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日記是什么?“數學日記”就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述自己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數學日記不僅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它相對客觀地再現了教與學的互動情況。從字面理解的話,大概就是記下每天發生的事情。那么,數學日記是什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可以通過日記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內容可以包括自己數學學習課堂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做題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同學們討論的過程中發生的數學小故事,以及自己平時生活中比如超市中,菜市場中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就是數學日記。簡單點,就是和數學有關的日記。
給你個范例:
我曾經在一個超市門口看到過一個的把戲。
有一塊用木板鄭巖扒做成的圓盤,圓盤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指針,圓盤可以轉動,而且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分別喊昌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后你轉動圓盤,圓盤就開始旋轉,最后停下,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最后指針停在哪個格,格里的數就歸你。
我想了想,覺得不可能得到值錢的東西。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棗搜數只等于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從這件事中,我看出有些商家采用的一些欺騙手段必須用數學才能發現,所以,學數學在生活中很有幫助,生活中也很需要數學。
在中生活的幾年,我學過許多科目,諸如:語文、數學、英語、自然、音樂……但我最喜歡的科目還是數學。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班的新數學老師——劉老師便帶領我們班以及二班一些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創辦了各班的數學小組。
經過老師的挑選,我們班的數學小組終于成立了。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班的裴祺、王思宇、張天成、諸正一、朱子棋、遲雪健、李夢雅和魏博維,在一起學習,在一起討論。
從開始活動的第一周開始,所有組員便開始積極地參加了活動。每啟春卜個星期都由一位組員出一份試題,并在周五把它發給每位組員,作為周末的作業。并在第二周,由出題的同學把所有同學做的試卷收上來進行批改。同時在周五的中午,悄穗由他對試卷進行講評。如此循環,我們的數學小組活動了半年。
度過了一個暑假,我們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當中。這個學期,我們的學習任務非常重,因為,我們即將畢業,踏進中學的校門。由于,數學小組的組員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每位組員都想考上一個重點中學。然而,在大部分重點中學考試時,總是以數學為主,所以,我們必須再多做一些數學題。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還與二班的數學小組在一起學習,在一起討論。從此以后的每一個周末,我們班和二班便開始輪流出題。
數學日記”就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述自己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數學日記不僅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它相對客觀地再現了教與學的互動情況。
從字面理解的話,大概就是記下每天發生的事情。日記即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記錄,有的兼記對這些事情的感受。每天或經常把發生的事、處理的事務或觀察的東西寫下來的記錄,尤指個人活動、思考或感覺的每日記錄。
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自己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寫出自己的收獲與困惑,還能激發他們用“數學日記”去觀察生活。
擴展資料:
從一篇篇數學日記中,可以看到,孩子們嘗試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感受生活、記錄生活、思考生活。
“走進學生心中,讀懂學生需求,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數學學習,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需求來設計、組織教學”始終是我和我的團隊奉行的基本教學理念。
我們知道“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魂,而“熱愛學生”的前提是“讀懂學生”。只有真正讀懂了兒童的內心需求,才能實施更加“真摯的愛”、更加“有效的愛”,也才能有教學相長的效果。
數學日記示例如下:
1、數學日記一圓檔
今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道奧數題,上面是這樣寫的:現在有一包七兩的種子和一包半兩的種子,在天平上稱(不用砝碼)只稱兩次就把種子分成4.5兩和3兩這兩份,怎樣分?我是這樣算的:先把7兩的種子平均分成兩份,那么每份是3.5兩,就已經稱一次了。
學生寫日記,歷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能幫助學生記錄自己的成長足跡、積累詞匯、培養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其實,寫日記并不僅是語文學科的專利。在數學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發現的數學知識、提出的數學問題、應用數學的情況等有關數學的內容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筆者在這學期,教學了“升和毫升的認識”后,第一次嘗試著讓學生寫數學日記,共寫了兩篇:第一篇的內容為“如何制作1升的容器”;第二篇的內容為“市場調查——生活中的毫升和升”。這兩篇日記都是建立在實際行動上的,記得那天課堂上我讓學生帶來了瓶、紙條、雙面膠等,我們在實驗教室共同制作了1升的容器,那天我就布置同學們回家把制作過程記了下來;又一個星期天,我讓同學們利用休息時間去附近超市作調查并記錄下來,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單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作單位的,各是多少升。(這是書上的一個作業)
在交上來的作業中,我發現有些日記短小,錯別字多,語句也不通順,由于是第一次寫日記,即使寫得很糟糕,我也以鼓勵為主,在文后寫上一句:“寫得還算完整”、“以后少寫錯別字哦”、“不錯嘛!要是再具體些就好了”之類的話語。說實話,批改這些日記花去了我總共一天的時間,著實體驗到了語文老師批改作文的辛勞,可是在辛苦之后我體驗到了樂趣。
在中生活的幾年,我學過許多科目,諸如:語文、數學、英語、自然陸殲塵、音樂……但我最喜歡的科目還是數學。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班的新數學老師——劉老師便帶領我們班以及二班一些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創辦了各班的數學小組。
經過老師的挑選,我們班的數學小組終于成立了。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班的裴祺、王思宇、張天成、諸正一、朱子棋、遲雪健、李夢雅和魏博維,在一起學習,在一起討論。
從開始活動的第一周開始,所有組員便開始積極地參加了活動。每個星期都由一位組員出一份試題,并在周五把它發給改扒每位組員,作為周末的作業。并在第二周,由出題的同學把所有同學做的試卷收上來進行批改。同時在周五的中午,由他對試卷進行講評。如此循環,我們的數學小組活動了半年。
度過了一個暑假,我們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當中。這個學期,我們的學習任務非常重,因為,我們即將畢業,踏進中學的校門。由于,數學小組的組員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每位組員都想考上一個重點中學。然而,在大部分重點中學考試時,總是以數學為主,所以,我們必須再多做一些數學題。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還與二班的數學小組在一起學習,在一起討論。從此以后的每一個周末,我們班和二班便開始輪流出題。
以上就是數學日記是什么的全部內容,數學日記是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評價記錄自己的學習情況。它不僅可用于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評價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僅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而且可以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他們自己的情感態度、。