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二年級文語下冊語文書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 二年級第6課 二年級第二單元語文書 小學課文《八角樓上》
課文1
1 小蝌蚪找媽媽
2 我是什么
3 植物媽媽有辦法
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
語文園地一
快樂讀書吧
識字
1 場景歌
2 樹之歌
3 拍手歌
4 田家四季歌
語文園地二
課文2
4 曹沖稱象
5 紅馬的故事
6 一封信
7 媽媽睡了
口語交際:做手工
語文園地三
課文3
8 古詩二首 登鸛雀樓
望廬山瀑布
9 黃山奇石
10 日月潭
11 葡萄溝
語文園地四
課文4
12 坐井觀天
13 寒號鳥
手肢蠢14 我要的是葫蘆
口語交際:商量
語文園地五
課文5
15 大禹治水
畢陪16 朱德的扁擔
17 難忘的潑饑隱水節
口語交際:看圖講故事
語文園地六
課文6
18 古詩二首 夜宿山寺
敕勒歌
19 霧在哪里
20 風
21 雪孩子
語文園地七
課文7
22 狐假虎威
23 狐貍分奶酪
24 狐貍養雞(一)
25 狐貍養雞(二)
語文園地八
【 #教案#導語】《難忘的潑水節》記敘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課文中洋溢著熱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文章的結尾,更是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 考 網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7課《難忘的潑水節》課文原文
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又到了。
1961年的潑水節,傣族人民特別高興,因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
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帶改羨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們歡呼著:“周總理來了!”
周總理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開始潑水了。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清清的水,潑呀,灑呀!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開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
多么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
【篇二】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7課《難忘的潑水節》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地拼讀“我會認”中的生字,并能組詞。從“我會認”的生字中自由挑選2—3個生字組詞并能說一句話。
2、給“我會寫”的生字找朋友,盡量區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學生混淆。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圖文結合,體會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快樂和幸福,感悟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體會揣摩人物內心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突出主題,點明重點。(2分鐘)
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的小故事。讓我們一起說出故事的名字,生齊讀課題。(指導生讀出溫情的語氣來)
什么是潑水節呢?出示圖片,師進行解說:當火紅的鳳凰花開放的時候,傣族人民一年一殲橋度的潑水節又到了。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非常隆重,相當于我們漢族的春節,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就成了難忘的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重點內容。
二、檢查預習情況,進行匯報展示。(10分鐘)
1、讀讀我最棒。(2分鐘)出示大屏幕
fènghuángdǎiēnqiāosǎjīnguàkāfēicǎi
鳳凰傣 恩敲撒襟褂咖啡踩
duānzhànshòu
端蘸壽
2、我能行。(3分鐘)
fènghuángdǎiēnqiāosǎjīnguàkāfēicǎi
鳳凰傣 恩敲撒襟褂咖啡踩
duānzhànshòu
端蘸壽
3、詞語對對碰。(3分鐘)
龍恩壽柏潑特敬鮮腳度
4、美文大放送。(2分鐘)
生自由讀課文,讀完后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小組內檢查糾正。
三、圖文對照,品讀課文。(28分)
過渡語:伴著鳳凰蠢拍花的花香,踏著象腳鼓的鼓點,讓我們一起走進那難忘的潑水節。
1、生觀看。(5分鐘)(誰的眼睛最亮,看得最認真,一會兒老師可要出題目考大家的)
師:傣族人民都用什么方式在慶祝潑水節?小組內交流一下。指名生匯報交流結果。
(敲起象腳鼓,賽龍舟,放花炮,唱歌跳舞等形式)
2、再讀課文,體會情感。(2分鐘)
過渡:再美的節目也有落幕的時候,是作者把那一幕幕熱鬧的場面變成了這篇優美的文章讓我們把祝福傳遞,誰想變成傳遞祝福的小天使把這篇文章美美地讀出來。(指名分段讀課文)
3、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向往之情(3分鐘)
