之先知道密率的,將密率錯誤的稱之為安托尼斯率。
阿拉伯數學家卡西在15世紀初求得圓周率17位精確小數值,打破祖沖之保持近千年的紀錄。
德國數學家柯倫于1596年將π值算到20位小數值,后投入畢生精力,于1610年算到小數后35位數,該數值被用他的名字稱為魯道夫數。
無窮乘積式、無窮連分數、無窮級數等各種π值表達式紛紛出現,π值計算精度也迅速增加。1706年英國數學家梅欽計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數大關。1873 年另一位英國數學家尚可斯將π值計算到小數點后707位,可惜他的結果從528位起是錯的。到1948年英國的弗格森和美國的倫奇共同發表了π的808位小數值,成為人工計算圓周率值的最高紀錄。
相關教學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使π值計算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49年美國馬里蘭州阿伯丁的軍隊彈道研究實驗室首次用計算機(ENIAC)計算π值,一下子就算到2037位小數,突破了千位數。198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用克雷-2型和IBM-VF型巨型電子計算機計算出π值小數點后4.8億位數,后又繼續算到小數點后10.1億位數,創下最新的紀錄。2010年1月7日——法國一工程師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后27000億位。2010年8月30日——日本計算機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計算機和云計算相結合,計算出圓周率到小數點后5萬億位。
2011年10月16日,日本長野縣飯田市公司職員近藤茂利用家中電腦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10萬億位,刷新了2010年8月由他自己創下的5萬億位吉尼斯世界紀錄。今年56歲近藤茂使用的是自己組裝的計算機,從去年10月起開始計算,花費約一年時間刷新了紀錄。
而如今計算機高速發展,人們雖然已經知道π是一個無理數,而且已經計算得越來越精準,而人們不管是工程測量、數學解題過程中,大部分都取前兩位數,就是π≈3.14,也產生了圓周率日(3月14日)。
折疊編輯本段各國發展
在歷史上,有不少數學家都對圓周率做出過研究,當中著名的有阿基米德(Archimedes ofSyracuse)、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張衡、祖沖之等。他們在自己的國家用各自的方法,辛辛苦苦地去計算圓周率的值。下面,就是世上各個地方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
折疊亞洲
中國,最初在《周髀算經》中就有“徑一周三”的記載,取π值為3。
魏晉時,劉徽曾用使正多邊形的邊數逐漸增加去逼近圓周的方法(即“割圓術”),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
漢朝時,張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于5/8,即π等于10的開方(約為3.162)。雖然這個值不太準確,但它簡單易理解,所以也在亞洲風行了一陣。 王蕃(229-267)發現了另一個圓周率值,這就是3.156,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求出來的。
公元5世紀,祖沖之和他的兒子以正24576邊形,求出圓周率約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誤差小于八億分之一。這個紀錄在一千年后才給打破。
印度,約在公元530年,數學大師阿耶波多利用384邊形的周長,算出圓周率約為√9.8684。
婆羅門笈多采用另一套方法,推論出圓周率等于10的算術平方根。
折疊歐洲
斐波那契算出圓周率約為3.1418。
韋達用阿基米德的方法,算出3.1415926535<π<3.1415926537
他還是第一個以無限乘積敘述圓周率的人。
(阿基米德,前287-212,古希臘數學家,從單位圓出發,先用內接六邊形求出圓周率的下界是3,再用外接六邊形結合勾股定理求出圓周率的上限為4,接著對內接和外界正多邊形的邊數加倍,分別變成了12邊型,直到內接和外接96邊型為止。最后他求出上界和下界分別為22╱7和223╱71,并取他們的平均值3.141851為近似值,用到了迭代算法和兩數逼近的概念,稱得算是計算的鼻祖。
魯道夫萬科倫以邊數多過32000000000的多邊形算出有35個小數位的圓周率。
華理斯在1655年求出一道公式π/2=2×2×4×4×6×6×8×8...../3×3×5×5×7×7×9×9......
歐拉發現的e的iπ次方加1等于0,成為證明π是超越數的重要依據。
之后,不斷有人給出反正切公式或無窮級數來計算π,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其他資料
折疊π與電腦的關系
演示在1949年,美國制造的世上首部電腦-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rator and Computer)在亞伯丁試驗場啟用了。次年,里特韋斯納、馮紐曼和梅卓普利斯利用這部電腦,計算出π的2037個小數位。這部電腦只用了70小時就完成了這項工作,扣除插入打孔卡所花的時間,等于平均兩分鐘算出一位數。五年后,NORC(海軍兵器研究計算機)只用了13分鐘,就算出π的3089個小數位。科技不斷進步,電腦的運算速度也越來越快,在60年代至70年代,隨著美、英、法的電腦科學家不斷地進行電腦上的競爭,π的值也越來越精確。在1973年,Jean Guilloud和M. Bouyer發現了π的第一百萬個小數位。
在1976年,新的突破出現了。薩拉明(Eugene Salamin)發表了一條新的公式,那是一條二次收斂算則,也就是說每經過一次計算,有效數字就會倍增。高斯以前也發現了一條類似的公式,但十分復雜,在那沒有電腦的時代是不可行的。之后,不斷有人以高速電腦結合類似薩拉明的算則來計算π的值。目前為止,π的值己被算至小數點后60000000000001位。
為什么要繼續計算π
其實,即使是要求最高、最準確的計算,也用不著這么多的小數位,那么,為什么人們還要不斷地努力去計算圓周率呢?
第一,用這個方法就可以測試出電腦的毛病。如果在計算中得出的數值出了錯,這就表示硬件有毛病或出了錯,這樣便需要進行更改。同時,以電腦計算圓周率也能使人們產生良性的競爭,科技也能得到進步,從而改善人類的生活。就連微積分、高等三角恒等式,也是由研究圓周率的推動,從而發展出來的。
第二,數學家把π算的那么長,是想研究π的小數是否有規律。
比如,π值從第70.01萬位小數起,連續出現7個3,即3333333,從第320.4765萬位開始,又連續出現7個3。
現在大家就會問,π只具備這樣一種特殊性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