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四年級上冊數學小報內容摘抄 四年級數學手抄報資料內容 數學小報內容四年級下冊簡單50 4年級趣味數學手抄報內容 4年級數學手抄報 內容
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有易錯題整理,重點內容復習,例題整理等。可以使用手抄報,電腦打印,剪貼報,等形式。
數學小報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學生最好與家長一起完成。但不能形式單一,要利用所學知識,不要一味、刻板地去模仿老套的形式。
數學小報的內容
從這以后,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鐘,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鐘,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么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鐘呢。
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鐘: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鐘后,早高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鐘,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后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鐘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于我們的生活。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陸陪尺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從這以后,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鐘,烙亂扮正、反面各用一分鐘,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么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鐘呢。
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寫作如下(以數字故事為例):
一、最小的數字。
古老而龐大的自然數家族,是由全體自然數1、2、3、4、5、6、7、8、9、10等等集合在一起組成的。其中最小的是“1”,找不到最大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一找。
二、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也許你認為可以找到一個最大的自然數(n),但是,你派帶立刻就會發現另一個自然數(n+1),它大于n。這就說明在自然數家族中永遠找不到最大的自然數。
三、“1”確實是自然數家族中最小的。
自然數是無限的,而“1”是自然數中最小的。有人提出異議,不同意“1”是最小的自然數,說“0”比“1”小,“0”應該是最小的自然數。這是不對的,因為自然數指的是正整數,“衡羨敏0”是唯一的非正非負的整數,因而“0”不屬于自然數家族。“1”確實是自然數家族中最小咐枝的。
四、一元錢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價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錢,總共給了老板三十元,后來老板優惠了五元,讓服務員退給他們,結果服務員私藏了兩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錢,也就是說每人消費了9元錢。三個人總共花了27元,加上服務員私藏的2元總共29元。那么一元錢到哪去了呢?給大家留下疑問。
【 #四年級#導語】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以下是 考 網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1.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
數學考試技巧
一、填空題
1、認真完整讀題目
2、回想有關概念、性質、定律、公式、進率、方法
3、認真仔細計算(畫圖)
4、是否有特殊方法
5、結果是否最簡(最簡分數、最簡比)
6、單位統一:帶上單位
二、選擇題
1、認真完整讀題目
2、回想有關概念、性質、定律、公式、進率、方法
3、從選項中排除不可能的情況(排除法)
4、計算對照(推理),可將結果代入題目中檢驗是否合理
三、判斷題
1、認真完整讀題目
2、回想有關概念、性質、定律、公式、進率、方法
3、把問題特殊化(把問題具體化)
4、能否拿出數據、舉例*給定的結論
5、考慮是否超越限制條件
四、圖形操作
1、認真讀題、弄清要求
2、回憶有關作圖要求
3、按作法要求認真作圖
4、標上相關數據、名稱
2.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 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于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3.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
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組成底盤的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少。
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開。“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還是毀野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結的“八卦”形網,是既復雜又美麗的八角形幾何圖案,人們即使用直尺和圓規也很難畫出像蜘蛛那樣勻稱的圖案。
冬天,貓睡覺時總是把身體抱成一個球形,這其間也有數學,因為球形使身體的表面積最小,從而散發的熱量也最少。
真正的數學“天才”是珊瑚蟲。珊瑚蟲在自己的身上記下“日歷”,它們每年在自己的體壁上“刻畫”出365條斑紋,顯然是一天“畫”一條。奇怪的是,古生物學業家發現3億段缺5千萬年前的珊瑚蟲每年“畫”出400幅“水彩畫”。天文學家告訴我們,當時地球一天僅21.9小時,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4.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握余辯是我國古代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搞笑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方數,有35個頭;從下方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明白《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只雞、每只兔一半的腳,則每只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只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里有一只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5.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
今天,我一早就做完了作業,媽媽見了,便走過來,對我說:和你玩個游戲吧!”“好呀!”我爽快地答應了。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紙板被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著1—24個數。“媽媽,游戲規則是什么?你快說呀!”我心急地說。“游戲規則很簡單,就是: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假如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假如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媽媽笑著說。
我見游戲規則這么簡單,就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一次都贏不了媽媽,媽媽笑了起來。“為什么總是單數呢?”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絞盡腦汁地想呀想,終于讓我想起了老師曾經講過的公式:奇數+偶數=奇數。這下我可明白了,假如指針轉到單數格,那么加下一個數就必然是偶數;假如指針轉到雙數格,那么加下一個數就是奇數,所以,無論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奇數。媽媽就是利用這個規律獲勝的。
在數學的世界里,有著許多奇妙的規律,只要我們學好數學、善用數學,它,就是無處不在的。
數學小報四年級內容可以寫一些趣味數學故事,如下:
趣味數學故事(1):
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于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采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范例。
趣味數學故事(2):
當高斯還在上小學敬高灶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想借上課的時光處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難題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
才一轉眼的時光,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里。老師看了,很生氣地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
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因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這么算出來了。”
趣味數學故事(3):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亮扮就記載了這個搞笑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念蠢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方數,有35個頭;從下方數,有94只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明白《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只雞、每只兔一半的腳,則每只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只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里有一只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數學手抄報簡單又漂亮畫法技巧
1、畫數學手抄報要把數學元素畫進去,比如數字、三角板、標尺等,這些都可以畫進去。
2、學科類的手抄報,邊框可以用黑板的樣式或者是書本的樣式,這樣的布局都很棒。
3、如果是想要畫一些比較簡單的數學小報,也可以以邊框為主,畫一個幾何邊框也很棒的。
四年級數學小報內容是數學家高斯的故事。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明畢搭師對學生并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
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于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數茄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后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手抄報的意義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激拿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他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后的結論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里找。
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