過渡:謝謝八位小天使,是你們的朗讀帶領我們穿越時空來到了1961年的潑水節,看到人山人海的場面,我突然想做個現場采訪(師現場采訪)“請你談談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一句句樸實的話語,表達了傣族人民對這次潑水節的向往之情。看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呢?(請看大屏幕)仔細看,認真聽(師范讀)生小聲試讀,指名生讀。指導讀時突出“特別”二字。
(2)歡迎總理。(4分鐘)
過渡:得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傣族人民高興極了,請你用“——”劃出他們是如何歡迎周總理的?(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生回答。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已經被傣族人民的熱情感染了
讓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重現當時的情景吧,傣族同胞們,讓我們一起歡呼吧。邊體會邊試著讀一讀。生試讀,指名生讀。以游戲的形式男女生合作讀。指導讀出激動興奮的語氣來。
(3)認識總理。(4分鐘)
過渡:在歡呼聲中,一個和藹可親的伯伯來到人群中,(請看大屏幕)來,認識一下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師在圖上邊指著邊解說。(只見他上身穿著對襟白褂,下身穿著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水紅色頭巾,看他的表情,文中有一個詞語用得非常好,看誰的眼睛亮,一下子就能找出來。)
指名生上前邊指邊描述。以后描寫人物時也可以從穿著入手,我們可以現場實踐。現場找一生為例進行描述,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潑水祝福。(4分鐘)
過渡:不知不覺中,歡樂的潑水節開始了,老師今天就充當一下解說員,(請看大屏幕)師邊讀邊演示周總理潑水的動作。想象一下,周總理會說哪些祝福的話(可引導學生想象祝福的話語)
總理的祝福溫暖著傣族人民的心,他們也把最真摯的祝福送給敬愛的周總理,傣族同胞們,讓我們一起把祝福送給他。師讀前半句,生讀后半句。
清清的水,潑呀,灑呀!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開心!(師邊解說邊播放圖片)
4、情感升華。(3分鐘)
相隔遙遠的時空,我們都能感受到那份幸福,那份快樂,那么作為和周總理歡度潑水節的傣族人民,又是怎樣的心情呢?讓我們一起把情感抒發出來吧。(請看大屏幕)生齊讀。
四、拓展延伸:(2分鐘)
過渡:學習了傣族人民的潑水節,你還知道哪些民族的節日?
五、教師小結。(1分鐘)
潑水節已漸漸地落下帷幕,我們這節課的學習也即將結束,花香怡人,鼓聲悅耳,這真是難忘的一節課。
【篇三】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7課《難忘的潑水節》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鳳、凰”等12個生字,會寫“龍、恩”等10個生字及“鳳凰”一詞。
2.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借助插圖理解文章內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初步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課文插圖);潑水節的材料;生字卡、生詞卡。
學生準備:了解周總理的生平及相關故事,了解傣族及潑水節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教學策略:
本課時貫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把課文真正交給學生,組織他們在讀中發現,在自學互動中交流識字的方法,豐富識字經驗,激發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進而提高自主讀書的能力。
教學過程
我的思考
一、引入課題,初知文意
1.出示傣族潑水節場景的掛圖。
師:大家看到了什么?
師:這是什么節日的場面?(生答“潑水節”)
師:潑水節是我國傣族人民的重大節日,也是傣族人民向往的熱鬧的節日。小朋友們,1961年的潑水節可不一般呀!為什么呢?(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師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2.初讀課文。
師:到底多么令人難忘呢?讓我們打開書開始讀課文吧。遇到不認識的字先看“楓葉”上的注音,用鉛筆把拼音標注在課文的生字頭上。然后多讀幾遍,會認了,就擦掉鉛筆寫的注音。
二、自主分類認讀,嘗試認字
大家的生字都會認了嗎?師用生字卡(或課件)出示生字,讓學生自主嘗試識字。
學生不會認的帶上拼音再讀。
鳳凰恩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壽
(1)哪些字你見過?在哪里見過呢?抽生讀,全班讀。
(2)你覺得最容易認的字有哪些?抽生認,全班讀。
(3)你覺得哪些字最難記?難記的字多讀幾遍,思考如何記住它。再與全組交流識字方法。
(4)哪些生字所代表的動作你會做?生做一做,再讀。
(5)哪些生字組成的東西你見過?說一說,再讀。
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發音不準的地方,提示出來,再教讀。
三、朗讀片段,檢驗生字認識情況
師:剛才學的生字在詞中、句中還會認嗎?
1.生詞卡認讀。
詞卡呈現:鳳凰周恩來恩人敲打對襟白褂衣襟白大褂咖啡踩傷端正頂端蘸墨水蘸水筆長壽
2.在句子中認讀。
師:這幾句話,看誰讀得更流利。
周恩來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他接過一只象腳鼓,敲著歡樂鼓點,踩著鳳凰花鋪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自由讀書,檢驗課文的字都會認了嗎?
4.邊讀書邊想,發現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在文中找到答案;還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提問。
5.哪一段你喜歡讀,讀給同桌聽。
6.哪一段你覺得難讀,請教班上的同學讀一讀,再自己多讀幾遍。
四、自主觀察,寫字練習
1.師呈現要求會寫的生字,學生認讀復習。
2.生觀察第一、二排的6個生字,覺得哪些字不好寫,哪個筆畫不好寫,同桌討論。
師:我發現這6個字都有“點”,它們的寫法和位置都不一樣。大家觀察觀察,再討論討論,看能發現些什么?(“恩”的下部分“心”,三個點筆勢都不一樣;“壽”“特”兩字都有“寸”,可是“寸”的點的位置不同。)
3.觀察討論后,師范寫,生試著練寫2個生字。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2.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教學策略:
以朗讀感悟為主,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讓學生在“讀、想、悟、說”的綜合閱讀活動中充分、自主、有效地合作,積極地探究。
教學過程
一.生字鞏固,區分多音字。
1.復習12個會認的字。
師:大家上節課學的字還會認嗎?現在考一考吧!呈現12個生字,再輪流抽讀。
2.學習多音字。
師:12個生字會讀了,現在出四個簡單的字來認一認,看會認嗎?
師呈現四個多音字“好、空、樂、盛”,抽生讀。(讀“好”。若生讀“ho”師問:還可以讀什么?讀“hào”。以相同辦法讀后三個字。)
引導學生進行多音字的辨析、組詞,注意糾正不當之詞及讀音。
二、自主讀書,圖文聯系
1.師:看來,多音字難不倒大家。不著急,難的來了。有信心接受挑戰嗎?這樣吧,大家抓緊時間讀書,讀得越熟越好,待會兒就有難題考大家。(生自由讀)
2.出示掛圖(課文插圖)
師:大家認真看圖,注意圖上畫的內容,再對照哪些內容是書上有的句子或段落。
(1)用“──”畫出反映圖上景物的句子。
(2)用“”畫出反映圖上人物活動的句子。
(3)用“====”畫出圖上人物表情或心情的句子。
(4)把自己畫出的部分讀給同桌聽,看自己勾畫的句子正確嗎?
3.生讀書交流:課文除了寫圖上可以看得見的內容外,還有不能直接看到的內容,用下面的句式自己聯想到的內容:
(1)看到周總理對傣族人民潑水,我仿佛聽到周總理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2)看到傣族人民向周總理潑水,我仿佛聽到傣族人民_____________,我想_____________。
三、重點段朗讀
1.呈現課文第三自然段“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1)師:人們怎么趕的?
師引:東村的說:“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大家會怎么說?“走呀,快走吧,……”西村的說:“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南村的說:“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北贝宓恼f:“嗨,今天周總理要來咱們傣族寨子參加潑水節喲?!彼麄儠鯓討?,怎樣的心情聚攏來?只有這四個村嗎?能讀出怎么趕來的嗎?
生讀:“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2)讀第三段全段。師:你們能想象當時的畫面嗎?左邊的同學讀,右邊的同學聽課文想象,再左右交換。
師: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了人們怎樣的心情?(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歸納并板書“盛情迎候”)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人們的盛情呢?讀一讀。
2.指導讀第四、五兩個自然段。引導學生歸納出周總理與傣族人民“敲鼓跳舞”、“潑水祝?!?。(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歸納并板書“敲鼓跳舞”“潑水祝?!保?/p>
四、再讀全文,感悟體驗
1.讀課題,讀全文,讀了課文后的感受。
師:這真是個難忘的潑水節,因為敬愛的周總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參加潑水節,大家太快樂了太幸福了。
2.師:你能像老師這樣,用下面的句式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嗎?
這真是個____的潑水節,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真是個____的潑水節,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真是個____的潑水節,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可以填“幸?!?、“歡樂”、“開心”、“特別”的潑水節等)
五、識字鞏固,寫字練習
1.觀察第三、四排要求會寫的字詞,書寫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2.教師范寫。
3.生寫,看誰寫得更漂亮。
六、板書設計
17.難忘的潑水節
盛情迎候
敲鼓跳舞
潑水祝福
【 #教案#導語】《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部編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它以淺顯的文字生動的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向學生敘述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啟頃頃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課文原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后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里?”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只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里游,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小蝌蚪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不知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方惠珍、盛璐德,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篇二】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是捉蟲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2、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蝌蚪、腦袋、快活、鯉魚、捉食、烏龜、碧綠、肚皮、低頭”悄陸等詞語的意思。
3、能按問題的提示擴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通過選詞填空、連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4、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懂得保護青蛙人人有責。
2、教學難點:認識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三、教學時間: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一)直接揭題、讀題。
學習生字“蝌蚪”。
(二)初讀課文。
1、要求:邊讀邊把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把它讀正確。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2、檢查初讀情況。
生字詞出示:蝌蚪池塘腦袋甩著鯉魚烏龜披著短了蹲著碧綠肚皮鼓著
(1)按照課文讀一讀,即帶拼音。
(2)看著黑板讀一讀,不帶拼音。
(3)字形的教學:你記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或是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寫,需要大家幫忙的?
(4)我說你做:師說腦袋生指著腦袋師說甩著生做動作(可以用手表示)蹲著、肚皮、鼓著、短了
(5)送生字回家。
過渡:大家已經能夠把生字很正確地念下來了,那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嗎?全體起立,如果有錯了,你就坐下來讀。
(6)反饋讀錯的情況,集體糾正。
(7)你能把這些生字按照課文內容組成一段簡單的文字嗎?
生說,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內容。
(三)完成課后作業:
第1題,寫出同偏旁的字。師按照學情做進一步的指導。乎悔
第二課時
要點:認識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以及在不同階段的形態變化。
(一)小蝌蚪的樣子。
1、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劃。
找出:大大的腦袋,青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2、讀一讀句子。
3、畫一畫小蝌蚪的樣子(為了畫面的美觀你可以加進一些事物)。
4、說一說你自己所畫的圖。
5、練一練。
小蝌蚪游來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來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樣地游來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態變化。
1、過渡。
師:小蝌蚪游啊游,身體發生了變化。請你在課文中找出來,用上自己喜歡的記號。
(1)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又長出兩條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隨機認識“短”
(4)不知什么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2、仿造春蠶的不同時期圖畫一畫青蛙的生長過程。
3、交流,既評一評。
4、改一改。
5、說一說。
參照課后五:
選詞填空,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又先最后接著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腿,()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小青蛙。
6、讀一讀。
(三)青蛙的樣子。
1、讀一讀,找一找。
師:小蝌蚪變成了青蛙,青蛙長什么樣,你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記號標出。
生:四條腿,寬嘴巴。
生: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生: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服。
2、說一說。
師:能把青蛙的特征連起來說一說嗎?
生:青蛙有四條腿,嘴巴是寬寬的,披著碧綠的衣服,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態句。
(四)作業布置:課堂作業本2、5、6
第三課時
要點:指導分角色朗讀全問,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完成課堂作業本。
(一)鞏固練習:
1、復習新詞,聽寫詞語。
2、排列順序:
()小蝌蚪的尾巴變短了。
()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小蝌蚪甩著長長的尾巴游來游去。
()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
()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條腿、()嘴巴、披著(),露著(),鼓著()。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
1、分組讀。
2、抽組讀,評議。
3、選擇喜歡的角色讀。
(三)讀了課文,你來猜一猜這個故事為什么要到我們的課文里來?
教育意義:要保護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蟲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確,不要聽到一點就判斷事物。
(四)隨堂練習。
完成課堂作業本作業。
【篇三】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字,會寫“有、在”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老師這兒有一條謎語,想猜嗎?
“河邊有個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著綠大衣,伸出舌頭把蟲抓?!保ㄇ嗤埽?/p>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嗎?(蝌蚪)
誰見過蝌蚪?愿意給大家講講它長得什么樣嗎?(貼出青蛙與蝌蚪圖片,板書課題)
[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是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和生活,越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二、自主識字,感知課文。
1、這是一篇不注音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想怎么辦?
(學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有的可以猜測讀,有的可以問同學、老師,有的可以做記號,等老師讀時認真聽。)
2、學生試讀,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范讀。
4、再次讀文,自查朗讀情況。
5、出示詞語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A你會讀哪個詞語就大聲的讀出來。
B誰愿意當小老師你認識的字詞教給同學們?
6、識記生字
學生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教師可適時引導用實物或動作來識記。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見到的灰色的東西。
追(或迎):誰愿意把追(迎)的動作表演給大家看?
披:我這有件衣服,誰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樣的人叫阿姨?
7、指導寫字(略)
[學生朗讀不注音課文遇到生字可能無從下手,所以在讀文之前老師就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自主探索、認識生字,這也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對于低年級學生,聯系實物或動作來識記生字效果要遠遠好于部件記憶法。]
三、讀感悟,體會小蝌蚪的變化。
1、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幅圖?并把與圖相對應的課文內容,讀一讀(張手讓學生自己選擇)。
2、全班匯報。(學生喜歡哪一自然段就匯報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順序來。)
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加上動作朗讀。
學生的表演欲望很強烈,給他們創造表演的機會,他們會很快進入情境,體驗到朗讀的樂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采用此種方法進行朗讀。
第二、三、五、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小蝌蚪的關心、愛護、組織
學生會角色的朗讀中來,然后選代表分、角色朗讀。
3、戴上頭飾表演讀。
4、填空練習,體會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沒過多久,()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蟲的()。
四、總結全文:你有什么收獲?
《黃山奇石》一書講述了從后山云谷寺爬到白鵝嶺,再爬到始信峰。黃山的奇景就落落大方地浮到我眼前,龍爪松干曲枝虬,黑虎松針葉短粗,連理松(夫妻松)擁抱親密,送客松冠平如削,豎琴松色綠深沉。一棵棵蒼翠奇特的松樹,或臥、或立、或俯、或仰,豐姿多采。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黃山奇石》原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原文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的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的“金雞叫天都”了。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你去給銷簡他們起名字呢!
【練習題】
一、該句子,劃去括號申不合適的字。
1、“仙桃石”是黃山巖石中的一種(其、奇)石。
2、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雞蛋的形(壯、狀)又各不相同。
3、課程表里的各門功課都要學好,其中語文、數學(尤、龍)為重要。
4、人能產生(巨、具)大的力量。
二、填填記記
1、那里景色___________,尤其是那些_______,有趣極了。虧帶褲
2、黃山的奇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三、填空,再讀句子,注意讀出句中的停頓。
(1)聞名中外的()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地蹲在山頭,望著()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巖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四、句子賞析
1、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
2、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著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課文賞析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分別具體形象的介紹了四處石景:“仙桃石”、“猴子觀?!薄ⅰ跋扇酥嘎贰薄ⅰ敖痣u叫天都”。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的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為了幫助學生增強感性認識,課文中配有兩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分別與課文的.三、四自然段相對應,方便學生了解這些奇石的形狀,能夠借助畫面在頭腦中浮現出這些奇石的樣子。
知識點
《黃山奇石》屬于寫景散文。
【中心思想】:作者介紹了黃山各種奇石及奇異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偉大,表達了作者對黃山及祖國山河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中國山川錦繡,有很多優美、壯麗的風景區,例如
1:九寨溝—畫壁般的奇異世界
2:青海湖—九天神女的情癲之淚
3:漓江—迷失于造物的筆墨丹青
4:黃山—激蕩在人類血液里的共通之美
5:壺口瀑布—撼天動地的滔滔天水
6:泰山—五岳獨尊,登頂俯首眾山小
主要內容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4種奇石。
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
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行巖看情趣迥異,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謂遍及峰壑巔坡,或兀立峰頂或戲逗坡緣,或與松結伴,構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畫卷。
擴展閱讀
黃山奇石的第一奇特之處,就是黃山的奇石是以多來著稱的
黃山奇石的第一奇特之處,就是黃山的奇石是以多來著稱的,黃山的奇石有著星羅棋布的特點,它點綴在黃山的各處山峰中。當游客踏上黃山之時,就會看到四處分布的石頭,它們都各有各的特點,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緊緊靠在一起,這么多的奇石讓人驚嘆不已,在黃山你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奇石,你會感覺到黃山的奇石是無處不在的,這么多的奇石真的是黃山的奇特之處了。
黃山奇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黃山奇石的第二個奇特之處,就是黃山奇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當你來到黃山就會發現這里的奇石是那么的各具形態,它們有的像動物,還有的像人,真的是令游客驚呼不已。你會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但是當你走近時你會發現原來這是一塊石頭啊,這就是黃山奇石的逼真之處。當你遠遠望去,你還會看到遠處有一個高高的巨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你會想到這是哪位仙人在此修煉呢?但當你走近時才知道這又是一塊巨大的石頭。
黃山奇石奇特之處在于構成一幅天然山石畫卷
我們都說黃山的風景是美如畫的,其實黃山的奇石也構成了一幅天然山石畫卷,黃山的奇石最奇特之處,還在于從不同的位置你會看到不一樣的形態,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你看到的和在下雨時看到的還不一樣,這里的奇石真的是情趣迥異,真可謂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黃山的奇石有著種種奇特之處,反而構成了一幅天然山石畫卷。
結語:黃山不僅有美麗的風景和新鮮的空氣,黃山最為吸引人的還在于它的奇石,黃山的奇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游客去黃山必打卡觀賞的地方。
二年級上冊語文書內容是?!墩Z文二年級上冊》語文書內容,本教材安排了八個單元的學習,第二單元識字學習4課,另外七個單元都是課文,一共25篇。每個單元里包含著口語交際和語文園地。每個語文園地都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
二年級語文教科書
本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悶侍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拍大熱愛科學。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涵蓋的內容還是比較廣泛的,內容和同學們的生活很貼近,也具有時代的特點,在品德教育方式有著很高的價值的。螞賀吵全書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相互聯系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并且識字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內容豐富多彩,語言生動,能夠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